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物流金融業務作為一項新興的業務,在帶來可觀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與以往業務不同的風險,認識并控制這些風險是開展業務好壞的關鍵。文章從銀行、物流企業、融資企業三方面分析了他們之間的博弈策略,進而分析博弈中的利潤影響因子并分析相應的風險,以期為物流金融業務的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物流金融;博弈;利潤影響因子
一、 引言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它作為一項新興的業務,涉及到銀行、第三方物流企業和融資企業,涉及的范圍較廣。而且各個角色都有各自的定位和利益訴求,他們所遭受的風險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如何有效的規避風險就成為了業務運作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有效的風險防范可以更好的發展物流金融業務。本文在研究物流金融業務的基礎上,分析各個經營主體在采取不同博弈策略下的收益,分析相應的風險希望有助于物流金融業務更好地發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二、 文獻綜述
唐少麟,喬婷婷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從風險控制的角度論證了對中小企業開展物流融資的可行性,指出相應的風險可以通過規范管理制度和采用新的管理工具(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統)加以有效控制。溫志桃,董雄報在分析物流金融能給中小企業、物流公司和銀行帶來收益的基礎上,提出由于信托責任缺失、數據低效等原因產生的風險,決策方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策略。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和銀行間的納什博弈來找出物流金融下風險主體利益平衡點,為決策提供依據。彎紅地通過對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博弈風
險模型分析,認為供應鏈金融依賴的風險規避機制存在失靈的可能性,需要銀行與核心
企業建立新型合作的關系,并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才能達到供應鏈金融期望實現的作用。楊歡歡指出物流金融中的信用風險根源在于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道德風險,因此運用博弈論對信用風險進行分析,反映參與人深層的利益博弈關系,更能深入挖掘信用風險產生的本質原因,從而更加有效地加以控制。
三、 三方博弈模型分析
我們以存貨融資模式為例討論一下銀行a、物流企業b、融資企業c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選取三種比較常見的博弈策略來分析他們的收益和風險。
1. 相關假設。
(1)企業向銀行借款,時間為一年,承諾在一年后償還本金與利息。并把質押物存入銀行指定的物流企業倉庫中進行抵押。等待償還本金利息后,一次性收回質押物。
設銀行的一年期的貸款利率為R,質押物的現貨價格為P0,質押物的總量為W0,貸款的價值比率為一個常數S。則融資企業向銀行申請的貸款總額就為V=SP0W0。
(2)銀行對物流企業的監督成本為C1,對融資企業的監督成本為C2。物流企業對質押物的評估是準確的且收取的費用為R3,庫存管理費用為R4,并在期末在質押物交付時由融資企業支付,且在一年之內是不變的。
(3)融資企業將貸款用于生產時的收益為R1(除去貸款本金后的收益),且此時的概率為100%。如果用于投資高風險的項目收益為R2,成功的概率為P,如果投資失敗,那么企業的收益為0且損失全部貸款。
(4)銀行對融資企業進行監督時,可以了解融資企業是否投資了高風險的項目,銀行可以強制融資企業轉向生產,否則解約,所以在監督時,融資企業只能選擇生產。
(5)質押物在一年后的價格為P1,且在庫存過程中的正常損失率為P損,允許有正常損失,此損失不計入收益計算之內。物流企業進行變現時能夠一次性全部賣出,沒有交易成本。
(6)物流企業與融資企業進行合作時付出的成本分別為C3與C4,獲取非法的收益分別為R5與R6,且此時沒有評估費用和庫存成本的產生。
2. 三方博弈分析。
(1)物流企業與融資企業不進行合作,也不與銀行進行合作,而且銀行也不需要監督。其博弈樹如圖1所示。
融資企業或得貸款后,按照約定進行生產,獲得穩定的收益R1,期末償還給銀行本金和利息。對于物流企業來說,融資企業支付評估費用和庫存管理費用。三方都有穩定的收益,而且風險較小,這是物流金融最理想的狀態,和原始的出發點。
銀行的收益為Ra=V(1+R)-V=VR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3+R4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R1-R3-R4-VR
在此種博弈下,博弈個體都能收到預期收益,唯一的影響因素就是融資企業的收益R1,而影響收益的因素就是融資企業的經營能力,風險就是企業的經營風險。
(2)物流企業與銀行選擇合作模式。物流企業誠實的為銀行服務,不與融資企業進行合作,欺騙銀行的存款。物流企業與銀行合作時,銀行不必要付出對物流企業的監督成本。其博弈樹如圖2所示。
①如果銀行對融資企業采取監督的策略。銀行需要付出監督成本為C1,則此時融資企業的貸款用于正常生產,融資企業的收益就為R1。
銀行的收益為Ra=VR-C1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3+R4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R1-R3-R4-VR
在此種博弈下,銀行多付出了監督成本,銀行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銀行信息系統的完善度都影響著監督成本的大小,此時的風險就為信息風險和經營風險。
②如果銀行對融資企業采取不監督的策略。
(A)融資企業選擇繼續生產,銀行不付出監督成本。
