[摘 要]為了提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通過對課程的任務、所需培養的能力與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歸納,得出該課程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內容、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切入點的教學整體設計方案框架。本文主要探討了項目教學法、工學結合教學法、雙語教學法、研討互動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運用。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教學方法 課程內容整合
隨著全球經濟化的迅猛發展,國際貿易專業也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關注,越來越多的院校開設了國際貿易專業,該專業相對于其它專業來說是個傳統專業,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已經設立了很多年,發展也已經很成熟了。在該專業的課題體系設置當中,《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國際結算》等是該專業的專業課,而其中的《國際貿易實務》又是學習各門專業課程的基礎,可以說是專業基礎課,這門課程主要是對國際貿易交易過程的程序及所涉及的各個環節進行詳細的講解。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國際貿易的交易磋商程序、主要六種貿易術語、外貿合同內容及各項條款的書寫規則等內容,為后續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這門課程在國際貿易專業中也設置和講授了很長時間,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成熟的課程,但據相關調查,國際貿易專業的同學對這門課程重要性的并不認可,導致的主要原因有:課程內容陳舊,沒有將最新的外貿領域知識融入進去;教師課堂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較低,學習效率低下,對知識點的接受有限;學習完該課程后,對外貿交易是如何進行的還是一知半解。
根據對調查研究結果的分析,《國際貿易實務》該門課程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
第一,教師授課方法單一,純理論授課。
第二,講授內容陳舊,沒有理論聯系實際。
第三,教師對于外貿交易的掌握程度較低,指導學生學習的力度不大。
第四,實際外貿交易使用的語言和文字都是英語,教師在授課中采用的是純中文,體現不出實際的貿易場景。
鑒于以上問題,為了體現出《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對學生外貿實踐技能的指導作用和在國際貿易專業中專業基礎課的作用,對這門課程進行授課內容的重新整合和教學方法改進新的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教學內容整合
為了提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對課程的任務、所需培養的能力與教學內容進行能力與知識點的分析與歸納,得出該課程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內容、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切入點的教學整體設計方案框架,形成項目課程的框架結構、各項目和模塊的能力培養目標以及以學生為主體的項目教學內容。
具體的內容整合方案為,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教學環節,總課時為90課時,其中理論部分占30學時,實踐課時占為60課時。理論教學以具體出口、進口、其它貿易方式三個貿易項目為主線,按照外貿交易流程,采用“項目引導、工作任務驅動、案例結合、技能訓練”等方式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根據項目任務要求進行自主性學生,增強了學生學習動力。實踐教學包括外貿業務實訓軟件、觀看外貿工作講解錄像、外貿企業參觀等三個環節來實現。
二、教學內容設計
《國際貿易實務》在教學內容上,采用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學做合一|”的全新模式對原有課程內容進行綜合化改革,以國際貿易進口、出口、其它貿易方式業務流程重組教學內容,以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從職業能力出發,提煉課程的核心能力,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
本門課程理論教學分為三個示范項目,項目實例均來自外貿企業,在授課過程中,首先由教師提出個項目、模塊及單元工作任務;其次,師生共同分析工作任務,提出實現任務的途徑;再者,教師講解實現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技能訓練,完成工作任務;最后由教師點評,提出改進方向。
這樣的內容整合能將外貿實踐最大限度的融入到日常教學,通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內容的準備和實施中,來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外貿知識的理解、對外貿業務技能的掌握、對外貿流程和規則的熟知程度。
三、教學方法改進
《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的實踐性非常強,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這樣才能使其主動的去掌握外貿技能,適合該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項目教學法
(1)使用目的
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單元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其方法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著一個具體目標,基于單元項目任務,在強烈的求知欲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又產生新的任務。這種教學法,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相對獨立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施過程
