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歷史教科書的編寫重視插圖,數量和種類增多、內容豐富、新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其編寫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和心理需求,以此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突破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教學實踐中往往忽視插圖教學,影響學生對插圖價值的實質認識以及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運用 歷史插圖 培養 讀圖識史 提高 綜合能力
新世紀以來的這次歷史課程改革不同于以往的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就是教科書改革的力度大,教材的編寫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不論是體例還是裝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融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于一體,立足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以及興趣和愛好,給學生搭建了生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平臺,在教學的過程中,力求師生以知識和能力為載體,以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為脈絡,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科書的編寫中,插圖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種類繁多,不可同日而語,每課至少有5幅以上的插圖,多則14~15幅。新課標中明確提到:“文本不僅僅是教材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語言文字構成,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像等。”歷史插圖通過形象性、啟迪性、條理性等方面,充分達到歷史想象的再創造境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分析綜合和遷移能力,并進行唯物主義觀點、愛國主義思想教育。②通過歷史插圖可以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的興趣有所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習需要的表現形式,所謂求知欲、好奇心、愛好都是興趣的表現形式。”③
在插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上路,認識要到位,作法要正確。通過歷史插圖的學習,培養學生讀圖知史的能力,知史繪圖的能力,鑒析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搜集并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比較能力,判斷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綜述能力等等。為此,筆者淺談認識,以饗同仁。
一、對插圖進行有效的分類是插圖教學的前提
歷史教科書中的插圖雖然比較多,但只要仔細的研究,還是有類別可分。或根據內容或根據性質或根據用途或根據色彩等進行分類。只有進行有效的分類,才能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插圖,因為不同的插圖,其讀圖方法各不相同。比如,人物圖的讀圖需要了解人物的生卒年月,社會地位,歷史功績。歷史地理圖需要了解方位,河流山川,重要地名,城市名稱;風俗畫需要了解時期,畫中的內容,畫的價值。七年級歷史教材中側重的是地理圖像,讀地圖類圖像要注重空間性,讀統計圖、表類圖像要注重定量性與規律性,讀照片和景觀圖要注重地理事物突出特征,讀示意圖要注重概念、原理與規律等等。八年級側重的是文史類圖像,如政治人物圖,民族交往情景圖,戰爭場面圖,勞動工具圖,貨幣圖,書法,繪畫,文化名人圖,文化成就遺址圖等許多方面。讀圖步驟一般采用由表及里。所謂“表”,是指圖的外露信息,所謂“里”,是指圖的內在本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圖像中的信息,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去讀圖分析掌握圖中所包含的知識要領。
二、認識和運用插圖是插圖教學的關鍵
心理學研究的結果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視覺,約占83%,來自聽覺的信息占11%,來自嗅覺和觸覺的只占5%。教材插圖的使用能同時調動視覺、聽覺等功能,這比單一地聽講有效得多。這就是說,如果能把教材的插圖利用到位,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以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則知識保持的效果將大大提高。
在對教材中插圖進行科學、有效、詳實分類前提下,學生對插圖教學己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和感性認識,但是不能把這種認識停滯在對插圖教學的表面,而要進一步深化,并要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向理性方向轉化。學會識圖,學會讀圖,學會運圖,這才是我們進行插圖教學的關鍵。歷史教材中的插圖具有實證性、典型性、代表性、選擇性、可讀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點,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征以及個性差異,這對于學生個性的張揚,品德的培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掌握識圖方法是學習插圖內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掌握了讀圖方法等于掌握學習插圖教學的鑰匙和途徑,以至在學習插圖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少費時間和精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識圖的方法很多,但最起碼的方法我們必須掌握,“萬丈高樓平地起”。譬如《貨郎圖》這幅插圖,應引導學生了解這幅國的內容反映的是哪個朝代?是唐朝嗎?為什幺?(因為唐朝的商業盡管發達,但商業的活動有一定的限制,而宋朝,在城市打破了市、坊的界限,由此類推,商人可以走街串巷,商人的人身自由度放寬了,當然這與宋朝的整個國家所處的狀況是分不開,宋朝內緊外松,邊境貿易發達。)應讓學生明白所選的畫面是屬于什么類型的畫?這需要讓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閱讀圖畫內容,再分析圖畫的中心思想,經過這樣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反思的過程,學生的認識一定會到位。