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就職中學校而言,如何實施半工半讀的教育制度,半工半讀的教育制度又有幾種方式可循,值得思考。文章以機電類專業為例,就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并且指出進行半工半讀的教育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學校 半工半讀 形式 注意事項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在部分職業院校中開展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取得經驗后逐步推廣。”根據國務院的指示精神,教育部也下發了《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文件(以下簡稱《意見》)強調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做好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工作。”可見,在廣大職業院校中推行半工半讀制度已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在職業院校中推行半工半讀的教育制度不僅可以解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因貧困而輟學的問題,還可以使校、企雙方實現共贏,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畢業生的就業率也十分有利。如何在職業院校中實施這一制度,特別是在以培養有一定技術的勞動者為主的中職學校中開展半工半讀,值得思考。一般認為,學校開展半工半讀可以根據專業情況、學校規模、硬件設施、師資力量、學生基礎等情況采用多種形式,同時還要考慮到學校所在地區以及企業的情況。
以下就機電類專業如何開展半工半讀試做一下探索。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實現半工半讀。
一、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這種形式是最簡單、快捷和行之有效的,可以尋找那些和自己學校所設專業有關的、同時又有合作意向的、信譽好的、需要人力資源的企業成為合作伙伴,同他們簽訂學生實習(或叫半工半讀)合同。學校在教學的某一階段定期為企業輸送學生,到企業后,企業再短期培訓上崗,每月計發一定的報酬。其中,一部分用來交給學校充抵學生學費,另一部分直接發給學生作為生活費。實習到期后可以重返學校學習,或直接留在企業工作。這種形式既解決了企業的勞動力來源問題,同時又緩解了學生的學費壓力,還可以為學校節約教學設備的投入,既快捷又有實效。
二、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實習基地
對于面積較大、地理位置較好但資金不足的學校也可以尋找校外的企業到校內投資建廠,形成校內生產實習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工人(學生),企業投資設備、技術,利潤分成實現共贏。這種方式對學校來說比較好管理,因為生產實習基地就在學校內部,教學也好安排,學生還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加班工作,也可以半天上課半天工作。但這種形式的投資建設周期相對較長,有些工廠設在校內,學校應該考慮到噪音、廢物、運輸等問題可能對正常教學、生活帶來的影響。
學校自辦實體,校企合一,形成“前廠后校”或者“前校后廠”有實力、有技術的學校可以自籌資金興辦校辦工廠,開發自己的產品或進行來料加工。學生可根據教學安排到廠進行實習。除滿足學生的實習外,對外還可進行來料加工,同時還可開發研制產品,既滿足了教學的需要,又可使學生勤工助學,所創造的利潤又可用于學校建設。但這種形式建設周期也較長,而且需要一批專職管理人員和一定數量的固定工人,不能因為學生的流動性而影響生產。
三、校外服務,“前店后校”
學校根據專業的性質可以在校外或利用學校門面房設立服務機構、店鋪等,也可以直接設在校內。還可在學生中成立服務大隊,對外進行設備維修、安裝、設計、咨詢、禮儀等服務。例如,電子電器專業學生對外進行家電維修、幫助企業搞好售后服務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既鍛煉了自己,同時又得到了報酬,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增強了走入社會的自信心。對于這種形式,學校投資不大,但能安排的實習人員也相對較少,缺乏穩定性,也需要專人負責。
總之,半工半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學校、各地區以及各專業情況不同,采用的形式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須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才能見到效果。
除了形式外,《意見》中還提出職校在推行半工半讀制度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各地教育部門也正在抓緊時間制定有關的安全管理規定。對半工半讀教育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出了規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注意事項:
1.“半工半讀、以工助學”的學生必須是年滿16周歲并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的學生,而且在“以工助學”期間的學生身份不能變更。因此,不論是國家的勞動法還是正規企業的用工制度,對打工者的年齡都有所要求。校方更應該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2.慎重選擇實習單位。實習單位的好壞直接影響半工半讀的效果,進而影響學校在學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上的信譽,還會影響學校的招生和分配。因此,一定要預先考察,慎重選擇。即學校在選擇好企、事業單位后,把實習期間學生的報酬、工作時間、實習內容甚至住宿、伙食等內容以協議的形式同企業簽訂,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3.加強安全教育。職業院校要加強與實習單位的合作,遵守國家有關教育培訓、勞動就業、生產安全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妥善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內容、場合、方式;避免學生在實習中受到身心傷害;加強對學生的勞動紀律、生產安全、自救自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保障學生的各項合法權益。同時,企業應做好安全保護工作,必要時為學生購買人身保險。學校則應在學生集中工作的場合(一般10人以上)安排專業教師帶隊,做好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
4.對分散進行勤工助學的學生隨時保持聯系,及時了解情況,允許他們隨時返校居住、學習。
綜上所述,半工半讀教育制度無疑是目前切實可行又極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對個人、學校、企業乃至國家都有益處。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職業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響應國務院及教育部的號召,積極和企業聯合,不斷探索半工半讀的教育形式,完善半工半讀制度,為更多的學齡青年,特別是貧困家庭的孩子創造接受教育的機會,為提高廣大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