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理財越來越走進尋常百姓家,目前,有相當多的人會將手中的資金合理的配置,去購買理財產品。本文通過對銀行理財產品開展情況的分析,理清我國個人理財產品的現狀,并對個人理財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提出我國個人理財行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個人理財產品;投資工具;前景
中圖分類號:F832.48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3-0073-02
一、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狀況
(一)華夏銀行理財產品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月到期銀行理財產品共計1113款。其中,保證收益型315款,保本浮動收益型127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671款。
從到期收益表現來看,948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中有2款沒有實現預期收益率。
“華夏理財—慧盈21號”A股掛鉤自動贖回型理財產品A款和B款為華夏銀行同期發行的同系列產品。二者投資期限為1年,掛鉤標的為工商銀行(601398)、建設銀行(601939)、中國平安(601318)、中國太保(601601)。產品每季度為一個觀察期,若某一季度觀察日各掛鉤股票較期初漲幅均不低于10%,則產品自動終止并獲得相應到期收益率。而該產品運行至第四個觀察日時也未發生終止條件,則產品到期獲得零收益。
另外,華夏銀行的“華夏理財—創盈7號理財產品”投資于“華夏平安福1號單一資金信托”,投資標的主要為各類型證券投資基金。該款產品經過約兩年時間的運行,到期時產品單位凈值跌至0.554元,實際跌幅超過40%。
除以上零負收益產品外,還有8款產品到期收益率超過當初預期。其中有7款為信貸類理財產品。包括中信銀行的6款和招商銀行的1款,這些產品的到期收益率比預期收益率大0.04~0.08個百分點。另外,中信銀行的“中信理財債券增值計劃1號”產品主要投資于債券、債券型基金以及貨幣市場工具,同時還可進行新股申購,該款產品經過兩年的運作期,到期獲得5.18%的收益率,高于其3.50%的預期收益率。
1月份到期理財產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達5.00%及以上的理財產品共計46款。從投資幣種上看,人民幣有31款,美元有3款,澳元有12款。渣打銀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Q D SN 10024I”于2010年5月11日發行,12日即進入投資期。產品掛鉤于美國石油指數基金,投資期限為369天。但其于2011年1月12日提前終止,并獲得20.00%的到期年化收益率。另外,渣打銀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產品Q D SN 10051I”和“代客境外理財產品Q D SN 10054I”均掛鉤于銀行股票,二者提前終止并分別獲得16.00%和13.00%的較高收益率。
(二)中國個人理財業務現狀
通過對華夏銀行理財產品的分析,以及對其他銀行的了解,可以看出中國的理財業還處于新生階段,卻已經頗具規模并且前景非常廣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逐步引入了市場細分的理念,并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思想。以目標客戶為基礎,根據客戶的需求開發新產品,有差別、有選擇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從而把有限的資源用于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的重點優質客戶上面來。
通過實行理財經理制和客戶經理制,打造專業的理財顧問隊伍,充分發揮理財經理的人格魅力,主動為優質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正成為商業銀行吸引黃金客戶的重要服務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具備24小時服務功能的自助銀行、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迅速發展,突破了銀行柜面服務的地域和時空限制,極大地方便了客戶,增加了理財產品的附加價值,從同質化服務向品牌化服務轉變。
二、個人理財業務在發展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雖然,我國個人理財業務在近幾年來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并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但是,從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運作情況可以看出,個人理財理念及業務發展還存在著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金融業分業經營現狀,明顯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空間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受到制約,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實現增值,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二)缺乏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保障
個人理財業務是體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一種新型綜合性業務,因此它的順利開展必須依賴于前后臺業務的整合,而在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組織機構設置中,個人理財業務工作通常都歸在個人銀行業務部。但由于個人理財業務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而上述業務當前又是分別由個人銀行部、中間業務部、房貸部等多個部門管理,造成前臺業務條塊分割,無法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三)缺乏高素質的理財人員
