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暖暖的午后。
大竹縣月華鄉愛國村村委會的小院壩里,不時傳出一陣陣笑聲。一掛嶄新的秋千上,飛蕩著一名快樂的小女孩。身后的老奶奶,在不斷為她加油。在另一側的一組健身器材上,兩位老大爺一邊聊天,一邊活動著筋骨。
“你看,我現在身體是變得越來越好了!”談起這些體育設施給村民帶來的好處,71歲的村民唐仁志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唐仁志老人告訴記者,自從村里今年9月份安裝上這批健身器材后,他每天都要帶上小孫子一起到這兒來舒活舒活身子骨。
“以前只看到城里人茶余飯后有這些東西消遣,現在我們農村人在家門口也能玩上這些健身器材,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喲!”
在愛國村村委會辦公樓里,有一間開放的圖書室。雖然不大,僅有10多平方米,但書架卻排滿了四壁,上面擺滿了各類圖書4000冊以上。
圖書室中間的一張大桌子旁,坐滿了前來看書的村民,一些沒有座位的村民,靠在書架旁翻閱。
“現在是農閑時節,村民們都趁空來‘充電’。”該村村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村民們不僅可以來圖書室看書,還可以將書借回家。
村民陳中兵是圖書室的“常客”。他告訴記者,他家養了100多只鴨子,每年養鴨的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這得歸功于圖書室相關書籍中的“妙招”,使他從中獲益匪淺……
憑借這幾年的養鴨收入,老陳已經蓋上了兩間一樓一底的住房。最近聽說縣里正在搞新農村建設,他還準備到附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點再去修棟樓房。“你看,我不出門打工,就憑在村里搞養殖,一樣可以發家致富”,老陳自豪地說。
老陳還告訴記者一個秘密:“我還想把我在廣東打工的兒子叫回來,我們兩爺子一起來開個養豬場。”當得知老陳以前沒有養豬經驗,記者不免為其擔憂。老陳笑了,指著書架上的書滿懷信心地說:“不怕不怕,有問題就到這個圖書室來‘問老師’,啥子事情都是可以解決的嘛!”
近年來,大竹縣月華鄉愛國村在體育設施建設和豐富農村文化圖書室方面舍得下“本錢”。自2006年以來,該縣已建成農村文化書屋近300個,這不僅豐富了農民的公共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質,為村民發家致富增添了“文化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