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訴工作是檢察業務的門面和窗口,通過公訴工作可以窺見檢察工作的整體。公訴的質量和效果如何,不僅關系到能否有力地揭露、證實和打擊犯罪,保障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而且關系到檢察機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本文從出庭公訴的重要性出發,探討目前我國出庭公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文章就改變公訴人出庭的心態問題和提高應訴能力提出幾點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公訴人;出庭公訴;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5.18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3-0080-03
出庭公訴是指檢察院在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公訴案件時,派員出席法庭,進一步闡明和維護公訴意見,指控和證實犯罪,協助法庭查明事實和做出正確判決的一種訴訟活動。受理案件、審查證據、提起公訴、出庭支持公訴、審判監督是公訴部門刑事檢察業務中的五項主要職責,而出庭支持公訴又是五項職責中最具部門特點、最有專業性、最富挑戰性的一項工作。
出庭公訴是檢察機關打擊犯罪,保護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財產權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重要環節。在公訴工作中,最有影響力的工作就是出庭支持公訴,在出庭支持公訴的開庭審判中,公訴人要與辯護人進行控與辯的交鋒,公訴人能否在庭上掌握主動,控制場面,使庭審活動有序、有效地按照公訴人的意圖進行,直接關系到庭審的質量、公訴機關的形象,乃至訴訟的結局。
一、我國公訴人出庭公訴的現狀
近年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當一部分基層檢察院的公訴人對出庭公訴抱著無所謂、隨便應付的冷漠態度。真正能在出庭前做好充分準備,能在法庭上準確運用證據,認真進行質證的公訴人越來越少。出庭公訴心態冷漠具體表現在:庭前沒有擬寫舉證提綱、詢問提綱、缺少舉證質證預案;庭中對被告人的舉證、質證不力;沒有溫習有關法律條款和法學理論;辯論過程蒼白無力,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沒寫公訴意見,不按規定著裝等。出庭公訴的冷漠態度對檢察機關的出庭公訴工作有很大負面影響,有必要對這種現象進行剖析以求正確解決。
在現階段,各級檢察院中還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公訴人的隊伍建設不被重視,素質教育不被重視,公訴隊伍良莠不齊,公訴隊伍難以保持相對穩定,相應的職、責、權、利等競爭機制都沒有落實。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律師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律師隊伍的優勝劣汰的生存機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刑事辯護律師,無論是對事實的認定、對證據的把握、對法理的研究判析、還是庭辯能力,都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與公訴隊伍的相對緩慢發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些都是對檢察機關提出的新的課題和考驗,如何培養公訴隊伍,公訴人如何提高自身素質,這些都是我們應當面對、正面思索的問題[1]。
二、公訴人出庭公訴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責任心不強,對出庭公訴心態冷漠
公訴工作是一項苦差事,費心又費力,需要堅強的意志,刻苦的精神。有的公訴人從事公訴時間久了,沒有熱情,產生消極思想,工作中往往拖沓懶散,認為干好干壞都一樣。甚至部分公訴人對出庭公訴的作用和意義的認識逐步淡化,他們認為案件有公安機關偵查,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審查起訴后再移交法院審理,案件已經多人多次審查把關,對于案件的定性不必擔憂,但無罪判決的可能性很小,將案件起訴到法院后便將卷宗束之高閣,便對出庭公訴產生了冷漠心態。就算出庭了,在開庭時往往不積極回應辯護人的辯護意見[1]。
2.出庭律師少,缺少控辯對手
在出庭公訴階段,如果有律師出庭為被告辯護,出庭的檢察人員不但會認真對待,做好開庭的充分準備,而且在舉證質證時也會盡心盡力,毫不怠慢。但是,近年來由于被告人淡化了律師出庭辯護的作用,加之部分律師收費不合理等原因,律師出庭辯護的案件并不多。出庭辯護的律師少,不僅助長了檢察人員產生出庭公訴的冷漠心態,而且公訴人無心提高應訴能力[2]。
3.激勵機制少,缺乏控辯動力
一些基層檢察院由于經費不足,雖然做出了一系列提高公訴人水平的方案,但苦于缺少經費也一直沒能成為現實。對于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市、縣,地方財政依然緊張,除了能夠保證干警的基本工資和基礎福利外,沒有多余的經費用于提高公訴人水平的專門培訓,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檢察工作需要。出庭公訴是一項既費神又費力的事,大部分人不愿意去干,這也是導致出庭公訴人員少和應訴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4.選人用人方面原因
