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速鐵路引入既有樞紐是項系統工程,方案的好壞直接影響運營和工程費用。對吉琿鐵路引入吉林樞紐的五個方案進行比選,先進行定性分析,淘汰了政府及管理部門不批準、工程投資大、繞行較長的三方案,然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與數學模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剩余三個方案進行定量評價,最終得出最佳方案。
關鍵詞:高速鐵路;樞紐;模糊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5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2-0030-03
一、吉林樞紐簡介
吉林樞紐位于吉林省中部,銜接長圖線、沈吉線、龍舒線和龍豐線等4條鐵路干支線。樞紐范圍西起長圖線孤店子站,東至長圖線江密峰站,南至沈吉線馬相屯站,北至龍舒線金珠站。長圖線橫貫東西,其他干支線南北兩側引入樞紐,通過樞紐內的九江、九棋、西哈、新北等聯絡線相連接,樞紐總圖形成“一客一編四貨”的環形放射狀格局,在東北地區的鐵路運輸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吉林樞紐示意圖見圖1。
二、吉琿鐵路引入樞紐方案研究
根據吉琿鐵路功能定位和走向,結合研究年度預測的客運量、運輸組織、既有設備現狀及城市規劃,引入樞紐方案,重點研究引入吉林站方案(I方案)及引入雙吉站、溝通吉林站方案(II方案)兩組方案。
(一)引入吉林站方案(Ⅰ方案)
引入吉林站方案(I方案)包括南繞保護區方案(I-1方案)、穿保護區建設控制地方案(I-2方案)及穿保護區方案(I-3方案)三個子方案。
I-1方案:本方案長吉城際與吉琿鐵路可貫通為一體,吸引客流好、設備集中管理較為方便。東出樞紐方案線路出站后線路順直,滿足客運專線技術標準。但出站后均需高架穿越城區、跨松花江,拆遷工程較大,吉林站進出站線路需限速。
I-2方案:本方案線路沿既有線通道引出樞紐,對城市不產生新的分割,沿線拆遷量較小,但吉琿鐵路與長圖線在吉林站至松花江大橋間曲線半徑小,需限速。雖然線路穿過帽兒山文物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但吉林市已經取得國家文物主管部門的原則同意,以客專線高架或隧道方式穿過。因此,該方案可實施性更強。
I-3方案:本方案跨過松花江后需穿過帽兒山國家級文物保護區,經與文物管理部門溝通,該方案不可行,研究后予以放棄。
(二)引入雙吉站、溝通吉林站方案(Ⅱ方案)
考慮吉林站辦理普速客車和高速客車始發終到作業,雙吉站辦理長春—琿春間高速客車通過作業,引入雙吉站、溝通吉林站方案(II方案),研究了新建客車東環線方案(II-1方案)、沿既有線修建客車聯絡線方案(II-2方案)及沿長吉城際線經哈達灣方案(II-3方案)三個子方案。
II-1方案:該方案新建吉林站至江密峰南站間客車東環線,聯絡線較長,工程投資大,線路還需穿越帽兒山文物保護區,研究后也予以放棄。
II-2方案:該方案既避免了對城市產生新的切割,又不需穿越帽兒山文物保護區,客車聯絡線路較短,沿線拆遷量較小。
II-3方案:該方案沿長吉城際線經哈達灣走行,利用了部分長吉城際線路,聯絡線長度較短,工程較省,但方案吉琿客車在區間繞行長,增加旅客在途時間。研究后予以放棄。
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法方案比選
分析影響因素,結合層次分析法建模理論,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對三方案進行比選。
(一)確定評價對象集、因素集、評語集
備選對象集F:確定參與評價的三個方案,F={F1,F2,F3 }={方案I-1,方案I-2,方案II-2 }。
因素集:將所有影響方案評價的因素進行分類得到因素集U={U1,U2,U3,U4}={工程因素,經濟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
U1={u11,u12,u13,u14}={建筑長度,建筑拆遷,橋隧工程,線路平縱斷面要求}
U2={u21,u22,u23}={工程投資,運營成本,吸引客流}
U3={u31,u32}={地質水文條件,生態環境與文物保護}
U4={u41,u42,u43}={政府及管理部門意見,對城市格局的影響,社會各界的反應}
評語集:以“優”、“良”、“中”、“差”四個等級來構建評語集,評語集為P={優,良,中,差}={4,3,2,1},其中各元素pk(k=1,2,3,4)代表各種可能的評判結果。
(二)確定權重集
構造判斷矩陣求解權重向量A:
A={0.4,0.3,0.1,0.2}
A1={0.2,0.3,0.3,0.2}
A2={0.5,0.3,0.2}
A3={0.4,0.6}
A4={0.4,0.4,0.2}
(三)模糊綜合評價
方案的主要工程數量及投資見表1
根據表1與隸屬度評價建立方案評價統計表(即各類因素的類評判矩陣)如表2。
根據表中數據,分別根據的公式對三個方案進行一級模糊評價和二級模糊評價。
三方案模糊綜合評價分值分別為:
M=B·PT=(0.302 0.315 0.219 0.154)·(4 3 2 1)T=2.745
M=B·PT=(0.592 0.274 0.118 0.016)·(4 3 2 1)T=3.442
M=B·PT=(0.09 0.284 0.271 0.355)·(4 3 2 1)T=2.109
最終確定將綜合分值最高的方案I-2,即引入吉林站穿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方案定為最佳方案。
參考文獻:
[1] 周宇清,等.吉琿可行性研究[J].中鐵咨詢,2010,(3).
[2] 崔麗莉.層次分析法在廈門樞紐線路引入中的應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
[3] 孫芳芳.淺議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科技信息,2010,(10):364-366.
[4] 劉其斌,馬桂貞.鐵路車站及樞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5] 曾祥.基于AHP的鐵路線路方案模糊綜合評價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