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嚴峻挑戰的必然選擇,政府應積極扶持、鼓勵社會興辦養老服務產業,培育多種服務方式和不同收費水平的社會養老服務供給主體,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需求。通過從不同角度分析贛州市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提出贛州市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贛州市;養老機構;發展;調查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2-0037-02
贛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全國面積較大的地級市之一,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區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同時是江西省經濟規模第二大城市。據贛州市統計局公布的贛州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11月)顯示,贛州常住總人口為863.844萬,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10.4萬,占常住總人口數量的12.78%(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有66.25萬,占贛州市老年人總人口數量的60%)。贛州市自2001 年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全市老年人口每年以4.2%的比例遞增,年均增加3.6 萬人。贛州市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的養老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一家一戶,養兒防老的養老模式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已經被社會化服務所取代。由于城市現有老年人口基數增大,要求入院的老人增多,公辦養老機構的數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為解決城市老人入院養老難問題,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著手研究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及個人投資興辦民辦養老機構。到2011年8月止,全市已有民辦養老機構18家,床位數3 486張,初步解決了老人養老入院難的問題。
一、政府的支持是加快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根本保障
近幾年,國務院和省政府相繼出臺了鼓勵、支持發展養老產業的相關政策和文件,為社會化養老的發展制定了土地、稅收、民用水、電等有關方面的優惠政策。贛州市政府、市民政局及時轉發了上述文件,并要求和協調各相關部門認真落實。同時,市政府大力倡導、鼓勵、組織、支持和資助各種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機構,贛州市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看到了銀發經濟將給社會產業結構帶來的變化,積極投身到社會養老事業中來。目前,招商引資興辦、改擴建養老機構在贛州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政府也給予了寬松環境和政策的支持。例如在2006年,贛州市章貢區沙河鎮政府引進贛州市大順住宅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7 000萬元,建設楊仙老年公寓,公寓位于楊仙嶺旅游區,占地約110畝,總建筑面積41 000平方米,總床位1 200個。2009年6月,楊仙老年公寓正式掛牌營業,公寓是江西省設計規模最大、配套功能最全,首家集養護、托管、娛樂、購物休閑、康復和醫療于一體的大型老年生活場所,是“替政府分憂,為老人解難”的民辦社會福利機構” 。早在2005年,市發改委就批準立項建設楊仙老年公寓,并列入“贛州市十大體系重點項目”。現在的楊仙老年公寓己成為贛州民辦養老業的一個品牌。政府的支持極大地鼓舞了贛州各界投資興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也加快了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速度。
二、投資主體多元化是加快發展民辦養老機構的根本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福利事業都是由國家和集體包辦,存在著資金不足,福利機構少、服務水平低等問題。特別是國家資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擾養老事業發展的難題。因此養老事業社會化勢在必行,社會化養老問題必須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的途徑來解決。堅持政府、集體和個人多渠道投資方式,發展養老事業。通過立法,明確政府要不斷加大公共財政力度,用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民辦養老機構補助。為加快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應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積極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規范服務標準、加強行業監管等措施,引導和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民間組織、慈善機構、外資等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興辦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康復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養老服務機構,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大力推行“民辦公助”,落實優惠政策,大力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快速、健康發展。贛州市政府通過招商形式加快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民辦養老機構。例如,市政府引進各種社會資本于2010年11月開工興建的金秋老年公寓項目,成為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項目總占地面積451畝,其中,建筑占地面積127畝,生態綠地324畝,建筑總面積11.8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1億元。按照規劃,金秋老年公寓將建設成為規模達到2 500張床位,醫療保健、社區服務、文化娛樂等配套服務功能齊全,整體環境優美的五星級大型老年人居住場所。該項目的建成,將填補贛州市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的老年公寓項目空白,開創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新路子,同時也將是全省目前規模最大,品味、檔次最高的老年公寓。金秋老年公寓將是天然養吧、養生福地,對解決老年人服務設施不足,提升社會養老保障能力,促進社會穩定、構建和諧贛州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依法經營、規范服務是民辦養老機構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保證
