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腐敗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同志關于反腐敗的思想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內容,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正視腐敗問題的存在,從體制和思想兩方面分析了腐敗存在的原因,從戰略的高度揭示了反腐敗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緊密結合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就反腐敗斗爭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原則及方法步驟等作了一系列的論述,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豐富和完善了我們黨關于反腐敗斗爭的理論。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繼承和發展黨的反腐敗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新思想和新理論。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腐敗;理論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2-0223-03
1978年,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開啟了從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進程。伴隨著經濟迅速發展,腐敗現象也開始蔓延,并嚴重威脅著社會穩定、政黨存亡和中國的長遠發展。30年來,中國的腐敗問題不僅在國內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腐敗像病毒一樣寄生在骨瘦如柴的百姓身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正如我們所切身感受到的:腐敗正日益導致社會道德水平下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扭曲政府治理規則、削弱政黨執政權威。腐敗現象的治理和預防已經成為國家政治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不容回避的重大問題。腐敗與主流民意格格不入,與主流黨意格格不入;反腐敗是我們黨和國家走向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反腐敗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清廉現狀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在清廉指數上成績一直以來都不及格,腐敗已經日益成為我國嚴重的社會問題。東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樊浩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4期發表的2008年中宣部委托課題項目階段性成果《當前中國倫理道德狀況及其精神哲學分析》一文中,有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對于關于“你對哪些人的倫理道德狀況最不滿意?”的調查結果。其發現令人沉思:政府官員高居榜首,達74、8%;演藝娛樂界位居第二,達48、6%;企業家居第三位,達33、7%。必須高度警醒的是:在政治、文化、經濟上掌握話語權力的群體,恰恰是倫理道德方面被認為最不滿意的群體,這種反差和異化的嚴重后果,是社會道德信用的喪失。底層群眾對公務員群體最為不滿的是各種各樣的顯性腐敗與隱性腐敗。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歷任領導都高度重視反腐敗,在這方面都有理論建樹。
二、鄧小平理論視野下的反腐敗理論
(一)鄧小平對腐敗原因的分析
鄧小平同志的反腐敗思想包含十分豐富的內容。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正視腐敗問題的存在,分析腐敗存在的原因。
首先,鄧小平同志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客觀地認識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的腐敗問題。作為一種社會政治現象,腐敗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發生、蔓延,它阻礙著這些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進程,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一些國家還因此而政局不穩,政府頻繁更迭。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也發生了腐敗問題,甚至在一些部門和地區還有所蔓延。但如何看待在我們這樣一個搞了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國家出現的腐敗現象,卻成為了一個問題。一些人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的理想——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應該是純而又純的,它與腐敗現象是根本不相容的,一旦出現了腐敗問題,不是恐懼不堪,并進而對社會主義也失去了信心,就是為了顧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形象和榮譽,竭力回避、掩蓋。其實,這些都是非科學的態度,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在這個問題上,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正視我國改革開放后出現的腐敗問題,小平同志實事求是正視腐敗的存在,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
其次,鄧小平同志面對改革開放新形勢下我國出現的腐敗現象,從體制和思想兩個方面,對腐敗存在的現實和歷史原因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從體制上看,腐敗現象和官僚主義“同我們長期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管理制度必須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都實行中央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有密切關系?!保ā多囆∑轿倪x》第二卷,第328頁)由于我國原有政治體制的高度集權,于是“權力過分集中于個人或少數人手里,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少數有權的人負擔過重,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保ā多囆∑轿倪x》第二卷,第329頁)從上下級關系來看,由于長期缺少嚴格的從上而下的行政法規和個人負責制,缺少上下級的雙向的有效監督,因而,無論上級或下級發生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都不能得到監督和糾正;從橫向關系看,由于傳統體制的集權制,行政權與經濟權限合一,過分集權,不可能真正實現有效的管理,也為腐敗的發生提供了可能。
小平同志從體制和思想兩個方面分析腐敗產生的原因,為我們科學地探討和深入分析我國現階段腐敗成因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和目標,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二)鄧小平同志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地位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中就說:“對于干部和共產黨員來說,廉政建設要作為大事來抓?!保ā多囆∑轿倪x》第三卷,第379頁)這是因為:
首先,反腐敗直接關系到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功與失敗。鄧小平同志諄諄告誡我們:“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確實有失敗的危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13頁)反腐敗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直接影響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
其次,反腐敗直接關系到政治穩定和國家的安危。由于我國近代屈辱戰亂的歷史,由于我國建國后長期極“左”思潮盛行的狀況,小平同志非常重視安定局面的重要性,把政治穩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84頁)要維護穩定的局面,一個重要的措施是懲治腐敗,腐敗的存在蔓延是妨礙穩定的大敵。
第三,反腐敗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拔覀優樯鐣髁x奮斗,不但是因為社會主義有條件比資本主義更快地發展生產力,而且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產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現象?!保ā多囆∑轿倪x》第三卷,第143頁)這里小平同志把反腐敗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來談,為我們進一步的認識社會主義,以及認識反腐敗對于社會主義的重要意義,指明了方向和目標。社會主義制度與損壞人民利益的腐敗行為是水火不相容的。
(三)鄧小平的反腐敗措施
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扎扎實實做幾件事情,體現出我們是真正反對腐敗,不是假的?!?《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97頁)這充分體現了小平同志在反腐敗問題上的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和堅決消除腐敗的決心。
首先,要把反腐敗與改革開放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小平同志一系列“兩手抓”思想的內容之一,是小平同志關于反腐敗措施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小平同志對人類反腐敗思想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
其次,反腐敗要依靠法律和教育兩種手段。1989年在回答外國記者提出的關于采取什么辦法來解決少數貪污腐化和濫用權力現象的問題時,小平同志說:“我們主要通過兩個手段來解決,一個是教育,一個是法律?!保ā多囆∑轿倪x分第三卷,第148頁)思想教育是我們黨長期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武器。
第三,反腐敗要從高層抓起。小平同志一再強調,反腐敗要真抓實干,“一抓就能抓到重要的案件,就是我們往往下不了手,這就會喪失人心,使人們以為我們在包庇腐敗。這個關我們必須過,要兌現。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一定要取信于民?!保ā多囆∑轿倪x》第三卷,第297頁)