由于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業務,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必須全面了解個人銀行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相關知識,并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因此對從事理財業務的客戶經理要求極高,需要理財人員具有高素質。
(四)缺乏正確的市場定位
1.提供的個人理財規劃建議比較單一。
2.提供的個人理財差別化服務不足。
3.個人理財門檻偏高,大眾化的個人理財服務菜單相對不足。
三、個人理財的發展前景
(一)個人理財行業在我國的前景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私人財富不斷積累,社會財富不斷增加,為商業銀行拓展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并將極大的催發市場對個人理財業務的需求。
1.保本型產品占比下降,各種降低風險的限制性條款不斷推陳出新。銀行通過逐步降低保本型產品發售規模,減少自身的本金兜底風險;另一方面為滿足客戶風險管理的需要,在產品中引入止損、雙限等條款,預先設置了客戶的最大可能虧損比例,從而解除了客戶對未來本息收益不確定性的擔憂,增強了產品的適銷性。
2.資產池型產品日漸占據主導地位,精心配置的資產池便利了產品開發,適應了客戶多樣化需求。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客戶的需求不僅體現出差異化特征,對收益風險的要求也水漲船高。為適應這一變化趨勢,資產池型產品應運而生,通過周密設計,精心配置,適時調整,資產池型產品能有效降低風險,提高產品流動性,并能根據需要切割產品期限,從而滿足多元化客戶需求,實現類基金的資產管理運作模式。
3.銀信合作得到新發展,合作方式更加豐富,投資渠道更加寬廣,產品創新更加活躍。銀信合作的內涵正不斷被深入挖掘,除合作方式外,投資品種也不斷豐富,從信托貸款、新股申購,到目前基于積極財政政策的“銀信政”合作模式下對政府基建項目的投資。銀信合作還將不斷深入開展,進行合作方式、投資渠道、產品結構的創新。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腳步臨近,存貸利差收窄,銀行將面臨較大盈利壓力,經營機制轉型,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成為必然選擇。因此銀行理財產品將繼續依托銀行的渠道、資產、人員等優勢,快速發展,不斷創新,推動銀行從傳統業務向資產管理業務轉型,實現資產證券化、負債投資化。
(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措施
個人理財業務在國民財富日益集聚的今天,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也給金融機構提供新的競爭力源泉,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必須堅持以客戶為導向的經營理念,針對上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現階段發展個人理財業務,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1.培育和打造以專業理財顧問機構為主體的理財市場結構。在現階段分業管理模式下,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往往無法跳出自身的行業限制,要保證理財服務真正體現“以需求為導向”一個可行辦法是大力培育專業的理財顧問機構,由他們充當個人客戶與金融產品之間的橋梁,為客戶提供科學的理財規劃,并設計相應金融產品組合,實現理財規劃的最終目標。
2.進一步豐富個人理財產品,逐步實現產品結構合理化。當前我國個人理財的產品種類雖然較前幾年有所增加,但總體來說還不夠豐富。將來,這一任務將更多的落在金融機構及房地產等實物投資等供應方身上,銀行、證券、保險及房地產等實物投資應潛心于針對個人理財需求設計具有特色的理財產品,實現個人理財的專業化經營。在產品結構方面,要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分別設計具有保障和投資獲益功能的產品。
3.培育合格的理財人員隊伍。個人理財服務,關鍵在人,理財業務的特點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為此需要一批真正持有公正、客觀立場,具有豐富投資理財分析水平和實戰操作經驗的“理財專家”才能擔當重任。各理財咨詢機構應盡快建立起一支強大的理財隊伍,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理財服務,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
4.建立強大的信息支持系統。對理財服務機構來說,個人理財方案的設計是一個投資組合決策,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金融信息系統,此外產品設計部門也需借助客戶信息系統去采集市場需求,借助客戶回饋系統去獲取產品回饋信息,從而不斷地加以改進。因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信息支持系統的建設同樣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于衛兵.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信息披露探究[J].財會通訊,2011,(3).
[2]呂仲.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分析和發展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1,(2).
[3]宋芳.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金融,2010,(2).
[4]孟英玉.國際視角下我國個人理財市場發展探析[J].價值工程,2010,(4).
[5]楊金敏.我國個人理財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