教師絕對不能倉促,也不能急于求成,反之,往往欲速則不達。然后,在個別學生說明插圖內容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觀點一致的認可,對異議的觀點可以保留。讓學生自動生成認識和結論而不是教師交給學生結論。在教學中,把學習的過程和方法與學習結論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從畫面中,還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氣候、時令(貨郎停在村頭的大樹下,說明氣溫高,是夏季,還有從“光頭”的小孩可以看出。)、服飾、風俗,啟蒙教育(從貨郎和孩子的穿著、裝飾、玩具等方面可以看出。),還可以看出鄉村民居村落的分布狀況(比較集中)、孩子的童年生活自由、幸福(能夠走出父母界定的生活圈子,走近伙伴的生活)、宋朝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小孩有自己的零花錢)等培養學生學習的探究意識。最后引領學生評價這幅畫的價值,使學生對于這幅插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認識插圖是運用插圖的前提條件和基礎,運用插圖是認識插圖的歸宿。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度、認知規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教師傳導,學生已有的文化水平、家庭環境,個人感情色彩等或多或少的都影響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綜合能力提高。運用插圖是把學生的認知插圖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這里所講的運用插圖是指能讀圖識史,評析插圖的價值和功能,能從文本的歷史材料中領略歷史內涵,用想象畫、漫畫、卡通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表達歷史,再生歷史。
在認識歷史插圖的過程實踐中,教師必須對課本中的插圖內容了如指掌,運用自如,才能輕車熟路的駕馭教學。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力求對插圖中的每一個細節、情景進行琢磨、研究,尋求教與學的切入點。并且在原始插圖的基礎上,擴張歷史事實,放大歷史真像,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明晰的認知插圖,了解插圖,掌握插圖,評價插圖。
學生對教材中插圖的認識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后,并能運用簡單語言表達插圖的內容,但語言的精煉有待于提高,準確度有待于加強,專業術語有待于規范,而且學生通過對插圖的學習提出了一些較為疑難的問題,催促教師在插圖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法、完善知識結構。
插圖教學中,教師要構建插圖教學的框架;教師要引導對學生識圖、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情趣;教師要使抽象的插圖形象化、具體化。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學風格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開發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制教具,以身臨其境的教學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加強教學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插圖教學的主題
在插圖教學中,從插圖的分類到對插圖的認識和運用再到學生對圖史互動的運用,是學生認識螺旋上升的過程;是學生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是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過程;是學習過程中的一次質的飛躍。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當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需要不斷地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與時俱進。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同時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思索,不斷地改進教法,力求教學觀念新,教學方式好,教學效率高,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欣賞水平以及審美意識是提高學生在插圖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必要條件
教材中插圖有人物肖像畫、想象畫、風景畫、動物畫、圖片,有實物圖、歷史地圖,示意圖、形勢圖、平面圖、路線圖等,有書法真跡,有印刷拓片,有文物遺存等。要了解這些插圖中涉及的內容,首先要進行周密細致的觀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開發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歷史中不是沒有美,而是卻少發現美的眼睛”。名畫《蒙娜麗莎》那看來(視覺)似乎可觸握的雙手,與名句“玉骨冰肌,自清涼無汗”、“清輝玉臂寒”那想象中的可觸性一樣,不僅都以其自然感性的特色吸引著、打動著人們么?④如讓學生對江蘇蘇州寶帶橋、北京頤和園玉帶橋、云南麗江黑龍譚橋、河北趙縣趙州橋進行比較,歸橋各橋設計的特點,他們經過認真地觀察,對以上各橋一一評價:跨度大、橋面平緩,利于車馬行走,但橋孔小,橋下船只通行不變;造型優美,觀賞性強,橋洞高,橋底下過船方便,但坡度太陡,行人費勁;坡度較小,橋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橋大拱兩邊各有兩個小拱,整個橋型、大小拱相配,顯得輕盈、勻稱,而且大拱兩邊的小拱可以減輕橋身重量對橋基的壓力,同時,遇到洪水還可以減弱洪流對橋基的沖擊力。對各個橋的優劣點的評價特別的中肯到位,不得不使人佩服,他們各自評價扮演了橋梁專家的角色,娓娓道來,論證客觀、公正、科學。