鄧小平同志關于反腐敗的思想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內容,為我們今天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反腐倡廉,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武器和充分的實踐依據。它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也對人類反腐敗思想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視野下的反腐敗理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緊密結合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就反腐敗斗爭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原則及方法步驟等作了一系列的論述,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豐富和完善了我們黨關于反腐敗斗爭的理論,對指導我們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反腐敗斗爭要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黨必須十分注重防范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維護黨的隊伍的純潔。
(二)反腐敗斗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針和原則
江澤民同志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從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認識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而反腐敗斗爭應遵循以下正確方針和原則。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兩手抓,把反腐敗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結合起來,為推進改革、建設和發展服務。
2.既要樹立持久作戰的思想,又要打好階段性戰役,一步一步把斗爭引向深入。要針對一定時期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有力的措施,抓出階段性成果,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把工作推向前進。
3.要突出重點。1993年黨中央提出,這次反腐敗,在黨政機關進行。重點放在黨政領導機關和司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經濟管理部門。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中央又將一些行業和部門列入反腐敗斗爭的重點,如國有企業、金融領域、土地批租、重大項目立項等。
4.要邊反邊改,邊反邊建,標本兼治。要根據揭露出來的問題,查找原因,總結教訓,堵塞漏洞,加強制度,加強管理。根據這一方針,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黨內法規、制度,為制止腐敗、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提供了保證。
5.從領導干部做起,首先從高級干部做起,包括領導干部身邊工作人員。
(三)懲治腐敗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強化監督,創新體制,把反腐敗寓于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治標和治本,是反腐敗斗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防止和反對腐敗,重在治本。江澤民同志在中紀委第五次全會上指出,當前反腐敗斗爭應該逐步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關鍵是要努力形成一套最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制度,教育與管理,德治與法治,必須雙管齊下。
四、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反腐敗理論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新的歷史時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總結反腐倡廉的經驗,從對反腐敗斗爭的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深刻認識出發,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反腐倡廉新戰略的確立,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和反腐倡廉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一)反腐敗事關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1.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斗爭
胡錦濤同志十分重視反腐敗問題,充分認識腐敗現象對黨和國家的嚴重危害。在2006年10月22日召開的國際反貪局聯合會第一次年會暨會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他指出,堅決懲治腐敗和積極預防腐敗,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反對腐敗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關系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關系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和緊迫任務。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他又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堅決懲治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
2.反腐敗是關系黨群、干群關系的重大政治問題
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防止黨內的腐敗現象,防止因脫離群眾而導致人亡政息的危險,如果不抑制和克服腐敗現象,就會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和嚴重破壞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嚴重動搖黨的執政地位。在200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他又強調,能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對黨的根本考驗。腐敗的顯著特征是以權謀私,反映到思想作風上,就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反映到學風上,就是不思進取、專營私利;反映到工作作風上,就是搞形式主義、虛假成績;反映到領導作風上,就是搞官僚主義、任人唯親;反映到生活作風上,就是貪圖享受、腐化墮落。黨風正則干群和,干群和則社會穩。
(二)新時期反腐敗斗爭的主要措施
1.反腐敗務必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防線
某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理想信念淡薄,成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俘虜。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紀律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在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他又指出,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礎性工作,是領導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保證。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的重要講話中,他再次強調,反腐倡廉工作,必須從思想道德教育這個基礎抓起,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2.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根據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需要,明確提出了“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嶄新論述,這一論述成為了新時期新階段指導反腐倡廉建設的十六字方針。
3.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首先,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制度法規制度體系,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制度是現代社會的運行基石,也是反腐倡廉的保證,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
其次,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規范權力的正確行使,是有效預防腐敗的關鍵。不受制約和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
4.拓展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工作領域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發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適應總體布局的變化,黨中央提出拓展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工作領域的新要求。拓展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工作領域,就是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之中。
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的反腐敗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我們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工作領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不斷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成效。
參考文獻:
[1] 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孫宏典,李義凡.鄧小平廉政建設思想研究[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3] 趙克玲.論鄧小平的反腐敗思想[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7,(3):16-19.
[4] 張遠新.江澤民反腐思想探析[J].寧夏黨校學報,2003,(1).
[5] 王小拉.江澤民同志反腐敗斗爭思想的新貢獻[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7,(6):100-102.
[6] 徐森林.胡錦濤反腐敗思想探析[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5):5,43.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