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透明國際”公布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歐洲“童話之國”——丹麥和新西蘭、新加坡一起,以9.3分并列第一,被評為年度“世界最清廉國家”。
政府清廉,這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民眾都夢寐以求的目標。丹麥,這個僅有500多萬人口的北歐小國,是怎樣煉成“世界第一清廉國”的?其中到底有什么秘訣?
丹麥反腐的關鍵并不在立法。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認為丹麥之所以能獲得“最清廉國家”的稱號,還因為丹麥沒有腐敗的理念和文化。他反復強調丹麥的“幸運”,因為“在歷史傳統上,我們也沒有腐敗問題。所以我們根本就不用抗擊腐敗或避免腐敗。這是植根于我們的文化中的,我們的文化不相信賄賂、敲詐和腐敗。”
此外,丹麥政府每年還會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培訓丹麥企業,加深它們對腐敗的認識,以避免其在進行商業活動時向官員行賄。
當然,丹麥的公務員、公共雇員的酬勞都非常高,相對很多國家來說,丹麥的工資標準要高得多,可謂是高薪養廉。這得益于丹麥經濟的高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丹麥的人均GDP高達5萬多美元。這從經濟方面解釋了丹麥為什么沒有腐敗。“我們很幸運,我們的文化、社會、歷史和經濟條件都阻止了腐敗在丹麥滋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財產公開和申報制度也是丹麥“零腐敗”的原因。丹麥的稅務部門負責統計丹麥全體個人和公司的財產,并對其經濟價值作出評估,因此稅務部門對包括政治人物和公務員在內的所有丹麥民眾和公司的財產狀況了如指掌。丹麥有完善的個人所得稅和財產稅征收體系,稅額很高,每個人都必須如實申報以保證稅款的征收。
但如何監督這種個人申報,保證沒有漏報、瞞報呢?裴德盛表示,在丹麥,人們的住房、財產、土地都是經過所有者注冊的,財產登記部門不會允許任何瞞報的事情發生,在當今的電子信息時代,你要想隱瞞你的某處財產、土地或其他資產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反腐敗也體現在對公共開支的監督上。所有的公共部門都必須公開他們的預算和開支情況,丹麥有一個獨立的機構——國家審計局,負責對這些預算和開支進行調查、研究,檢查是否有違規和濫用的情況發生,并把相應情況上報給丹麥議會。此外,在每年的年度預算白皮書中,每個市民都可以看到所有公共資金的分配和使用情況。所有的公共開支信息也會在互聯網上公布,以供民眾監督。
平等的精神在丹麥社會體現得非常透徹。裴德盛表示,丹麥擁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財產分配制度,高額稅收就是用來重新分配財產和收入的一種手段,用以保證社會公平。丹麥國民通過交稅可以獲得免費的教育、醫療和養老金等社會福利。盡管稅額幾乎達到個人收入的50%,但丹麥人民樂意交稅。因為,他們會發現他們交的稅物有所值。
但裴德盛也說,丹麥的成功,也部分歸因于它的小。“丹麥僅是一個擁有500多萬人口的小國,這使得在丹麥推行反腐和司法制度都相對容易,但在一些人口眾多的大國,政府治理的方式就會更復雜。”裴德盛說。(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