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了解在校大學生性健康知識水平狀況,是為當前提高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和學校婚育管理提供參考與支持,重構科學有效的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系統和婚育管理體制,切實提高大學生素質,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313名大學生進行性健康知識來源、避孕方式、大學生婚育觀等進行調查的結果是:在校大學生迫切需要性健康教育,而目前學校的性健康教育幾乎空白,高校對于大學生婚育的管理也有待于加強和完善。
關鍵詞:大學生;性健康知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R7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2-0261-02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福建中醫藥大學二、三年級本科學生。
2.方法: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應用自行編制的問卷進行無記名調查,只標明年級和性別。
二、結果
1.一般情況:發放問卷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13份,有效率為89.42%。
2.在校生性健康知識來源情況
表1 在校生性健康知識來源
3.在校生性健康教育需求情況
表2 在校生對于性健康教育內容的需求
5.對于性和婚姻的態度
三、討論
1.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渠道仍舊狹隘
一方面,大學生迫切希望得到科學的性健康教育;而另一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沒有提供正確地、科學的性健康教育。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在于傳統的觀念。2011年5月,“人類性學”女碩士求職屢碰壁的事件在各大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在這場事件中,中國家長充分表達了對性學的態度:如果在中小學進行性教育,簡直就是“毒害”小孩子!其實,這不難理解,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我國性總是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就目前而言,小學生性教育在教科書上還是“空白”,中學生的性健康教育也只局限于生理衛生方面,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問題。而縱觀我國各大高校的課程設置,也沒有將性健康教育列入正規課程體系中。而有設置相關課程的,也只是作為選修課而已,因而高校大學生性知識的匱乏就成為必然了。
2.大學生性健康教育仍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目前,家庭、學校、社會對大學生的性健康教育并未引起重視。雖然學校出臺了大學生婚育管理規定,但也僅僅是“管理規定”。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學校老師、輔導員等方面仍舊是遮遮掩掩,對于學校的相關婚育管理制度也只是擺設,“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宣傳,擔心引起反面效果。只有在少數學生需要辦理相關婚育證明時才拿出管理規定提供證明而已。因此,絕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學校對做好在校大學生婚育管理、教育和服務等工作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3.大學生對于在校結婚生育持理性態度,但卻缺乏有效的引導
在調查中,大多數在校生還是反對在校生結婚生子,認為無法承擔起養育孩子的擔子。在調查訪談中,一個在校結婚生子的大學生說,要不是懷孕了干嘛要結這個婚,現在后悔死了,生活一團糟。因此,在大學面臨愛情遭遇意外懷孕等困擾時,該如何處理?或者當愛情、性和婚姻擺在大學生面前時該如何抉擇?大學生是感到迷茫的。
四、對策探討
1.高校應將性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專門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中
對于高校目前的情況而言,直接做到這一點,或許較難。那么可以性健康教育選修課為開端,打開學校性健康教育的僵硬局面,揭開性健康教育的神秘面紗,讓性健康教育走進大學課堂,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2.婚育管理和服務并重
學校雖然出臺了在校生婚育管理制度,但僅停留于為在校生提供辦理婚育證明方面,而未能真正體現管理。近幾年,學校在校本科生結婚生子已不再是新鮮事兒了。而對幾個已婚甚至生育的在校大學生進行跟蹤了解,發現他們無法平衡家庭與學習的關系,要么自動退學,要么就是因分心家庭而無法專心學好學業等。因此,學校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在做好管理的同時要做好服務工作。建議以講座等方式向在校大學生宣傳科學的性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水平,自覺養成良好的性心理和性道德,潔身自愛,自重自律,避免婚前性行為,從而促進性行為的健康發展,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使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總之,對于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不能再羞羞答答的,而應該正視并采用措施。開設課程,主動積極進行科學的性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正如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我們的任務就在于,要讓性本能剛剛覺悟之際,就使他們的理智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林彬彬.未成年人犯罪類型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
[2] 周麗,董國營,張玲,袁碧濤.深圳市大學生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3).
[3] 朱愛勝,胡維芳.中外高校大學生性教育比較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07,(3).
[4] 向忠志.高職院校大學生性健康教育探析[N].四川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科技創新導報,2008-NO-15.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