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合作學習,在經歷了摸索、實踐后,逐漸被大家所接受。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的一個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不僅是為了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一種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但是,現階段的一些教師所謂的合作學習只是迎合新課標,趕趕時髦,許多教師在操作時還存在著許多誤區,如合作操之過急、合作次數過多、合作時間不充裕,學生交流能力偏弱、討論的問題價值不高等。這些誤區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多數“小組合作學習”就只是流于形式,沒有實效,影響到了學習效果,總體來說,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生拉硬扯
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如:有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學生自主探索或動手實踐的地方安排小組交流,有的教師在適合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也有的教師在一節課中安排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果這些討論和交流都因為時機不當,收效甚微。
誤區二:重“議”輕“思”
有些教師出示問題之后,馬上要求學生討論、合作,并沒有騰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個體思考,致使部分學生不愿動腦筋,討論不深刻,思維無法深入,合作學習只是成了一種形式,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誤區三:分組不合理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的教學活動,所以科學地分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首要條件,但是,許多老師在進行合作學習、小組討論過程中分組不科學,沒有做到“優勢互補、自主參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異質小組通常是由性別、學業成績、能力的傾向性等存在差異的成員組成,成員之間沒有一定的互補性,達不到異質的要求,就無法交流,學生在自己小組里就無法確定自己的地位,沒有自己的表現空間,組間不同質,不能保證競爭的公平性,無法體現交流技能、協作技能、評價技能、監督技能。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合作小組總是固定的幾個人,時間長了相互之間容易產生依賴性,不利于小組集體有效的創新。
誤區四:評價單一
開展小組活動后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小組代表一站起來發言就是“我認為……”、“我覺得……”、“依我之見……”,往往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也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的見解真不錯”,顯然,學生的不正確的發言方式是由教師的不科學的評價造成的,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一是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二是偏重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教師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誤區五:教師的收放失度
教師在針對小組討論活動時易出現兩種極端,一是教師過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由放任,過于開放,不加管理和限制,學習討論無法深入,甚至學生討論的問題與教師提出的問題大相徑庭,課堂出現放羊式現象,教師無法收場,另一極端,教師不相信學生的合作能力,怕學生無法進行合作討論,無關緊要的問題也進行提示,沒有等到學生討論成熟,教師自己給出結論,以保證課堂秩序的穩定,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這樣就導致合作學習名存實亡。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放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為了在教學中力求避免以上誤區,筆者認為合作學習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個策略:
策略一:把握適合學生合作學習的契機、注重實效
遇到具有探究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須發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時可安排合作學習,此時,教師要合理把握契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契機的把握。
契機1:探究規律時,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規律需要學生通過操作才能發現其奧妙,僅憑個人的才智是不夠的,須挖掘集體智慧,實現真正的掌握和理解。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探索軸對稱的性質”教學中,在學生用筆尖扎出“14”得到所示圖形后,我把性質的教學放手給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集思廣益,學生能輕松地將圖中“對應角相等,對應線段相等,對應點所連的線段被折痕垂直平分”等性質掌握。
契機2:辨析易混概念時,比如,七年級下冊“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時,學生探索“兩邊及一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因為存在“兩邊夾角”、“兩邊一對角”兩種不同的情況,看似相似的條件,其結果卻一個是公理,一個是假命題,如果直接告訴學生結果,以后勢必會出現“邊邊角定理”的錯誤,而如果讓學生充分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尋出錯例,就會減低發生錯誤的概率。
契機3: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如讓學生探求測量教學樓高度的方案,因方法的多樣性,我組織進行學生合作學習,以便能拓寬學生的思路,結果通過分組討論后,得到多種測量方法:①直接測量教學樓的高度;②先測量每層樓的高度,再計算教學樓的高度;③利用同一時刻實物與影子的比相同,再測出教學樓的影子通過計算獲得結果;④用鏡面反射的原理求出教學樓的高度等,通過合作學習所獲得的方法比教師單一說教要豐富并且生動得多。
