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誘導性練習是指促進練習者迅速掌握動作和建立正確動力定型而采用的過渡性練習,與輔助性練習相比有本質上的區別。它利用了動作技術之間的正遷移原理,將田徑的完整技術進行改進,并對學生的心理因素進行控制。此種練習,在體育教學與訓練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誘導性練習為練習者正確地掌握動作技術提供了一條循序漸進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誘導性練習 田徑教學 訓練 改進
前言
在田徑技術的教學中,有一些復雜的技術是比較難在短時間內學會的,如:背越式跳高、跨欄等,但是每個田徑項目的教學學時是有限的,要在規定的學時中將技術動作順利地交給學生,使學生熟練掌握并應用自如,需要教師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花一定的心思。設計出簡單又合理的誘導性技術練習無疑是一種好的方法。誘導性練習以它的簡單易學,安全實用,在幫助解決復雜技術的難學問題時起到很好的作用。它不僅能將復雜的技術簡單化,危險的動作安全化,還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是一個值得去深入研究的好練習方法。
一、誘導性練習概念的界定
多年來,在體育類的報刊、雜志、譯文中,在體育教學、體育訓練中制定計劃和安排具體內容時,多有將誘導性練習與輔助性練習這兩個名詞顛倒的現象,更多的是將誘導性練習誤用于輔助性練習。導致體育教學、體育訓練在安排內容、制定目標上走入誤區,收不到預期效果。在這里將誘導性練習和輔助性練習的概念進行澄清分界。
誘導性練習和輔助性練習都是屬于田徑教學中專門性練習。輔助性練習是指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而采取的相關身體素質練習。學生進行這種練習多是因為他們專門的身體素質儲備不足,從而影響順利學習某項技術。因此輔助性練習是以提高練習者在學習某一類型動作或某一項目所需要的專門身體素質練習。
誘導性練習是指為促進練習者迅速掌握動作和建立正確動力定型而采用的過渡性練習,主要就是指為了掌握一個田徑技術動作,把這個動作與其它動作聯系起來,通過完成其它動作而達到掌握這個動作的目的的練習方法。這種方法在練習中起到一個“橋”的作用。而這個起“橋”作用的動作,多是通過調整田徑技術的要素,降低所學技術的難度而形成的新的動作,以便學生較快、較順利地學習運動技術。因此對誘導性練習的理解應該是:根據田徑技術動作的結構、規律和力學原理,將原有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或簡單化而設計出與原有動作不相同但是在某一方面(如:動作結構、力學原理、用力方向等)相同的轉化型動作,或是對場地器材的設置進行改變,目的在于通過使學生在掌握了相對簡單的轉化型動作后能夠較快較好的學習田徑技術動作。在學習中采用這種方法,能夠更容易掌握技術動作,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誘導性練習的優點
誘導性練習作為田徑技術改進后的技術練習,具有與其它練習不同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性,對原有技術進行改進后所形成的誘導性練習,相對原有動作技術來說,比較安全。比如在跨欄的技術教學中,為了減少不安全的因素可將橫桿轉換為橡皮筋,這對克服學生的害怕和緊張的心理起到良好的作用,并能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2.簡單易學,誘導性練習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順利地掌握復雜的田徑運動技術,將田徑技術改進后,能簡化原有技術,降低難度。在教學中還常常采用將田徑技術某一環節提出來單獨練習的誘導性練習法,目的在于改進這一環節的錯誤動作,或是對重點難點技術進行重點學習,如在跨欄的教學中,單獨練習跑動中攻欄腿的攻欄,體會在行進中的動作。他們都是通過適當地降低動作技術的難度而達到掌握動作的目的。
3.靈活性,誘導性練習相對原有田徑技術來說具有靈活性的特點,不拘練習形式,不限場地器材、不限組織形式。
4.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由于誘導性練習簡單易學,學生在局部動作上的進步,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促使學生更加有信心地去學習該項技術動作。
5.加強學生對動作技術的理解能力,在進行誘導性練習的過程中客觀上提高了學生對技術動作結構、技術原理的理解能力。
三、對誘導性練習的理解
1.經由田徑原有技術結構轉化而來,利用了訓練學里面的運動技能之間的正遷移作用
動作技術的誘導性練習是根據田徑技術動作的結構、規律和力學原理,將原有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簡單化而設計出與原有動作不相同但是在某一方面(如:動作結構、發力部位、用力方向等)卻是相同的轉化型動作,通過掌握轉化型動作來引導刺激學生的本體感受器,使其感知身體的空間位置、姿勢以及身體各部位的運動,適用于掌握有一定難度的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它利用了技術動作之間遷移規律。