銀行的收益為Ra=VR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3+R4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R1-R3-R4-VR
在此種博弈下,雖然收益與我們的理想狀態相同,但是也存在著相當的風險,如何保證在銀行不監督下,融資企業會繼續選擇生產,這就要看融資企業的信譽狀況了,所以此時的風險就為信用風險。
(B)融資企業選擇投資高風險的項目時,成功的概率為P。投資成功下,融資企業的投資收益就為PR2。
銀行的收益為Ra=VR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3+R4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PR2-R3-R4-VR
在此種博弈下,存在一個融資企業投資高風險項目的概率,就意味著存在著潛在的經營風險。因為融資企業如果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話,可能就會進行投機,所以此時的風險就是信用風險。
(C)投資失敗的時候,那么企業的收益為0且損失全部貸款。銀行只有變現質押物來減少損失,而且因為物流企業的庫存費用是在期末執行的,所以這一部分相當于物流企業的損失,也就是負收益,評估費用是在期初執行,所以是物流企業的收益。而融資企業損失的原有質押物的價值損失和支付的評估費用。
銀行的收益為Ra=P1W0(1-P損)-V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3-R4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P0W0-R3
在此種博弈下,融資企業投資失敗,就意味這融資企業存在著信用風險和經營風險。銀行依靠質押物來補償貸款損失,在選取質押物的時候應選擇那些不易折損的物品,在一個就是選擇那些已經投保的質押物,盡可能的減少潛在的價值損失。在貸款前物流企業對質押物的評估應該是準確的,而且要有先進的庫存技術來保證質押物在正常損耗范圍內,此時的風險就是技術風險。在變現質押物的時候,質押物的價格必須變化不大,否則質押物的價值會大大折損。所以此時的風險是信用風險、技術風險、價值風險。
(3)物流企業與融資企業進行合作,獲取非法的收益,損害銀行的利益。
①銀行選擇對兩者全采用監督策略的時候,才能避免物流企業與融資企業進行合作,損害銀行利益,在監督下,融資企業只能選擇繼續生產,獲得收益R1,來償還貸款。其博弈樹如圖3所示。
銀行的收益為Ra=VR-C1-C2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3+R4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R1-R3-R4-VR
在此種博弈下,銀行需要付出更多的監督成本,才能保證自身的利益,但是監督成本不易過大,否則會打擊銀行的積極性。融資企業的經營能力決定了自身生產的收益,它是整個業務收益的源泉,所以此時的風險就為信息風險、經營風險。
②銀行選擇對兩者都采用不監督的策略,此時物流企業與融資企業進行合作時付出的成本分別為C3與C4,獲取非法的收益分別為R5與R6,且此時沒有評估費用和監管成本的產生。其博弈樹如圖4所示。
(A)如果融資企業選擇繼續生產時候,收益為R1
銀行的收益為Ra=VR-R5-R6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5-C3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R1+R6-C4-VR
在此種博弈下,物流企業和融資企業進行合作,那么存在的風險就為信用風險。融資企業選擇繼續生產,風險就為經營風險。
(B)如果融資企業選擇投資高風險的項目時,投資成功時
銀行的收益為Ra=VR-R5-R6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5-C3
融資企業的收益Rc=PR2+R6-C4-VR
在此種博弈下,面臨的是企業的信用風險,因為信用缺失,導致銀行正常利益的受損。而且融資企業投機成功是有概率的,就存在不確定的因素,此時的風險為經營風險。
(C)如果融資企業選擇投資高風險的項目時,投資失敗時。因為物流企業與融資企業合作,此時沒有抵押物,所謂銀行的損失就是當時的借款總額。融資企業投資失敗的時候,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對于銀行來說就形成了壞賬。
銀行的收益為Ra=-V
物流企業的收益為Rb=R5-C3
融資企業的收益為Rc=R6-C4
四、 實施建議與結論
通過對物流金融主體的博弈分析,確定了在不同策略下,各個主體的收益。這就為我們開展物流金融業務提供借鑒依據,根據博弈過程中的利潤影響因子我們可以分析相應的風險,進而建立一個風險評價體系來評價風險。銀行或者物流企業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可以設定一個物流金融風險的警戒線,如果現有的業務評價得分沒有達到警戒線的要求,可以選擇進行改善和停止該業務,如果新開展的業務達到了警戒線的標準則可以開展此業務。
如果要使物流金融業務更好的發展,我們就應該從銀行、物流企業、融資企業三方面入手,清楚的分析不同博弈策略下各個主體的收益,找到一個利益的均衡點,這樣才能使物流金融業務真正發揮作用,既能使銀行獲取利益,又能使中小企業獲得前進發展的動力,進而實現我們的初衷。
參考文獻:
1. 唐少麟,喬婷婷.發展物流金融強化供應鏈整合.物流技術,2006,(2).
2. 溫志桃,董雄報.物流金融下風險主體的博弈行為分析.商場現代化,2008,(34).
3. 彎紅地,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模型分析研究.經濟問題,2008,(11).
4. 陳寶峰,馮耕中,李毅學.存貨質押融資業務的價值風險度量.系統工程,2007,(10).
作者簡介:董紀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代飛,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生;吳迪,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博士生;李秀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博士生;周克成,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