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歷來為傳媒業競爭極為激烈之地,其中期刊業板塊由于以往較為小眾、結構散亂、各自為政和競爭力弱小,而淪為四川傳媒業中一個巨大的“短板”。
伴隨著四川文化體制改革的強勁推進,2001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著眼實施“大集團帶動大產業”戰略,以省委機關刊物《四川黨的建設》為核心組建了事業性質的四川黨建期刊集團。這一開創性舉措,奏響了四川期刊業集約化經營、集團化發展的嘹亮序曲。
集團成立了,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解決報刊數量太少、優質資源不多、經營規模不夠、經濟實力太弱、發展后勁不足等諸多現實難題更為緊迫。
破題從有形的手開始發力,深深束縛手腳的舊體制逐步瓦解。
依靠行政推動、市場主導方式,四川黨建期刊集團緊緊抓住2005年、2008年兩次省內報刊資源整合帶來的契機,使集團出版經營覆蓋時政、時尚、生活、健康四大類報刊,含11刊6報和11家地方廣播電視報,一艘“西部期刊航母”的雛形呼之而出。
隨后,基于對國內外期刊發展的審慎分析,和對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的科學判斷,一個大膽的創意在四川黨建期刊集團黨委一班人的腦海中萌發,蕩起轉企和改制的雙槳,融入股份制的大潮,依靠體制機制創新和整合資源,一步步解決問題。
理念一變,氣象萬千。四川黨建期刊集團四面出擊,成功完成了集約經營、品種豐富、數量增長、資產翻倍的華麗轉身。
2009年,四川黨建期刊集團在發展史上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時年11月17日上午,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成立的國內首家股份制期刊集團——四川期刊傳媒(集團)股份公司(簡稱“股份公司”)掛牌儀式在成都舉行。
“成立‘股份公司’,目標就是要打造‘中國期刊第一股’。”作為這艘“西部期刊航母”的領航者,四川黨建期刊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何志勇精練概括了集團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由集團絕對控股的“股份公司”將以報刊主業為核心,以多元經營和資本運作為兩翼的發展戰略,將“股份公司”打造成為一個主業突出、多元發展,出品牌、出人才、出效益,有較強核心競爭力與整體實力的跨媒體、跨區域的現代新銳傳媒集團。
十年鑄劍,成績斐然。發展到今天,四川黨建期刊集團在三個方面走在了全國同行業的前列:一是省委機關刊物《四川黨的建設》權威性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穩步走在全國省級黨刊的前列;二是集團其他報刊改革穩步推進,受到中宣部改革辦和新聞出版總署產業發展司的高度重視,走在全國期刊改革的前列;三是集團規模和實力進入全國期刊行業的前列。截至2010年年底,四川黨建期刊集團已擁有總資產3.05億元,報刊年發行量達6300萬冊,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營業利潤5600萬元。
“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后,集團還有更長遠的目標要實現。而當務之急,就是要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的改革“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盡快完成集團余下非時政類報刊的轉企改制,在期刊業改革創新上邁出更大步伐,力爭早日實現“股份公司”整體上市,打造出“中國期刊第一股”,駛上期刊集約化經營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