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智能交通的重要意義,在智能交通的背景下,如何進行順利開展公安管理工作是當前的新課題。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快速實現人員和車輛的定位,進而可以快速有效的調度交通流量和警力資源。
[關鍵詞] 物聯網技術 智能交通 公安管理
一、發展智能交通的意義
1.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是順應時勢之舉
“十二五”交通規劃提出,未來五年,實現對國家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橋梁、車輛區域、交通運輸狀況等的感知和監控實現對危險品運輸車輛、船舶、長途客運,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和軌道交通的全過程監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快速反應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系統和海事信息服務系統。
“推進物聯網在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已經得到了國家和交通運輸部的高度重視,必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的重點工作?!敝悄芙煌ㄎ锫摼W將智能交通的基本理念與物聯網的技術產業相結合,不僅實現了數量巨大、流動性強的基礎“物”之間連接與通信,同時也推動了交通智能化、信息化進程。
2.物聯網使交通系統更加“智能、安全、和諧、節能”
目前,交通問題的重點和主要的壓力來自于城市道路擁堵和安全。在道路建設跟不上汽車增長的情況下,解決擁堵問題主要靠對車輛進行管理和調配。未來,智能交通的發展將向以熱點區域為主、以車為對象的管理模式轉變。因此,智能交通亟待建立以車為節點的信息系統——“車聯網”。“車聯網”就是綜合現有的電子信息技術,將每輛汽車作為一個信息源,通過無線通信手段連接到網絡中,進而實現對全國范圍內車輛的統一管理。
二、智能交通在公安管理的問題
交通安全管理是在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充分研究并認識其規律的基礎上,基于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道路交通系統的人、車、路和環境等要素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和控制,以保證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安全管理作為道路系統中的核心要素,協調著系統中其他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對道路交通系統的安全運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交通安全管理的功能構成要素主要體現在技術層面,以及社會層面。技術層面主要涵蓋了安全管理的技術及手段,社會層面則從宏觀角度體現了交通安全管理的社會功能,功能構成如圖所示:
圖交通安全管理的功能圖
三、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公安管理的應用
1.車輛不停車稽查系統
技術設備及工作原理該系統主要由3部分構成:車載標簽、RFID 閱讀器(高速遠距離超高頻閱讀器)、后臺計算機控制中心。
當車輛進入監測范圍后,超高頻閱讀器從行駛車輛的電子標簽中讀出車牌號碼A1,攝像機實時拍攝車牌圖像,并傳輸至交通管理指揮中心,由車輛牌照自動識別系統(VEC)識別出車牌號碼A2。系統將A1與A2進行比對.如果沒有與A2一致的A1存在,則必然為假套牌車等違法車輛,系統便會發出聲音報警,執法人員即可將其緝拿;如果A2與A1一致,再看A1是否在交管部門所列的黑名單之中,由此可識別拖欠稅費、未繳罰款、報廢車、未按時年檢等違規車輛該系統可有效地提高交通管理部門對報廢車、假牌、套牌車輛、未繳罰款、未買交強險、未按期年檢等違法車輛的查處效率。從更長遠的角度看,RFID技術的應用除了可服務于違法車輛的查處,也有潛力擴展到高速公路收費、加油、停車、出入控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基于物聯網的智能交通體系框架
這種架構下的智能交通體系通過路網斷面和縱剖面的交通信息的實時全天候采集和智能分析,結合物聯網技術下的智能交通系統,實現了車輛動態誘導、路徑規劃和信號控制系統的智能綠波控制和區域路網交通管控,為新建路網交通信息采集功能設置和設置配置提供規范和標準,便于整個交通信息系統的集成整合,為大情報平臺提供服務。
3.車輛的物聯網
GPS、RFID、DSRC(專用微波短程通訊技術)等技術可以為車輛物聯網管理提供高速采集、全環境動態監管的手段。2010 年上海世博會園區車輛管理系統、南京特定車輛管理與治安防控體系和上海市營運車輛管理系統三項重大工程中建設基于無源射頻識別技術的區域性車輛安全監管系統,通過在車輛內安裝射頻電子裝置作為車輛的“電子身份鏡像”,使被標識車輛的靜態身份信息與動態運行信息(時間和道路空間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4.警員的物聯網
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警員的定位,利用警員定位軟件,可以方便查找警員的位置,加大公安機關在警員方面的管控力度,優化公安機關的隊伍建設。在外出辦案行動中,借助警員定位技術,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務,將歹徒盡快繩之以法。此外,在公安交通管理方面,如果某一地段出現交通擁堵或交通事故,可以借助物聯網技術,定位最近的交警,快速合理調動警力資源疏導交通,將處理交通擁堵或交通事故的時間縮短到最短,從而確保良好的交通狀況。
5.重點(危險)人群、物品的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最突出的特點是無需“可視”讀取,實現遠距離自動識別 ;既可識別靜止物品也可識別運動物品。RFID 標簽內部存儲的產品電子代碼(EPC 代碼),為每一件物品建立全球的、開放的標識,實現全球范圍內對單件物品的跟蹤與追溯,它包含了該件物品的所有信息,是單件物品的唯一身份識別 ID。如果在人體內部植入芯片,利用 RFID 技術,可以實現公安機關對特殊人群、重點人群行蹤的監管。
參考文獻:
[1]郝文江,武捷.物聯網技術在公安工作中的應用初探[J]. 信息安全與技術,2010, 11
[2]李靜雅.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公交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