理論教學部分分為三個項目:出口貿易項目、進口貿易項目及其它貿易方式項目,每個項目均以典型的外貿工作實例導入,貫穿該項目教學的全過程。例如:出口貿易項目以真實的企業實例“勞動布褲出口”導入,分為三個模塊: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簽訂、出口合同條款及出口合同履行,每一個模塊分為若干個單元。①確定每一個項目單元工作任務,如,我們確定第一個模塊第二單元(出口交易磋商)的工作任務是:完成“勞動布褲出口”交易磋商,并書寫交易磋商函電;第二個模塊第五個單元(價格條款)的工作任務是:完成“勞動布褲出口”價格核算并書寫價格條款。②工作任務分析,在各單元工作任務的驅動下,師生共同分析完成單元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如,要完成“勞動布褲交易磋商,并書寫交易磋商函電”,學生必須掌握交易磋商的形式、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要完成“勞動布褲出口”價格核算并書寫價格條款,學生必須了解國際貿易術語的含義和作用、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貿易慣例,理解《2000通則》十三種貿易術語的含義,掌握六種主要貿易術語,了解作價方法及計價貨幣選擇,掌握傭金和折扣的運用和計算方法、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貿易術語的報價換算、價格條款的制定等內容。③知識準備,老師分析完成單元工作任務所需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驅動下,完成理論教學內容。④技能訓練,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完成單元工作任務,如,出口交易磋商單元,要求學生充當進出口商進行交易磋商,遞交磋商函電;價格條款單元,要求學生完成出口項目的價格核算,并書寫價格條款。⑤老師點評,根據學生完成項目任務的具體情況,老師客觀地作出點評,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直接引導學生進入“項目情景”,給學生一個感性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得學習過程變成一個不斷成功地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
(3)實施效果
采用項目教學法,當所有項目任務完成后,學生既掌握了交易磋商和合同簽訂、合同條款及合同履行知識點內容,又具備了一定出口交易實際工作能力。
2.工學結合教學法
(1)使用目的
工學結合教學法,是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親自參與到實際的外貿交易當中,來體驗真實的外貿工作,提前掌握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之間的差別,為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實施過程
鑒于學生數量較多,外貿公司不可能全盤接收的實際情況,將采用錄像觀摩學習的方式,老師提前與外貿公司的人員聯系,讓工作人員將他們是如何具體工作,每個環節是如何操作的進行親身講授,拍成錄像,讓同學們進行觀看體驗。
(3)實施效果
通過聽工作人員的親身講解,能體會到真實的外貿交易是如何完成的,掌握理論與實踐的差別。
3.雙語教學法
(1)使用目的
通過漢語和英語的結合使用,將外貿行業的行業特點和行業要求較好的融入到教學當中。
(2)實施過程(見下表)
雙語授課內容分配表
(3)實施效果
讓學生能看懂外貿合同的各項條款,能讀懂信用證,認識常用的貿易術語和交易磋商的基本模式。
4.互動研討教學法
(1)使用目的
研討互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在于改變傳統的僅僅依賴教師的教學方法,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變依賴式教學方法為參與式教學方法。
(2)實施過程
在教學中,主講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對于教學難點,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及爭論,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例如:“貿易術語怎樣選用?”、“支付工具及支付方式如何選擇?”等內容,就可以采用研討互動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誘導學生思考上述問題,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要善于理清學生思考問題的脈絡,把握不同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
(3)實施效果
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多維互動,不僅實現了知識、信息、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的信息相互交流,而且實現了這些信息的相互構建。同時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合作交往,還重建了民主的、和諧的平等師生關系,使教師和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5.情景模擬教學法
(1)使用目的
情景模擬教學,是將國際貿易業務引進校內實訓室,讓學生在仿真的外貿實訓軟件上進行外貿交易,通過實際動手操作,使學生掌握合同履行各個環節中主要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提高學生專業實際動手能力,保證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外貿及相關工作。
(2)實施過程
情景模擬教學的仿真模擬的環境由商務系統(進口方、出口方)、國家機關系統、外匯管理系統、銀行系統、運輸系統、保險系統、檢驗檢疫系統、海關系統、稅務系統等組成。例如:在理論、實驗課程教學結束后,安排學生進行國際貿易模擬實訓,實訓在外貿實訓室進行,老師按照實訓大綱和實訓授課計劃,讓學生在一學期內至少完成一筆L/C+CIF的交易,有能力的同學可選擇其他的交易方式完成交易。
(3)實施效果
通過情景模擬教學使學生能獨立與外商簽訂完整的國際貿易合同,并保證國際貿易合同條款的準確性,使學生能獨立履行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熟練地與有關方面當事人(上述九個系統)建立各種工作關系,增強學生公關意識及溝通與協調能力,使學生能獨立處理履約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正確進行索賠和理賠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學斌.國際貿易實踐課程建設探索及對策分析.實踐與探索,2010(1)
[2]王亮.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特區經濟,2010.(8)
[3]林之華.國際貿易實務改革方向探索與分析.西北大學學報,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