2.對學生的心理因素進行控制
在田徑技術的初學階段由于對動作技術的陌生以及對場地器材的恐懼,學生往往會產生各方面的心理壓力。誘導性練習的一個重要作用在于通過簡化、安全化器材,以及改變器材的設置,來減輕了學生的恐懼感,調動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對學生的心理因素進行控制。
四、誘導性練習的分類
在田徑教學中,可以根據誘導性練習的方式的不同,將誘導性練習分為:改變器材設置的誘導法和改變動作技術結構的技術誘導法兩大類,它們各自又可以分為更小的類別。
1.改變器材的設計的誘導法
通過改變器材結構或性質,以降低技術動作學習的難度,如在跳高的學習中將橫桿換成橡皮筋,在跨欄的教學中將中間的板換成橡皮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學生懼怕的心理。改變器材的設計的誘導法還可以細分為以下幾類:
(1)類似化器材:如在跳遠的學習中應用助跳板,增加騰空時間,以有足夠的時間在空中轉換姿勢。
(2)簡化器材:將原來復雜的器材簡單化。在跳高的教學中,直接讓學生跳上海綿墊。
(3)安全化器材:在器材的設置過程中更多地考慮安全因素,如在標槍的初學階段,可以用壘球代替標槍進行鞭打技術的學習,克服學生對器材產生的懼怕心理。
2.改變技術結構的誘導教學法
(1)只重點強調某一技術環節的誘導法,田徑技術中的重點、難點動作環節由于對整個技術動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可以提出來單獨進行學習掌握。另外,在田徑教學中還常常將易犯錯誤的技術環節提煉出來進行重點學習,例如在跳高的技術學習中,將起跳技術單獨拿出來教,強調它的蹬地擺腿,整個身體與地面成垂直。
(2)形成完整動作技術結構的誘導法,在田徑技術的教學中,經常使用誘導練習法來改正學生由于動作結構不完整,或某部分動作錯誤的毛病。以形成正確完整的技術動作。
五、誘導性練習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
田徑技術動作的學習是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并由其建立、形成、鞏固和發展的階段性變化和生理規律。誘導性練習一般在技術動作學習的分化階段以及鞏固階段應用,在這些階段中,學生已經對動作技術形成了整體的概念,初步接觸過技術動作,但是還沒有徹底的掌握,需要在實際的練習中體會正確技術動作的動作結構、用力順序、用力角度等各種細節。通過誘導性練習的實施達到改進提高的目的。同時、在誘導性練習的應用過程當中要考慮以下因素:
(1)注意誘導性練習的及時修正和消失,誘導性練習的內容多是由一些間斷、分解的動作組合而成,它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正確掌握主要動作而做的一種“鋪墊”。因此,當學生做了足夠次數的誘導性練習,已基本掌握了該技能后,就應及時地轉向主要動作的學習,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誘導性練習練的過多而影響主要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
(2)誘導性練習的應用應考慮學生的特點,應根據學生原有的技術儲備、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訓練經歷的不同而實施不同的誘導性練習。同時,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水平和需要而決定采用這類練習與否。同一技術動作對一個層次的學生而言不為困難,而對另一層次的學生可能難度較大。因此,教學是否采用誘導練習應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要點出發,不必牽強。
(3)體育教師要認真地進行技術分析,要明確完成技術動作時經常遇到的問題,抓住技術動作的要點,根據學生在技術上容易出現的不同的難點與缺陷而設計相應的誘導性練習以及時地糾正錯誤動作,加速動作技術的定型。
小結
在田徑教學過程中,誘導練習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誘導性練習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技術的理解,對技術動作中的“要害”部分進行強化,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習的技術動作,提高教學質量。每一種練習方法的目的都是為了能掌握動作技術,誘導練習方法在眾多方法中脫穎而出,因為它更適合田徑技術動作的練習。隨著田徑運動技術教學的不斷改進和發展,運動能力逐步的提高,這種練習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 高衛哲. 芻議誘導性練習[J].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9):72~73.
[2] 李亞英 等. 芻議誘導性練習[J]. 體育訓練,2000,(9):24.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