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10月18日晚,曹植的傳世名作《洛神賦》在滬上舞臺的全新演繹,驚艷了此間觀眾。作為第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幕演出,鄭州歌舞劇院打造的舞劇《水月洛神》將流傳一千八百多年的中國古典愛情故事展現得如詩如畫。
《水月洛神》以曹植、甄宓、曹丕三個人物為線索展開,但重點不在復述整個歷史事件,而在于人物內在的情感張力與命運走向。曹植和曹丕代表著非常鮮明不同的人生態度,現實中的甄宓則像一面鏡子,時而映照曹植對完美的向往;時而折射曹丕對無上權力榮耀的追逐。“《水月洛神》由夢而始,逐夢而去,也許,洛神是曹植浪漫世界中對理想的向往。“其實,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洛神,令你傾盡一生去追尋。”導演佟睿睿動情地說。
“講故事是舞劇的軟肋,但這部舞劇理解起來并不費勁。”許多觀眾在看完演出后給出了這樣的反應。《水月洛神》在舞蹈的編排和設計上頗見創新,它在古典舞的基礎上大膽融入現代舞、芭蕾舞。無論是上半場的曹丕與曹植的男子雙人舞,還是下半場曹丕、曹植、甄宓的三人舞段,生動傳神的肢體語言精準傳遞著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掙扎,凸顯了人物的內在情感張力,揭示著錯綜復雜的命運走向。
全劇的舞臺布景充滿了大氣、空靈之感,在新落成的上海文化廣場,燈光、舞美、多媒體和舞者的服裝,營造出具有濃郁中國古典美學意味的畫面,如夢似幻。舒緩的背景音樂飽含古曲特質,配器、管弦樂隊和民族樂器的結合渾然天成,時而低沉憂傷,時而強勁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