在我國,公務員法規定檢察官屬一種特殊的公務員,應全面考核“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工作實績,作為調整職務、級別、工資以及獎勵、培訓、辭退的依據[3]。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形成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同時規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在擴大民主上提高公信度,杜絕個人權力運作的空間,并且強化選人用人監督,提高干部管理的公信度。
三、我國出庭公訴相關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克服公訴人對公訴的冷漠心態
1.提高認識,增強公訴人的責任感
出庭公訴是人民檢察院在公訴案件的法庭審判階段必須履行的一項重要職責。出庭公訴的主要任務是:指控、揭露和證實犯罪,批駁被告人和辯護人的無理辯護,協助法庭及時、全面的查清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提請法庭對被告人依法做出判決、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不僅要求公訴人實事求是地向法庭陳述被告人應該從重或加重處罰的情節,而且要向法庭指出被告人應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以保證法庭罰當其罪。所以,公訴人必須明確自己出庭的職責和任務,自己代表了檢察機關的形象,在行使法律監督的職責。
2.創造條件,增強公訴人的自信心
組織干警跟庭旁聽,進行評庭崗位訓練,鼓勵被告人的近親屬和群眾積極參與旁聽,創造控辯條件。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一條作出了明確規定:公開審判的案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3.強化措施,增強公訴人的自覺性
檢察機關要建好出庭公訴這個“窗口”,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樹立良好形象,就必須強化措施。培養一支具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思想品德好、戰斗力強的公訴人隊伍。把培養優秀公訴人作為檢察機關加強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來抓,對出庭公訴的檢察人員的庭前準備與法庭辯論效果進行檢查。對那些出庭前沒有做好出庭準備,在法庭辯論中失利的檢察人員,提出批評或者給予相應處罰,克服檢察人員出庭公訴的冷漠心態。
4.培養公訴人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要充分肯定公訴職責。能做好出庭支持公訴工作,是公訴人的一項光榮任務。公訴人在法庭上伸張良知與正義,針對那些無理的辯護進行堅決回擊,對那些顛倒是非的觀點給予有力反駁,對那些錯誤的審判能夠敢于監督,是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責。其次,要樹正確的人生觀。作為公訴人,應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我們的工作牽涉普通大眾,影響到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關乎社會公正。
(二)提高公訴人的公訴水平
1.從機制改革著手培養專家型公訴人才
首先,要選好人才。要把一些文化程度高、法律功底深、口才儀表好、富有潛力的干警充實到公訴部門。要加大投入,對專業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第二,要穩定公訴人隊伍。保障他們必要的物質待遇,使之安心公訴工作。要從機制上保證公訴人職業化。第三,要切實解決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強化敬業愛崗,提倡奉獻精神。用精神激勵的辦法,鼓勵公訴干警積極鉆研公訴業務,獻身公訴工作和檢察事業。
2.開辟多種途徑提高公訴水平
第一,組織公訴部門干警跟庭。為了適應庭審程序,提高公訴水平,公訴部門人員要跟庭,并且庭后要對庭審活動進行評議。即對一些重大復雜案件,在法院開庭審理時組織公訴部門全體人員集體旁聽,旁聽時著重對公訴人在庭審中的儀表神情,應變能力,詢問、訊問、舉證、質證、答辯、程序操作是否規范等內容進行觀察。庭后組織跟庭人員集體評議,對公訴人在庭審中好的作法予以肯定、借鑒,對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當面指出每幫助其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意見,共同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第二,邀請偵查部門干警跟庭。出庭公訴能否取得成功,公訴人在庭上能否“克敵制勝”,除了公訴人的公訴水平外,最重要的還在于案件的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比如,組織自偵部門的負責人和有關辦案人員跟庭,讓他們隨時了解庭上被告人辯解和辯護人對事實證據提出的質疑以及證人在庭上作證的情況,使他們對自己在辦案中搜集證據、固定證據的情況心中有數,哪些是成功的,哪些尚存在不足,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有力地促進了自偵部門辦案人員自偵水平的提高和證據意識的增強,牢固樹立了質量第一的思想,反過來又保證了公訴勝利,促進了公訴水平的提高。
