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控制措施。本文的核心觀點是:審計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被審計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自身和信息使用者三方利益失衡,因此相應的控制措施主要是尋求新的利益均衡點,并逐漸推進審計過程透明化和審計報告格式非標準化的進程。
[關鍵詞] 審計風險 利益失衡 利益均衡點
2006年2月15日新的審計準則體系正式發布,實現了我國與國際準則實質性趨同。其中的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準則明確了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質量控制,極大提高了會計師事務發現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能力。但隨著經濟日益發展,財務報表舞弊風險在不斷增加的同時,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也日益增大。
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1.三方利益失衡
一項審計行為主要牽涉了三方面的利益關系:被審計單位的利益、會計師事務所的自身利益和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以上三方之間可能導致的利益失衡。
不難看出,現實中被審計單位的利益可能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與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并沒有直接切強有力的關系,是的在這三角的關系中信息使用者被孤立和邊緣化,極大影響了審計質量、加劇了審計風險。換言之,在很多情況下被審計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接觸較多,兩者可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達成舞弊的聯盟,共同“對抗”信息使用者。使得審計的意義蕩然無存。更主要的是,我國目前審計服務市場供過于求,各個會計師事務所之間是一種極強的競爭關系,許多會計師事務所為了取得生存機會不得已為出具虛假審計報告。另外,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對象為中小型企業,其委托代理審計是迫于監管機構的壓力,而并非真正意識到審核財務報表的重要性,由于這些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無法徹底分離,審計三方關系變為兩方關系。這種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審計風險便會驟然加大。
2.審計過程完全封閉
對外部使用者來說審計過程完全封閉,使得審計質量不可觀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出具的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雖然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都有審計實施過程的質量控制制度和復核制度,但是畢竟是自己監督自己。審計過程的完全封閉是一個傳統,可能是由于審計工作的專業性,以及審計工作可能涉及到公司機密;還可能是由于信息使用者認為這時還要進行監督會浪費很大成本,委托審計的意義也就被削弱了。
3.審計報告采用標準格式
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都有審計報告的模板,據調查,有一些事務所給不同的公司出具審計報告時只需變換一下公司的名稱,根本就不結合公司具體情況來進行論述。但是,事實是公司和公司千差萬別,審計的結果也不可能總是完全一致,標準格式的審計報告看似專業,但是其實是對委托人和信息使用者的一種不負責任。
二、會計師事務所控制審計風險的對策
1.尋求新的利益均衡點
會計師事務所也是企業,讓它犧牲個體利益,完全維護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是不現實的。因此,正確的思路是尋求新的利益均衡點,即要在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與信息使用者三方之間實現一種利益的均衡。
盡量瓦解被審計單位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勾連,例如規定上市公司如果更換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向利益相關者進行特別公告和解釋說明,并且證監會和證交所應著重監察這類企業,使得這類企業中因舞弊需要而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為得到遏制,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會計師事務所對于業務喪失的擔憂,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舞弊成本,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事務所審計業務進行的收費不應和被審計單位的業績水平掛鉤,并取消這兩者間的必然關聯,使收費與工作量大小、工作強度相關。
盡量強化會計師事務所與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勾連。雖然注師對第三者的責任是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到公眾公司這一高級形式的結果,而非民間審計相伴而生的本源契約責任,但是現代審計要求事務所的審計應與社會需求相統一。因此,強化事務所與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勾連是對原本弱化的關系的正確強化。況且審計報告主要是為信息使用者來使用的,強化會計師事務所與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勾連無疑可以增強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例如,可以嘗試將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決定權交由股東大會,將更有助于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但由于信息使用者及公眾為事務所支付報酬有一定難度,報酬支付仍由公司來完成。
2.審計過程透明化
考慮到審計信息使用者在整個審計過程處于被動地位,故應加強其對審計過程的監督職能,例如可以規定在會計師事務所接受業務委托以后應及時通知審計信息使用者和利益相關者,并在整個審計過程中接受他們的檢查和監督。但是審計過程透明化目前可能多數停留在理論上,首先因為審計過程透明化涉及到被審計單位的公司機密泄漏問題。其次,審計過程透明化需要付出一本額外的支出,無疑增大了審計成本。而且如何派出監督代表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3.推進審計報告格式非標準化
非標準化就是定制化,就是要就會計師事務所要針對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被審計公司之間千差萬別,審計的結果也不可能總是完全一致,標準格式的審計報告看似專業,但其實是對委托人和信息使用者的一種不負責任。審計報告既要保持審計報告的原則性,嚴肅性,又要盡可能地尊重事實的客觀性,必須要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進行陳述,不偏不倚,做到原則性、藝術性和靈活性的最佳體現。
參考文獻:
[1]黃潔莉.英、美、中三國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演變研究[J].會計研究,2010,(07):65 ~66
[2]趙保卿,朱蟬飛.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會計研究,2009(04):87~93
[3]趙海珍.試論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防范對策[J].時代金融, 2009,(02):17~20
[4]春芳.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市場,2008,(22):25~30
[5]王冰,劉峰.安達信倒塌:研究發現了什么[J].會計研究,2010,(0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