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如今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受西方一些不良社會思潮影響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健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形成正在受到沖擊,尤其是拜金主義思想流行的沖擊。當今社會,拜金主義思想已經滲透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同時也左右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如何遏止拜金主義對大學生的危害,將是未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關鍵詞:拜金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國分類號: 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2-0237-02
一、拜金主義的含義
拜金主義,就是盲目崇拜金錢、把金錢價值看做最高價值、一切價值都要服從于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拜金主義者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得到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并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成敗得失,甚至認為擁有金錢越多就越幸福。金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拜金主義者不僅在其日常社會交往活動中盲目地崇拜金錢,而且為了達到獲取利益的目的而不擇手段,以至喪失了自我,成為了金錢的奴隸。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經過勞動者正常的辛勤勞動獲得財富的行為并不屬于拜金主義者的行為,勞動致富是人類向往美好生活的物質基礎,也是中華民族一貫的優良傳統,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貫方針,值得提倡。因此,真正的拜金主義者是那些面對金錢不講誠信、只講利益、道德泯滅的人。
二、拜金主義發生的根源
拜金主義是產生于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并且與商品經濟相聯系的剝削階級的價值觀。私有制和商品經濟是拜金主義產生的經濟根源。因此,拜金主義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盛行起來的,它和資本主義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馬克思也曾經說過:“勞動產品一旦作為商品來生產,就帶上拜物教性質,因此拜物教是和商品生產分不開的。”[1]
然而,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為什么還會存在拜金主義思想呢?一方面,這主要是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健全有關,市場經濟需要依靠消費來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這就必然激發人們的趨利性,刺激人們對物或金錢的欲望,從而產生對金錢的過分崇拜心理,導致“一切向錢看”。 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改革引發社會轉型的關鍵在于改變了社會利益結構,改革的實質就是改變社會的利益關系。”[2]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國民貧富差距的加大,西方文化的傳入等等,使得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念遭到瓦解,但新的價值體系又沒有完全得到確立,致使部分人喪失了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轉而崇拜金錢,成為了金錢的奴隸。
三、大學生出現拜金主義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主體因素
教育主體是教育過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的教育者,而教育者的思想觀念也同樣影響著受教育者思想觀念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擔負著培養人的職責,教育者的思想觀念、思想作風等無不對大學生產生著影響。然而,在拜金主義思想的侵蝕下,一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始懷疑甚至動搖了社會主義信念,將社會主義價值觀拋擲腦后,在給學生的授課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透露著金錢至上的觀念,從而影響了學生對于金錢的正確判斷,誤導大學生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念。除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老師,和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大學生輔導員,但一些輔導員受到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生活中處處展現著對金錢的無限追求,他們在與學生的頻繁接觸中不時地對大學生產生著負面的影響。
(二) 教育環體因素
1.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
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3] 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社會環境,良好的文化氛圍和社會風氣氛圍有利于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然而,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制度還不健全,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會涉及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引發利益矛盾,進而對人們的價值取向帶來重大影響。而政治制度的不完善也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以權謀私、錢權交易的腐敗之風充斥著一些地方政府。社會上滋生和擴散著拜金主義思想和風氣,經濟、政治甚至文化領域出現的種種拜金主義現象,沖擊著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并阻礙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的接受和內化。
2.大眾傳播媒介環境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大眾傳播媒介所傳播的信息總是體現、傳播著的價值導向,經由大眾傳播媒介廣泛地傳播與強化就形成了一種社會輿論環境。人們在這種輿論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相應的價值觀。然而,在社會轉型期,某些傳媒卻喪失了其基本的社會責任感,現代傳媒的價值取向也正在偏離正確的方向。在我國大眾傳播環境發生改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使得大眾傳播媒介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微觀環境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當前,大學生的平均年齡較以往偏低,屬于自己的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尤其是同年齡的同學、朋友等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下大學生對于金錢的崇拜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這就為拜金主義的傳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此外,許多學生家長由于自己的生活經歷而導致自身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轉變,家長對于金錢的觀念對子女的心理來說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沖擊和改變。
(三)教育載體因素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形式多樣,尤其是網絡載體的運用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我國上網的人群中,大學生是最主要的群體,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已經不再局限于通過電腦寬帶才能接入,3G時代的到來使移動電話進入寬頻無線網絡時代,在大學校園,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有一臺電腦,但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一部手機。手機的普遍使用,尤其是3G手機的使用讓大學生已經可以隨時隨地接入網絡,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最新的信息。但網絡是把雙刃劍,大學生不僅從網絡上獲得了他們想要的知識,同樣也接觸了其他的“額外信息”,尤其在學生的自覺能動性、獨立自主性、目的自控性等主體性不成熟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到影響,拜金主義思潮通過網絡被大學生所認識。
此外,一些電視節目內容存在拜金主義現象,或者對拜金主義行為受到的法律制裁和輿論譴責的報道比較少,甚至給青少年帶來了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很多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金錢的崇拜者。
四、抵御拜金主義對大學生思想侵蝕的兩點建議
(一)以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觀矯正大學生拜金主義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對大學生的正確引導,讓大學生懂得人的價值取向除了物質層面以外還有諸如道德、人文關懷、科學等超越自我的自由精神追求,人生價值不是為了占有物質財富,而是在于奉獻社會,為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謀福利。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發展的學說,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本質要求。“唯功利主義的代表愛爾維修認為,人出于需要本能而進行的經濟活動構成社會生活的基礎和核心,人的價值因而體現于經濟生活中,并且由于經濟活動諸環節(包括運作環境——市場、運作機制——利益增值、運作手段——貨幣等)對利益的共同指向,使人的價值完全可能并且應該用‘利益量’進行衡量。這種觀點重視了經濟生活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肯定了利益原則對社會形成的驅動機制,但由于其過于強調人的生存本能,從而忽視了人作為文化存在的創造本性和超越本性,也就抹煞了精神生活中體現出的人的價值追求。”[4]價值取向的唯功利化,勢必造成拜金主義。因此,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矯正大學生拜金主義價值觀,從根本上扭轉當代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錯位,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二) 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首先,要弱化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知道,拜金主義的存在與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有著重要的關系,因此,要想抵御拜金主義對大學生的思想侵蝕,需要對市場經濟活動進行合理有效的規范,只有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才有可能徹底地消除拜金主義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其次,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反腐倡廉和黨政干部道德建設,從而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杜絕骯臟的錢權交易。最后,政府要加強對傳媒的監管。第一,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如果沒有強大社會輿論和正確的輿論導向,人們就會真假難辨,無所適從。第二,要發揮傳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過去,傳播媒介有其政治屬性的角色定位,使得“過去的新聞媒體只強調一種功能,那就是政治宣傳功能,單一功能的發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新聞媒體生存之本。”[5]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傳媒的功能已經大為拓展,媒介還有其商品屬性,因此,不能為了商業利益而過多報道負面新聞,對拜金主義現象揭露的較多,而抨擊批判不夠,因此導致一些青少年對拜金主義行為的羨慕和模仿。大眾傳播媒介在揭露拜金主義思想和行為丑惡的同時,還應該多報道正面新聞,當然也要針對典型的拜金主義現象進行抨擊,要以良好的輿論環境將拜金主義扼殺在無形中。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9.
[2] 蘭久富.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念[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31.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4] 鄒廣文,吳榮荃.新價值尺度的確立與現代人文精神重建[J].東岳論叢,1996,(6):66.
[5] 孫旭培.當代中國新聞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9.[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