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閑暇生活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為大學生自我實現、全面發展提供契機的同時,也為大學生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埋下了隱患。試圖闡述閑暇教育的理論淵源與現代內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閑暇教育的價值功能。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閑暇教育;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3-0183-01
目前,我國公民法定節假日共116天,對于大學生而言,加上寒暑假,全年約有160天閑暇時間。閑暇生活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閑暇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一、閑暇教育的理論淵源與現代內涵
隨著生產力不斷發展,閑暇已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成為影響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未來不僅屬于受過教育的人,更屬于那些學過怎樣聰明地利用休閑的人”。閑暇教育隨著閑暇時代的到來應運而生。
(一)閑暇教育的理論淵源
歷史上,較早觸及閑暇教育概念的是斯賓塞,他在《什么是最有價值的知識》中,把人的活動分為:“直接維持自己生存的準備,間接維持自己生存的準備,父母職責的準備,公民義務的準備,各種高尚娛樂生活的準備”[1]47,提出閑暇教育應“為了欣賞自然、文學、藝術的各種形式作好準備”[1]48。由此帶來有關閑暇教育的傳統定義,如,把閑暇教育視為“向人們傳授有關各種閑暇活動的知識和技能”[2]2等。
(二)閑暇教育的現代內涵
閑暇教育近年來廣受關注。國內有學者認為閑暇教育是“通過傳授閑暇知識、技能和技巧,幫助人們確立科學的閑暇價值觀,有價值地利用閑暇時間,提高閑暇生活質量、促進個性全面發展的終生的、連續的教育活動。”[3]62國際上認為:“旨在讓學習者通過利用閑暇時間而獲得某種變化。這些變化會表現在信念、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和行為方面,且它通常發生在兒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環境或娛樂環境之中”[4]654。可見,完整的閑暇教育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關于閑暇的教育”,二是“閑暇中的教育”。
高校閑暇教育是指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閑暇價值觀,掌握有價值地利用閑暇時間的知識、技能和技巧,養成有價值地利用閑暇時間的習慣,指導他們在健康的閑暇生活中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閑暇教育的價值分析
閑暇教育以獨特的教育內容、靈活的教育方式和創新的教育理念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鮮的活力,在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重要價值。
(一)閑暇教育有助于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閑暇教育旨在讓大學生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當他們離開校園后能可持續發展,二者有天然的一致性。
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沒有充分實現,主要原因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功能未充分實現。傳統教育聚焦受教育者社會價值的實現,忽略個體價值,整體功能被分裂,關于思想品德的知識成為教育中心,道德情感和道德選擇力的培養被邊緣化。閑暇教育在用健康的倫理道德和正確的閑暇價值觀來塑造人、培養人的同時,更關注個體的身心發展,使人成為他自己,成為能夠充分享用生活的個體。
總之,聚焦于閑暇生活的閑暇教育可以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功能,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要求的實現。
(二)閑暇教育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
首先,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是課堂教育,在大學生閑暇活動方面存在教育的漏洞,閑暇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將思想政治教育和閑暇教育聯系起來,以閑暇生活為載體具有重大的意義。
其次,閑暇教育本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價值。思想品德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交互作用的產物,它的形成發展過程是外部制約和內在轉化的辯證統一過程。閑暇教育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價值。如教育家杜威所說,“一切能發展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以樹立正確的閑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閑暇習慣為重要內容的高校閑暇教育,注重引導大學生在閑暇生活中體驗、認識和感悟,在實踐中塑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總之,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整體功能的發揮來看,閑暇教育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創建了有效平臺。
(三)閑暇教育有助于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成效
當前,大學生閑暇生活缺乏科學引導,閑暇觀念存在偏差,閑暇活動傾向娛樂消遣、結構失衡等問題。加強閑暇教育,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此外,閑暇教育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閑暇教育,從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出發,重視受教育者個體價值的實現,關注受教育者的需求和特點,寓教于樂,讓受教育者在閑暇生活中體悟成長。可見,閑暇教育可以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為枯燥、單一,“說教式”理論灌輸、方式呆板、缺乏人文關懷,易引發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難以實現教育目標等弊端。
綜上可知,閑暇教育落實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人文關懷的內涵,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助于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成效。
參考文獻:
[1][英]斯賓塞.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2][美]J·曼蒂,L·奧杜姆.閑暇教育理論與實踐[M].葉京,譯.北京:春秋出版社,1982:167.
[3]龐桂美.閑暇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62.
[4]李維.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第5卷)[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