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幾何時,巴金、魏明倫、羅中立……無論是文學、戲曲還是美術,四川名家輩出,“文藝川軍”這一稱號,在全國聲名顯赫。
新的時期,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如何創造出具有中國氣派、巴蜀風格的優秀文藝作品,是當前四川文藝界思考并實踐著的重大課題。
“川味文學”該怎么寫?
與陜軍、豫軍等文壇地方軍相比,四川文學沒能體現出足夠的“川味”,這是四川文壇近年來的一個共識,這個話題又恰恰應和了另外一個話題,即如何打造“文學川軍”。
2010年魯迅文學獎評選,四川的文學作品“全軍覆沒”,就有業內人士發出這樣的感嘆:下一屆茅盾文學獎,我都擔心四川拿不出好作品。
一年后的2011年9月19日,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果然與四川作家無緣,但我省選送阿來的《空山》、羅偉章的《大河之舞》等共六部作品,給人留下的是“文學川軍”向中國文壇發起集團沖鋒的姿態,以及不可低估的潛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一場持續三年的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征程,使四川作家的創作熱情被點燃,體現出強烈時代精神的作品也層出不窮。
“四川抗震文學書系”先后推出《蜀中巨震》《川魂莽莽》等八部報告文學和長篇小說,之后更有長篇小說《重生》、長詩《汶川故事》等重磅作品推出。四川文學界不僅在全國率先開啟了抗震文藝的理論建構,更在創作實踐上取得了重要收獲。
戲劇:走在振興的道路上
自省委提出“振興川劇”后,川劇的發展和創新碩果喜人。2007年,省委又把“創新和振興川劇”寫進了省第九次黨代會報告,川劇成為四川重要的文化品牌。
近日落幕的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四川選送的京劇《魂系油氣田》、川劇《夕照祁山》獲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
《巴山秀才》成功入圍“2009—2010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成為我省第五部入圍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作品;《夕照祁山》《鏡花緣》將傳統川劇和現代審美相結合,探索川劇現代變革;《巴山紅葉》《槐花幾時開》關照現實,高揚時代精神;神話川劇《鏡花緣》走出國門,在歐洲刮起川劇旋風。
不僅如此,其他舞臺劇目也在震后大放異彩。話劇《堅守》于震后33天即在京首演并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音樂劇《未來組合2008》獲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音樂舞蹈詩劇《不能忘卻的記憶》、舞劇《震撼》、情景歌舞劇《大北川》、話劇《大川之靈》等抗震藝術之花激情綻放。
與此同時,舞劇《紅軍花》、京劇《魂系油氣田》、話劇 《紅葉旅途》《警官譚東》《燃燒的雪野》等一批優秀主旋律作品閃耀舞臺。
在“一地一品”工程的推動下,地方“軍團”成為四川舞臺藝術創作的新主力。甘孜州的大型史詩歌舞《變遷之路》、遂寧市的《姊妹觀音》、南充市的《相如長歌》《蜀紅》等地方特色舞臺劇目爭奇斗艷,成為一張張閃亮的地域名片。
美術川軍:走出去的底氣
在省委“打造巴蜀畫派”的號召下,四川畫家紛紛走出盆地,集體發出獨特的聲音:
2011年3月18日,首屆巴蜀畫派藝術品鑒會在成都舉行。300余位美術書法名家會聚一堂,共同見證“巴蜀畫派”的第一批代表人物產生;
2011年5月5日,“四川更加美麗——四川美術書法名家優秀作品展”在北京開展,200余位在川及川籍美術、書法名家作品集體亮相;
2011年8月26日,總價值達3500萬元的《蜀風雅韻·張自啟》藝術品資產權益份額產品在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成功發售,邁出“巴蜀畫派”與資本有效對接的第一步;
2011年11月16日,著名畫家周春芽早期藏族題材繪畫名作《剪羊毛》以3047.5萬元人民幣在拍賣會上落槌成交,創造周春芽畫作拍賣價格的新紀錄。
引擎轟鳴,“巴蜀畫派”正以強有力的行動,走出蜀道,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