契機4: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放性”問題的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地去思考,這時可以先通過獨立解答,再將作業在小組內互閱、互改、互評,從而展示各種策略和結論,彌補了自主探索的不足。
策略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學會合作
培養良好的合作習慣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培養團隊精神,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的喜悅。
1.學會自主探索,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應有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因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合作的問題才能有一個較深層次的認識和看法,合作過程中才能不斷地將自己的思維與同伴進行交流、比較,如“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探索中,教師讓學生先通過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再在小組中交流,事實上就是要讓學生先進行獨立地觀察和思考,這樣對這些圖形的共性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獨立的見解,再交流時就能各抒己見。
2.學會交流與傾聽,合作中,同學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不同意見,為此,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二聽一思一講”:一聽是指要認真聽取每個同學的發言;二聽是指要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聽后須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一講是指要把自己的觀點、看法清晰地表達給小組成員。
3.學會反思與調整,合作后的反思與調整是學生的思維在經過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內化與升華,由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各有差異,合作學習就是要利用這種差異,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協商、交流、討論,經整理后形成解決方案,每個個體在與其他同學的成果和觀點進行對比分析的同時,應認識到自己(或對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對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策略三:科學組合、分工明確、面向全體
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為此,我們應對全班學生的分組進行細致的研究設計。首先,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對學生保密),把學生總體中分為甲級、乙級和丙級,甲級和丙級人數各是全班人數的四分之一,其余為乙級。其次,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采用學生雙向選擇與教師適當調配相結合的方法,組成由甲級、丙級學生各一個,乙級學生兩個的合作小組。最后,民主選舉小組長,并給自己小組取個響亮的名字,增強組員的主人翁意識和小組的凝聚力,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如操作者、記錄者、報告者、檢查者等等,可以根據學習內容進行不定期輪換,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煉。
策略四:采用多樣化的評價制度
多樣化的評價制度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能使合作小組深入的開展有效發揮作用,所以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的評價制度與方法:
1.雙重評價制:所謂雙重評價制是指評價分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兩種,由于兩種評價在課堂管理中同時進行,故稱“雙重評價制”,對小組的評價包括小組討論與探究時的小組合作水平(要求團結、態度積極、有新意等)、發言人的水平(發言人輪流,要求響亮、規范、有特色等)、討論與探究的集體作業成果情況,對個人的評價主要包括上課紀律,參與小組的態度、創新程度和參與作業完成情況,個人評價在組員評價、組長評價和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完成,通過雙重評價制既能保證小組協作學習的高效率,又能保證教師課堂教學高效益。
2.積分等級考核制:由于對小組評價和學生個人評價不可能每節課進行,因此把各項評估細化成各項分數,學生開學時的基礎分是10分,然后根據課堂表現,由數學課代表在評價時進行加分,每項以10分計算,然后根據分數的高低,分為4個星級,把小組分成4個等級,即A、B、C、D,那么在第二階段進行分組時就要求必須每個星級選1人,最后剩下的招標,哪個組長接納加基本分,這樣就避免了沒有小組接納比較差的學生的問題,學生個人也有分數等級考核,這是作為第二階段分小組時小組組長“招募”隊員時的參考。
策略五:教師要扮演好角色,對合作過程實施調控,師生共進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是通過教師的角色變化來實現的,合作交往中教師的主要行為表現在傾聽、交流、協作、分享,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習的合作者,因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同時扮演了權威、顧問、同伴三種角色,教師應針對班級、小組的具體情況,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導,充分展示各種問題的形成過程與解決過程。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及時作出指導和調節,促成高效的互動過程,教師要鼓勵成員發表獨立見解,積極肯定和贊揚合作學習的共同成果,善于把個人或小組的創造性觀點轉變成集體的智慧。
總之,今后的教學中,只要能處理好合作學習中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每個環節,在實踐中思考,在探索中求知,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課堂一定會煥發出生命活力,學生也一定會真正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數學思想、技能、技巧,同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都會得到進步和發展,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思想。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