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力推進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應對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挑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簡要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意義,著重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機制。建議從宏觀上,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增強主流輿論的引導力和掌控力,要完善宣傳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同時,要建立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主客體機制,從制度、宣傳、教育、文化資源、社會氛圍等微觀方面采取相關保障措施,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機制。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機制;路徑;措施
中圖分類號:D648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3-0019-02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文件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隨后,胡錦濤總書記在《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要在全體人民中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支撐著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準則,從更深層次影響著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與行為方式。因此,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其時代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涵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基本內容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概括為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解決的是“舉什么旗”的問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決定著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解決“走什么路、實現什么樣目標”的問題,集中反映了廣大人民共同的和根本的利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決的是“具備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風貌”的問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解決的是“人們行為規范”的問題,是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
(二)關于四個基本內容的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四個基本內容是辯證統一的,筆者認為:第一,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居于最高層面,是整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內容。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處于目標層次,是社會(存在)所主導的理想層面,是對國家、民族美好發展前景的價值認同;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處于動力層面,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有力的助推器;第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人們共同遵守和踐行的行為準則,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引導社會成員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力推進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應對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挑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從經濟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深層動力;從政治上說,它是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動力;從文化上說,它是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當然,也有學者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指南和精神動力,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將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在思想道德上共同進步。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機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層面,不能僅僅被寫在紙上、掛在嘴邊,而應該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理解、掌握并踐行,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建設。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內心自愿自覺接受的行為準則并日益外化為人們的行動指南。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筆者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宏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路徑
第一,從觀念上層建筑(意識形態)上說,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識;要樹立主旋律意識與陣地意識,不斷增強媒體對社會主義主流輿論的引導力和掌控力;還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提高理論研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從政治上層建筑上說,要完善宣傳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達成社會思想共識;強化教育工作,促進核心價值體系內化;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夯實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基礎。
(二)微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措施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微觀上的措施是在宏觀的路徑指導下產生的。
第一,內在: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客體機制。
建立主體機制。政府、企業和教育工作者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都有其主體責任。筆者認為,其一,政府在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起著主導作用,而社會的主流價值理念要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產生活中,需要靠國家相關制度來保證,筆者建議要將這個價值理念融于國家的法律法規之中,憑借國家強制力加以普遍推行。其二,企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企業對內要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導企業全體員工的文化自覺和行為自覺,對外要遵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生產出合格質優產品并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其三,對于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方面,筆者認為,一支素質優良的教育工作隊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構建的重要支撐,教育工作者的身體力行是教育的最好標本。特別地,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課堂實踐方面,深入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地融入其中,做到“潤物細無聲”。
建立宣傳教育的客體機制。全國十多億人民群眾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的主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內化為社會公眾的價值追求,更需要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但是針對偌大的群體,我們不可能同時、同進度、同程度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因此,筆者建議應當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當前要重點抓好黨員干部、青少年和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等幾類群體的引導工作。其中,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是教育的關鍵,在教育上應該要求黨員同志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和人格力量為群眾作出榜樣;廣大青少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要對象,“娃娃的培養是一個起點”;廣大知識分子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知識分子。
第二,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
制度保障措施。在經濟上要構筑合理的分配制度;在政治上要完善民主的體制與機制,提高黨和政府對個人精神的激活力和對社會調控的整合力;在組織上要抓好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鞏固先進性教育成果。筆者特別提出,政府可以建立專項基金和倡導設立相關群眾組織,開展民風村風評議活動,配置相應獎懲措施,推動公民個人道德檔案建設。
宣傳保障措施。大眾傳媒是宣傳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渠道,所以,大眾傳媒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日常宣傳報道中去。也有學者提出,從“三貼近”入手,一是貼近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貼近群眾關心的熱點,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三是貼近社會關注的焦點,如收入差距、城鄉發展等問題,釋疑解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宣傳思想工作的正面引導作用。
教育保障措施。學校是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力的主要陣地。筆者建議,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之中——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筆者建議老師們可以采取互動探討等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備課、課堂教學、課后答疑和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也有的學校提出以“滴灌模式”培育核心價值體系:采取課堂教學、黨團組織、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生活園區、網絡傳播等“六大滲透”方式,和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心理健康、青年發展、就業創業等“五大指導”方式,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持久滲透和點滴指導。
文化資源保障措施。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能脫離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要把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地轉換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行中去。筆者建議應該在民間實踐中汲取群眾智慧,利用民謠、民歌、順口溜等形式,宣傳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當然,發揚本土文化精華的同時,又要批判性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另外,也有學者從網絡資源方面提出,通過設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為主題的博客、QQ空間、網絡論壇等交流空間,以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
社會氛圍保障措施。營造良好的社會(下轉23頁)(上接20頁)氛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強大推動力。筆者建議,可以采取報告會、典型訪談、市長熱線、社會調查等形式,不失時機地對群眾進行國情、市情和形勢教育,幫助公眾正確認識社會轉型和利益調整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有學者提出,可以以偶像、榜樣為主要載體,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偶像、榜樣等有著較強的精神感召力和價值滲透力,若將社會主義價值觀寓于偶像、榜樣的身上,必會讓先進的價值觀更容易被接受,產生“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結語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同時進行,理論必須聯系實踐。從理論上說,我們或許可以從哲學、社會學、民族學、倫理學、教育學等多個維度、多個視角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從實踐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機制應該通過黨員干部帶頭、職能部門落實等方式,為人民群眾所認同、所掌握、所踐行。
參考文獻:
[1]呂振寧,李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1).
[2]黃凱峰,唐志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2.
[3]陳亞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
[4]中共中央宣傳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9.
[5]吳莉,張杰,廖桂芳.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心理接受機制研究文獻綜述[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0,(2):8-11.
[6]重慶市政協會.以道德檔案推動核心價值體系建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53.
[7]田海艦.以“滴灌模式”培育核心價值體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0):46.
[8]陳建清,藍華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機制現狀研究[J].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5):89-92.
[9]李抒望.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方法論思考[J].企業與文化,2010,(5):34-36.
[10]韓振峰.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幾個重大理論問題的思考[J].蘭州學刊,2010,(10):16-19.
[11]韓振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幾個深層次問題探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0,(5):84-87.
[12]姜正國,李高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2):155-157.
[13]秋石.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求是,2009,(11):3-5.
[14]蒙冰峰,廉永杰.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途徑與機制[J].河南社會科學,2009,(3):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