民辦養老機構的興辦,加快了全市社會化養老的發展速度。但經營者普遍存在著文化素質低、法規意識淡薄、管理能力差、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養老產業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針對個別養老機構法律意識差,不能依法經營,有損害老人利益等問題,我們聘請法律專家為民辦養老機構的法人代表舉辦法律講座,學習老年人合法權益保護條例、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知識。教育經營者要尊重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要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對懂法知法,依法經營的養老機構進行宣傳,擴大知名度。對養老機構的先進人物進行宣傳,對服務質量好,深受養老人員歡迎的養老機構,請記者前去采訪。
針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管理者、從業者大多數文化層次和水平偏低,缺乏組織領導經驗,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護理培訓,管理、服務水平都不能滿足時代發展要求的問題,贛州市部分民辦養老機構與江西省民政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民政學校定期為民辦養老機構培訓了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這給贛州市的民辦養老機構在管理和服務方面帶來了新的理念,注入了生機和活力。2010年12月,又成立了贛州市養老服務機構協會,贛州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的成立,標志著養老服務行業將步入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對全市養老服務行業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是全省區市中成立的首個養老服務行業協會。
為了保證贛州市的養老產業向規范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近幾年市民政部門都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利用年檢將《國家老年人社會養老機構規范》內容用打分的方式逐一落實,在自檢自查的基礎上進行聯查,并將情況予以通報。對膳食、護理服務、衛生、設施、設備達標,主要規章制度健全的給予表揚;對存在問題的下達限期整改通知,復檢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停業整頓乃至撤銷執業許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了多項規章制度,如對服務員護理操作、醫護人員醫療操作規范、院長職責、服務員職責、伙食管理、各項衛生標準等做了具體規范。針對老人入院協議普遍存在的弱化老人權益,只注重院方利益的現象,我們起草了老人入院協議范本。所有這些,有力的促進了民辦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提高。
四、具有專業特色的養老機構是滿足不同層次老人養老需求的發展方向
政府應積極扶持、鼓勵社會興辦養老服務產業,培育多種服務方式和不同收費水平的社會養老服務供給主體,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需求。老年人由于經歷、身體、文化、審美情趣的不同,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存在著很大差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一些規模小、起居生活條件差、醫療護理不到位的養老機構,已不能滿足老年人高層次養老的消費需求。對此,我們對建設有特點的養老機構給予了積極支持。對已成立的養老機構,加強檢查指導,督促其發揮特色,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目前,已有4處度假村改建為養老機構。他們的特點是建筑面積大,房間多,活動場地大,附屬設施齊全,有游泳池、養魚池、花窖等。在院內可以垂釣、認養綠地、自耕、自種、自采的田園式、休閑式養老。老年人在這里入住,即可以養老,又可以休閑,很受老年人的歡迎。
一些療養院充分利用地理資源,分別辦起了獨具特色的老年公寓和湯泉老年公寓。老人既可以養老,又可以天天享受溫泉理療。市職業病院利用原有病房辦起了專門收養患病老人的醫院式養老院,既解決了患病老人家庭的難題,又解決了自身生存的問題,老人支出少,醫院有收益,各有所得。還結合社區服務工作,利用星光計劃項目,實施小型、多樣的日托照料等為老人服務,從而達到讓所有需要服務的老人都得到照顧,讓所有老人子女都能因為有了家庭式養老服務而安心的目的,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社會工作的分工。
贛州市已經確定了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和發展老年產業的戰略目標,“十二五”期間將建成以政府舉辦的社會福利機構為示范,其他多種所有制形式養老機構為主體,社會福利為依托,居家養老為基礎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贛州市要注重吸引社會各類投資養老業,形成養老服務的產業化,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老齡化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榮華.贛州市城鎮養老服務社會化現狀與發展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10,(8).
[2] 林紅.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及規范[J].當代經理人,2006,(21).
[3] 劉紅.我國民營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特區經濟,2008,(7).
[責任編輯 海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