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曾浩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不錯,“其地四塞,山川重阻”(《隋書·地理志》),的的確確是巴蜀地區最為顯著的地理特點。但這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巴蜀先民為了突破這種地理的封閉性,變蜀道難為蜀道通,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與代價,終于打通了條條渠道,使巴蜀文化始終能與外界產生各種各樣的交流與互補,不致成為一種封閉性的文化”(袁庭棟《巴蜀文化志》)。
誠如袁庭棟先生所講,巴蜀先民總是以開放的姿態不斷迎接與整合外來的人群與文化,經過消化選擇,融入巴蜀原有的本土文化內容,再加以發展提高,以至歷史上巴蜀文化幾度站到了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的最前列。
通觀巴蜀文化發展史,巴蜀文化的特征,似可概括為:一是海納百川,具有包容性、兼容性,恰如海綿體一樣;二是敢為天下先,具有創意創新性;三是輻射性。
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到今天,時代賦予我們新的歷史使命。我們決不能僅僅紙上談兵,而必須抓緊巴蜀文化與巴蜀地區經濟相結合,把巴蜀文化滲透融合到巴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將巴蜀地區打造成中國西部經濟、文化雙翼齊飛的魅力區域,打造成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
創意產業是一個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創意產業的生命力在于體制機制創新和科學技術支撐。當今世界是創意產業蓬勃興起的世界,21世紀是創意經濟的世紀,創意改變世界,未來的中國應當從文化之邦走向創意之國,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有著創新精神傳統的巴蜀文化,應該盡快融入巴蜀地區創意經濟之中。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底蘊十分深厚,傳統文化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我們應該努力把巴蜀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巴蜀經濟發展優勢,例如狠抓創意旅游,大抓文化旅游業發展;注重將巴蜀文化融入城鎮建設之中,提升城鎮文化品位和內涵。我們還應該把巴蜀文化融入巴蜀地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構建覆蓋巴蜀城鄉的文化體系,推動“城鄉一體化”。我們理應實施巴蜀文化整合,努力增強巴蜀地區各民族對巴蜀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各族干部群眾在加快發展、構建和諧、維護民族團結方面達成共識,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為構建平安、和諧、富裕的巴蜀地區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巨大的精神動力。(作者系省創意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