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5年1月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提出:要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檢察機關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開展檢察機關廉政文化建設,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必然要求,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新課題。因此,探索檢察機關深入開展廉政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一些基層檢察機關對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在思想上還存在模糊認識,所以,結合基層檢察工作實際,從廉政文化的內涵以及如何構建廉政文化兩個方面簡要論述廉政文化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廉政;文化;反腐敗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2-0286-02
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以來,文化就伴隨著人類發展成長的全過程。文化如風,我們自從一落地,就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她的熏陶;文化如水,我們的血脈中的每一滴都流淌著她的養分。我們處處呼吸著文化的空氣,可是我們卻難以捕捉她的形象。這是文化帶給我們的困惑,也是文化的無窮魅力所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行業有不同行業的文化,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文化。如今,“廉政文化”這個新鮮而又厚重的課題,隨著時代的使命來到我們面前。下面我就什么是“廉政文化”,在檢察工作中如何構建檢察“廉政文化”進行探討,以供商榷。
一、 廉政文化的內涵
廉政文化屬于政治文化范疇。而“文化”的基本含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理解,就是“人文教化”之意,即以人文傳統與人文精神教育包括各級官吏在內的全體人民。我們可以給“廉政文化”下一個定義:是以廉政為根本內容的文化傳統、文化形態與文化精神,主要是指賴以建立公正廉明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圍的思想、精神、制度、政策、風俗及人文素質。概括地可以從思想層面、制度層面、實踐層面來對廉政文化進行理解。
(一)從思想層面來看,廉政文化包含在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共同文化之中
其中包括包含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中,體現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之中。中國古代先賢倡導為政清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立身準則見諸于經史子集,士大夫講究禮義廉恥、清廉自首、重義清利的故事史不絕書,老百姓渴望清官、歌頌包公的社會心理滲透在民間傳說和戲曲里面。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是追求公平正義和人的自身解放的過程,也是追求廉潔的社會治理秩序的過程。一部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的斗爭歷史,一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都是為了消除剝削階級的腐敗統治所帶來的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為我們規劃了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共產主義藍圖。我們黨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在帶領中華民族革命、建設的過程中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包含了豐富的廉政思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思想,結合反腐倡廉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形成了江澤民反腐倡廉思想。“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也是江澤民反腐倡廉思想的核心內容。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江澤民反腐倡廉思想,不斷深化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規律的認識。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決懲治腐敗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有效預防腐敗更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志。強調要進一步加大預防腐敗的工作力度,在加強教育、完善制度、強化監督上下功夫,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建立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胡錦濤同志關于反腐倡廉的論述,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也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反腐倡廉思想成果的具體體現。
(二)從制度層面來看,廉政文化蘊涵在制度建設之中
一定的制度既是一定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產物,也是建立在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上的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剝削階級建立的制度保護其利益,而人民政權建立的制度則是維護人民的利益。
在制度設計上,我國春秋時期就設有言官和史官。言官,其職能就是彈劾有過錯的官員,規諫君王的過失。在選拔人才上,除了強調能力,還要求對父母孝敬,清廉自守。人類文明成果中的契約制度、公民授權制度,既是對君權神授的反制,也是建立現代社會治理制度的開端。制度的形成,一方面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是一定的文化作用的結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對貪污腐敗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內生活準則、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教育、制度、監督等方面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條例,使各級領導干部、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章可循,自覺規范從政行為。
(三)從實踐層面來看,廉政文化滲透于人的行為之中
