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育要弘揚人的主體性,使學生確立主體地位是當代教育的主題。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我們作為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他們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在1972年發(fā)展的考察研究報告《學會生存》中強調:“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為此我們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構建“以學為本”的教育模式。
人的主體性不是天生具備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是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生成和發(fā)展的。隨著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不斷深化、不斷擴展且不斷提高和發(fā)展的。一個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往往和他的對象——教師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談談教學中使學生確立主體地位的因素。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協(xié)調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高競爭的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與過去截然不同。二十一世紀要求人才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作為一個數(shù)學教師,在傳授數(shù)學基礎知識外更需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適應時代的需求。因此教師的角色也應由知識的傳播者向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協(xié)調者轉變。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把“教”的重心逐漸轉移到“學”為重心,把“研究教法”為重心轉移到“研究學法”為重心,作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進行一種自主學習,先行探究的認知活動,促使學生鉆研教材,了解新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chuàng)造條件,更重要的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和能力。洋思中學“先學后教”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的發(fā)揮。這一點在我平時的數(shù)學課堂教育中也獲益匪淺。
如:已知方程組2x=3y-21,4x-5y=7先讓學生觀察、思考,選擇哪一種消元法來解比較簡便?大多數(shù)學生回答:選擇加減消元法,正在這時候,一個胖胖的,平時成績一般的男生,突然把手舉得高高的,一邊舉手一邊急著說:“老師,這道題用加減法解顯然比較簡便,但我發(fā)現(xiàn)用另一種方法解,也很簡便,根據4x= 2·2x,直接將①方程代入②得:2(3y -21)-5y=7,即6y-42-5y=7解得:y=49,同樣求得原方程組的解x=53,y=49”這時候,教室里同學已在悄悄地議論開了,爭先恐后的舉手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見解。一定程度上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另外,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應是全體師生努力的方向,為此教師就應從大眾著眼,從全體學生著眼?,F(xiàn)實教育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不思學習、被動學習的學生,我們教師應在學生學習交往、情感思維碰撞的時間與空間中,激發(fā)、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能力。如用“祝福語”來使學生確立主體地位,我曾任教初二一個基礎較差、學生較頑皮的班級,但我深信“只要換一個角度,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從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對前途充滿希望著手。在第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協(xié)同語文老師寫下34條祝福語送給每一位學生,以摯愛與真情,衷心的祝福他們在新學期取得大的進步,我要求他們接受我的祝福語的時候說一聲“我能行、我能夠學”,頃刻一聲聲響亮的聲音在教室里面回蕩形成一股自信的聲勢,凝成一股學習的巨大的動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通過學生不斷的努力,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期末每個同學的成績都有了進步,絕大部分學生也由原來的厭學數(shù)學轉變?yōu)橄矊W數(shù)學。從此這個班級也摘掉了“差班”這個字眼的帽子。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情感氛圍。
師生間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合作互動的教學氛圍。這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條件。只有在寬松和諧的情感氛圍中,才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情感、意志、態(tài)度、興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才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安全感、愉悅感,從而自覺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置身于學生之間,將自身角色定位于學生在探究知識過程中的合作者、引導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讓他們在輕松和諧氣氛中主動的進行課堂學習活動,為了使學生學習中能夠主動地、活潑地學習,我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挖掘一切能使學生主體作用形成因素。為此我們很注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我在教平行四邊形判定一節(jié)就是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然后討論滿足什么樣的條件的四邊形可以被判定是平行四邊形。同學們一起猜想、爭論、質疑、互相補充,他們不僅找到了教材上所有的判定定理,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一組對邊平行且一組對角相等的四邊形也能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同時找出不能作為判定定理的條件。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對學生來說經歷了數(shù)學家們的創(chuàng)造過程,并開始形成一種強烈的主體意識和學習需求。
三、提倡留出“空白”,構造積極探索的思維空間
使學生確立主體地位,提倡給學生留下思維“空白”,特別注重留給學生一些思維活動空間,讓學生真正地成為主體。如:
(1)尋找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時留“空白”
(2)提問后留“空白”
(3)當學生對知識認識模糊時留“空白”
(4)在概括結論前留“空白”
(5)在出現(xiàn)錯誤之后留“空白”
例如:已知:abc≠0,且
那么一次函數(shù)y=kx-k2的圖像一定經過第( )象限。
陷阱:忽視a+b+c=0
錯解:由等比性質,得:
所以k=1。
剖析:錯解以默認a+b+c≠0,但題設并無此條件。正確解法應分類討論。
解(1)當a+b+c≠0時,解法見上;
(2)當a+b+c=0,b+c=-a時,則 ,所以k=-2。
因上,得一次函數(shù)y=-2x-4的圖像經二、三、四象限。
綜合(1)、(2)得一次函數(shù)y=kx-k2的圖像一定經過三、四象限。
在中間有學生錯解,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或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6)出現(xiàn)難題時留“空白”。
這樣避免了教師“滿堂灌”,學生產生對知識的強烈需求,學習過程中逐步確立主人翁地位。
四、指導學生反思性學習,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留有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歸納知識、自己尋找、發(fā)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即反思性學習。如一堂課結束時,留一些時間讓學生依據學習目標回顧所學知識,一天下來,指導學生回顧當天的學習生活和學習內容,這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使學生在訓練中形成一種自主能力。
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的《學會生存》報告中指出:“新的教育使個人成為他自己文化進步的主人和創(chuàng)造者?!敝挥挟攲W生的學習成為其自身的追求和活動時,才能真正使學生確立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主體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范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