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代為經收、代理國庫、代理國庫集中收付等業務,是國庫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銀行經理國庫職能的延伸,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國庫核算質量和預算收支的順利執行。隨著預算收支規模的擴大、財政國庫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庫業務的拓展以及財稅庫行橫向聯網等系統的推廣運行,商業銀行、信用社作為國庫業務的代理機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家預算資金的收納、撥付等環節當中,這對人民銀行國庫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人民銀行監管代理國庫業務的難點分析
(一)國庫監管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是現行的《國家金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制定較早,缺乏國庫監管依據、監管范圍等方面的明確規定,并且目前《預算法》等與國庫工作相關的法律正在修訂之中,國庫監管職能定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二是《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和《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管理辦法》作為國庫監管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對人民銀行規范金融機構代理國庫業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頒布時間長,沒有對商業銀行代理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收繳、接入橫向聯網等新業務進行規范,已不能完全適應國庫監督管理工作需要。三是國庫集中支付代理業務監管制度尚不完善。自財政部、人民銀行印發《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來,各地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辦法,但各級財政對代理銀行的要求和業務操作模式各不相同,且相應的配套辦法僅對本級國庫集中代理銀行具有約束作用,對下級部門沒有相應的約束力。
(二)監管手段有待進一步提高
近幾年,隨著會計核算電子化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相繼開發了稅款經收、代收行政事業收費、代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等業務處理系統,實現了業務處理電子化;逐步改變傳統分散型的銀行會計核算組織模式,實現了數據體系向總行集中的核算模式,資金清算和賬戶管理模式趨于扁平化,加大了國庫監管的難度。但目前國庫監管手段仍較多沿襲臨柜審核、定期現場檢查等傳統方法,對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非現場、實時監督等方法的研究和應用較少;偏重于零星的、隨機的監管信息的獲取,缺乏完整、連續的監管信息收集分析;偏重個人經驗、感性評價在監管中的作用發揮,較少規范流程、科學評價體系的運用。各項監管信息不能實現有效共享,電子化手段在監管工作中的運用極為有限,對于部分代理銀行違規占壓財政性資金、開設預算收入過渡戶等違規行為,只有通過現場檢查才能發現,監管效果難以保證。
(三)基層國庫監管力量需進一步增強
目前,部分基層行國庫監管力量明顯不足,部分國庫雖按《國庫監管工作指引》規定設立專職監管員,但僅限于完成上級行安排的工作任務,無力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國庫監管,監管責任制未得到全面落實,尤其是外部監管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很難保證,影響了國庫監管水平的提高。另外,國庫工作業務量大、單一的特點也使多數國庫工作人員知識結構相對狹窄,并逐漸養成了重操作、輕管理的工作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庫監管工作的開展。
二、加強國庫業務代理機構監管的建議
(一)健全法規體系,依法行使國庫監管職責
建議盡快修訂完善《預算法》、《國家金庫條例》等法律法規,明確國庫監管的職責定位和國庫單一賬戶的法律地位,強化國庫監管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使國庫部門對商業銀行代理各項國庫業務的監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一是盡快將商業銀行代理國庫集中支付、經收非稅收入等業務納入國庫監督管理范疇,從制度上規范商業銀行代理國庫業務處理和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為國庫監管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在《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的基礎上,明確財政、稅務、海關等征收機關的銀行賬戶開立和變更必須經過國庫部門審核,便于國庫部門及時、全面掌握各征收機關銀行賬戶開立、變更情況,進而對預算收入過渡賬戶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和處理。
(二)建立健全現行代理國庫業務監管機制
對商業銀行代理國庫業務從市場準入、日常經營活動以及市場退出進行全方位監督管理。一是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從開業審查、集中收付代理銀行資格認定、代理支庫和鄉鎮國庫業務審批入手,建立對所有國庫業務代理機構的市場準入制度。二是完善非現場監管手段。建立國庫業務代理機構備案實施辦法,將國庫經收處、國庫集中支付代理銀行、代理國庫等國庫業務代理機構均納入備案管理范疇,并對相關機構、人員、內控制度、科目使用、業務印章使用等情況進行定期和動態備案,為監督檢查提供重要基礎數據和基本情況。三是大力開展現場監督檢查。針對商業銀行業務變化快、各行核算模式不統一的現象,建議采取“統一安排、集中檢查”的模式,集中對一家代理銀行的所有代理網點開展檢查。檢查內容以國庫經收業務為主,兼顧集中收付、國債發行管理、橫向聯網等其他代理業務。同時,可以考慮與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開展聯合檢查。四是注重對代理銀行的考核。國庫部門結合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資料,對其代理資格進行再審查和綜合評定,日常考核情況按季度進行通報,年終進行總評,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分級管理,引入競爭機制,從而調動代理銀行的積極性。
(三)探索國庫監管電子化建設,提高國庫監督實效
改進傳統單一的手工監管方式,加強國庫監管科技手段的創新,開發與國庫會計核算系統運行相匹配的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充分利用國庫核算系統和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財政非稅收入管理系統等系統電子信息,實現對國庫資金運行相關業務的動態監測與控制;充分利用日常管理和實地檢查結果,開展對下級國庫的風險分析和綜合評價,加強對代理機構的業務監控,及時對國庫風險點發出預警,提高國庫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建立商業銀行代理國庫業務利益補償機制
人民銀行和財政部門充分協商,制定明確合理的代理國庫業務費用標準和計費依據,建立商業代理國庫業務利益補償機制,向辦理國庫經收、代理國庫集中支付、代理支庫(鄉鎮國庫)的商業銀行支付一定的代辦費用,用于彌補代理國庫業務的成本支出,維護代理銀行的合法權益,調動商業銀行代理國庫業務的積極性。
(五)加強業務培訓和考核,提高代理銀行經辦人員的業務素質
一是借助管轄行的力量加強對各代理銀行的業務管理,指導管轄行將代理國庫業務納入其業績考核范圍,以此調動商業銀行合規辦理各項代理國庫業務的積極性,增強代理銀行國庫從業人員崗位責任感和風險防范意識,促進各項代理國庫業務更加規范。二是人民銀行國庫部門明確代理銀行國庫從業人員應具備的條件,建立國庫業務代理機構經辦人員從業資格考試制度。代理銀行新柜員上崗、交流時,必須先培訓考試并取得崗位任職資格,避免因人員變動造成業務脫節。三是人民銀行國庫要定期組織業務培訓、聯席會議,普及國庫業務相關制度規定、通報各商業銀行代理國庫業務情況、進一步規范各項代理國庫業務操作流程、減少業務處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代理銀行經辦人員整體業務素質。
(六)加強國庫隊伍建設,提高監管人員素質
注重加強基層國庫隊伍建設,充實基層國庫人員力量,穩定國庫業務人員隊伍,建立基層國庫人員正向激勵機制,調動基層國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提高國庫人員綜合素質和履行職責能力為重點,繼續加大國庫干部培訓力度,結合業務實際需求,分層次、分專項組織開展培訓,進一步提高國庫監管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及專業技能。
(責任編輯 孫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