從文化傳播的實踐來說,宗教可以傳播文化,書籍可以傳播文化,商業活動可以傳播文化,政治活動可以傳播文化,戰爭可以傳播文化。而后一種形式比前一種形式來得更為激烈。秦朝統一六國的戰爭,使大一統的思想傳播四方,“車同軌,書同文”,增強了華夏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漢唐盛世,周邊的少數民族敬仰中原文化,紛紛著漢裝、改漢姓。民族的融合,首先是文化的認同和交融,形成共同的社會心理和共同的生活方式。而在元代和清代,由于蒙古族、滿族通過戰爭入主中原,強迫漢族穿蒙裝、滿裝,雖然漢族一直保持其漢文化,最終同化了少數民族,但是滿族服飾和男人的長辮,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更換、才被剪下來。今天,我們在北京故宮等古建筑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滿清留下的痕跡。這是一個政權的標志,也是通過行政權強力推行文化認同的例子。
二、在檢察工作中構建檢察廉政文化
我國的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的權力是法律監督權,對國家司法活動實施監督。法律監督是司法活動的最后底線,是確保公正司法的保障,公眾在信任的同時寄托了更高的期待。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尤為重要。那么應如何從思想上、制度上、檢察實踐中構建檢察廉政文化。筆者認為:
(一)在思想層面上,用“忠誠”筑牢基礎,用“清廉”保持職業道德底線構建檢察廉政文化
忠,指無私、盡力;誠,指真心、真實。檢察官的忠誠,就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憲法和法律,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捍衛者和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忠誠最直接的體現是嚴格依法行使檢察權,忠誠的最高境界是黨和國家及人民的利益至高無上,憲法和法律至高無上。檢察官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主體,一方面,鏟除社會邪惡勢力,影響公民權益至深至廣;另一方面,實施法律監督,維護社會公益。我們的國家一切權利屬于人民,檢察官代表國家行使法律監督權,要稱職、要公正,不容有任何私心貪欲,必須忠誠于黨和國家,否則立場就易動搖,公正執法就不可能實現。因此,檢察官從業忠誠是以正確認識為基礎的堅定信仰,忠誠是檢察官內心的法律。
清廉,是對檢察官作為司法人員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保證其忠誠、公正、文明的基礎。如果離開了清廉,貪贓枉法、沆瀣一氣,就不可能做到司法公正,也不可能做到對法律、對人民忠誠,更不要談明理誠信、文明辦案了。因此,在檢察官職業道德建設中,清廉既是底線要求,也是基礎要求。
(二)在制度層面上,用構建與完善內部監督的良性機制構建檢察廉政文化
檢察機 關的權力是法律監督權,對國家司法活動實施監督。法律監督是司法活動的最后底線,是確保公正司法的保障,公眾在信任的同時寄托了更高的期待。這就要求檢察機關通過不斷完善內部監督機制來塑造司法守護者的良好形象,贏得人民的信任,滿足群眾對公正廉潔司法的熱切期待。在制度上應著力從檢察機關執法辦案的重點環節是否規范執法活動實施監督來構建檢察廉政文化。
首先,要加強對職務犯罪案件辦案活動的監督。一是進一步完善自偵案件線索管理制度。嚴格實行舉報中心統一管理線索制度,實行案件線索計算機管理,推行上下級檢察院線索管理網絡互聯互通,完善重要案件線索報上一級備案等制度。二是進一步嚴密對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立案活動的監督。探索建立由上級檢察機關的舉報中心和偵查監督部門對下級人民檢察院自偵部門應當立案而不立案以及不應當立案而立案進行監督等制度。三是進一步規范自偵案件辦案程序。依法對自偵案件的受案、初查、立案、偵查、結案處理等各個環節作出嚴格的程序性的規定,形成對辦案活動和辦案人員的全過程、全方位監督。
其次,要完善接受外部監督制約的機制。一是自覺接受偵查、審判機關的制約。檢察機關要自覺接受偵查和審判機關的制約,對偵查機關申請復議、復核以及人民法院未接受抗訴意見等案件定期復查,促進法律監督工作水平不斷提高。二是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員的監督。現在全國檢察機關已經普遍地接受人民監督員對于職務犯罪案件中“三類案件”和“五種情形”的監督,今后還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人民監督員的產生方式、職責權限、組織形式和監督程序,推動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范化、法律化。三是繼續完善檢務公開制度。切實落實當事人權利義務告知制度,認真聽取當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師的意見。積極推行檢察文書說理制度,建立對不起訴、不抗訴案件的答疑說理制度和對重信、重訪案件的公開聽證制度,推行刑事申訴案件公開審查制度,自覺接受當事人的監督。
再次,要加強上級監督,完善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懲防機制。一是加大檢務督察工作力度。檢務督察是對檢察人員遵守和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在執法辦案活動中遵守辦案程序和辦案紀律、落實辦案安全防范措施情況以及執法作風、遵守檢容風紀等情況進行督察。今后要進一步加大檢務督察的力度,把檢務督察的重點放在執法辦案活動上。二是完善檢察人員違紀違法行為懲處和預防機制。強化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工作的監督,完善內部制約機制,健全和切實落實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嚴明辦案紀律,加強執法監察和巡視工作,嚴格追究執法過錯責任,嚴防辦案安全事故。
(三)在檢察實踐工作中,讓廉政文化滲透于檢察官的行為中來構建檢察廉政文化
首先,司法的特性要求檢察官獨立于案件的利害關系之外,獨立于利益紛爭的主體之外。在檢察工作中,檢察官要不以權謀私、以案謀利、借辦案插手經濟糾紛。不利用職務便利或者檢察官的身份、聲譽及影響,為自己、家人或者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從事、參與經商辦企業、違法違規營利活動,以及其他可能有損檢察官廉潔形象的商業、經營活動;不參加營利性或者可能借檢察官影響力營利的社團組織。不接受案件當事人及其親友、案件利害關系人或者單位及其所委托的人以任何名義饋贈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購物憑證以及干股等;不參加其安排的宴請、娛樂休閑、旅游度假等可能影響公正辦案的活動;不接受其提供的各種費用報銷,出借的錢款、交通通訊工具、貴重物品及其他利益。此外,檢察官不應兼任律師、法律顧問等職務,不私下為所辦案件的當事人介紹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不與律師保持不正當關系;不泄露辦案過程中了解到的商業秘密。社會經濟活動繁蕪復雜、利益誘惑很多,檢察官要保持清廉,就要耐得住寂寞,謹慎交友。
其次,職業要求檢察官在職業外具有與檢察官身份相匹配的生活方式。檢察官應當妥善處理個人事務,按照有關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如實申報收入;保持與合法收入、財產相當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檢察官堅守清廉的職業操守,就不但要注意在工作時間內嚴守紀律、公正無私,也要注意業余時間的生活方式。除了定期申報個人財產之外,還要注意保持自己的業余生活簡單、健康,興趣愛好和生活享受要與自己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適應,應當戒除奢侈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 任建明.廉政文化建設若干問題探討[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
[2] 陳麟.廉政文化建設實踐淺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6.
[3] 吳孟栓.如何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N].檢察日報,2010-03-10.
[4] 李銘.清廉,檢察官職業道德的底線[N].檢察日報,2010-02-10.[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