3.講究庭審技巧,掌握控辯主動權,確保出庭效果
一是在舉證、質證階段,要做到“針對具體情況,靈活示證策略”。在舉證階段,根據不同類型的案件,以犯罪構成要件為核心,以有利于證明犯罪為原則,或一事一證,或綜合舉證,充分闡釋公訴人單個證據的證明力和多個證據之間的邏輯相關性、整體互補性,形成證據鎖鏈,徹底揭露犯罪事實。在此階段要準確把握質證技巧,確立證據的真實可靠性。
二是在法庭辯論階段,要做到“區別辯論階段,選擇辯論策略”。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庭辯論提前到法庭調查階段。該階段控辯雙方通過對被告人的訊問、發問實現各自控辯意圖,屬于“隱藏性”辯論。在法庭辯論階段,公訴人要縝密審查對方證據的來源和所要證明的事實,質辯證據的證明力、客觀性、相關性以及合法性,綜合運用論證技巧駕馭辯論氣氛,展示公訴風采,完成公訴任務。
(三)提高公訴人的綜合素質
1.公訴人應具有扎實的業務素質。扎實的業務知識是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的基礎,公訴人的良好謀略、心理技巧是建立在熟悉案情和堅實的法律知識之上的。
2.公訴人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公訴人要想達到最佳公訴目的,那就必須在出庭公訴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在庭審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改革后的刑事審判方式,充分發揮了控、辯、審三方在刑事訴訟中的職能作用,強化了公訴人在庭審中指控、證實犯罪的職能。[4]所以,要在對公訴人進行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培訓的基礎上,更多地注重心理適應性的訓練,如組織庭審觀摩,“對抗賽”等活動。
3.公訴人應具備犀利的語言風格。公訴人的出庭效果取決于公訴人的論辯口才。公訴人出庭公訴是用語言表達真實意思,因而語言要力求簡練、實用,富有說服力和震撼力。忌用過多的華麗詞句和過長的語句,以免辯護人提出有感情因素或在長句中發生歧義,給辯護人反駁創造機會。
(四)正確處理各種關系
1.正確處理與辯護人的關系。 公訴人作為國家的代表,是站在追訴犯罪的立場上的,這是由檢察機關承擔的訴訟職能決定的。與此相對的,辯護人作為被告人利益的維護者,是站在維護被告人的合法利益的立場上,針對公訴人的意見,進行無罪或罪輕的辯護,這是由辯護人承擔的義務和工作職責決定的,所以,公訴人出庭公訴,既要維護起訴書的指控,又要認真聽取辯護人的意見。更多還原
2.溝通檢法關系。從實質上講,公訴人與辯護人在訴訟權利上是完全平等的,并且案件起訴到法院后辯護人可以查閱、復制公訴人提交給法庭的證據材料,而公訴人卻沒有權力要求辯護人出示其所調取的證明材料。由于這種法律規定的先天不足,公訴人只有通過庭前與法官交換案件意見,并通過法官來了解辯護人所調取的材料內容,而且有時檢法兩家,對有些案件的事實認定或對有關法律條款的理解有分歧,公訴人通過庭前與法官協商就可以消除分歧,統一認識。一方面密切了檢、法關系,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公訴人出庭公訴的信心,對維護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對彌補有關法律規定方面的疏漏,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處理好公訴人與律師之間的關系。檢察官與律師在法庭上是相互競爭與對立的關系,但這并不影響在庭下和諧交流,在庭前保持適當的交流,有助于雙方對事實和適用法律的認知。代表控方的公訴人與代表辯方的辯護人追求的訴訟目的側重點雖然不同,但雙方都是為了保護人權,維護公平和正義,其最終追求是一致的。所以雙方關系首先在法庭上保持對抗是必要的,這也是現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應有之意,但也應當保持適當配合,這樣有利于對法律權威的維護和庭審的順利進行。
(五)完善相關制度和程序
1.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具體來說,要完善法院的經費保障制度、法官的個人負責制度、檢察院的合理抗訴制度。也希望公訴人出庭公訴制度,在法律制度的漸進修改和完善中,變得有章可循,有條可依,成為做好出庭支持公訴工作的堅強后盾。
2.改革法律文書。要對法律文書的簽收、內容要求、書面記載等方面作出具體的規定,約束公訴人,把公訴內容固定化和證據化,確保出庭支持公訴的實質作用。
3.強化機制管理,規范辦案程序。為了提高辦案質量、維護司法公正,應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公訴工作強化法律監督的意見》、《關于在公訴工作中全面加強訴訟監督的意見》、《關于加強死刑案件辦理和監督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和關于公訴業務和工作管理的制度規范,為推動公訴工作開創新的局面。
4.要加大基層檢察院的財政投入,使基層檢察院獲得相應的經費、人員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寶景.淺議如何加強公訴人能力建設[J].法制與社會,2008,(26).
[2]淺議公訴人出庭公訴的冷漠心態[J].邵陽市人民檢察院調研文章選刊,2010,(1).
[3]廣東省東莞市人民檢察院.對出庭公訴工作的三點反思[N].檢察日報,2010-06.
[5]趙松,李文鋒.淺談出庭公訴的經驗[J].檢察風云,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