(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是提高學生在插圖教學中綜合能力的主線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主要橋梁和工具。學生讀圖知史水平高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還是通過學生的發言表述才能得知,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可以另當別論。由讀圖到知史再到說史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并且這種能力是值得歷史教學所提倡的。當然這種過程的形成學生要有一定的積淀,不可一蹴而就;即使學生起初表達不怎么樣,教師也要有耐心,多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多引導,讓學生多說,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增強表現自我的欲望,優點便會越來越多。有可能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就在你幾次表揚中開花結果了,學生也可能會發現歷史插圖中被埋沒的亮點。學生在會讀圖、會識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會表達,說出看到的、想到的、隱藏在圖內外的一些奧妙的東西。如《步輦圖》、《向日葵》。除此之外,學生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中在把握好尺度的條件下可以解放課堂,讓學生走出課堂的同時真正走進課堂,還可以表演、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方式來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和認識,這正如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教學方式方法也要多元化、多樣性。“因材施教”讓各有所長學生找到自己能展示才華的機會,這也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理論。
(三)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學生在插圖教學中綜合能力的升華
學生通過學習插圖,知史繪圖或者看圖說史,達到學后有所得有所不得,學生心目中有圖,學生心目中有史,圖文并貌,圖史結合。為此,在教學中,創設了兩種題型:一種是根據教材中提供的任何材料,創作圖片:一種是對教材中的任一幅插圖,進行復述并評價。雖然學生畫的不是那么的切題,學生的表達不是那么的明晰、流暢,但是這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另辟蹊徑,是一種實踐,是一種進步,難能可貴,值得我們在教學中所提倡。在課堂教學之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辦歷史小報,制作歷史教具,創作歷史畫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歷史事件的發生離開地理空間,學習歷史地圖意義重大。歷史地圖能加深印象,增強記憶力。同時,利用地圖演示,能使學生形成空間概念,從歷史地圖這個切入點去尋找歷史知識與地理知識相結合的方式,這也符合高考文綜試題的命題模式。“三拓展”,即挖掘地圖中涉及到的地方史。⑤歷史中不能沒有地圖,地圖中再現了歷史。
四、運用插圖教學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選圖考慮針對性
歷史教材插圖多,其所代表的內容也很豐富,但一些插圖反映的是教學重點,而一些插圖是對教材內容的說明或補充。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多少,插圖所反映內容在教學中的重要程度來選擇運用,否則就會導致喧賓奪主之嫌。為此,教師在課前要進行周密細致的準備,對照教材反復地研究,要有取舍,從中選出最能促進教學的插圖資料。教師在講授課本中的插圖時,都要與所講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否則將失去應有的作用。如果教材中的插圖不能滿足教學要求,可以從課外尋找更適合的插圖加以補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素材的選取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是所有的插圖學生都愛看,都有興趣。材料的選擇要看對象,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選圖斟酌探究性
教學插圖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運用,一般有以下幾個程序:發現問題——討論探究——得出結論——歸納提升。只有事先完成好了這項工作,把各方面的因素和各種可能情況都考慮到以后,學生在課堂上才能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思路進行自主學習。而問題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決定這種學習方式的效果。利用插圖等圖像材料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不能僅停留在為學生提供與教材相關的直觀感受這個層面,還要按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那樣,利用插圖啟發、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選圖轉化靜動性
所謂“靜”,是指插圖的靜態構形;所謂“動”,是讓圖上的東西都“活靈活現”。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把有關聯的圖片整理成一組,配上相應的聲音或動畫,以“激活”圖上的人物、景觀和物態,讓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東西皆“含情脈脈”,仿佛要躍出畫面,向人們訴說心中的衷曲。通過圖片的活用,讓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結合起來,激起學生情趣,使教學產生耐人尋味的魅力。
【注釋】
① 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8級教育碩士.
② 桂正容. 運用歷史圖片提高學生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0月.
③ 葉小兵、姬秉新、李稚勇 編著. 歷史教學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 李澤厚 著. 美學四講[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⑤ 郭晶. “圖說歷史”:提高歷史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1月.
【參考文獻】
[1] 白月橋. 歷史教學問題探討[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2] 吳慶麟 編著. 認知教學心里學[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 聶幼犁 主編. 歷史課程論與教學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劉軍 著. 歷史教學的新視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宏志. 歷史教材的改革與實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馮爾康. 史學著作的圖文配合與構建視角史科學[J]. 歷史教學,2006,7.
[7] 黃牧航. 中學歷史教材圖片設計理論與實踐[J]. 歷史教學,2001,9.
[8] 呂燕. 中學歷史課程中歷史圖片應用研究[D]. 南京師大碩士論文,2007.
[9] 張素琴. 論插圖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 歷史學習,2004,04.
[10] 彭美年. 談歷史插圖在情景創設中的運用[J]. 湖南教育(綜合),2007,03.
[11] 王金梅. 如何正確運用歷史插圖[J]. 2006,11.
(作者單位: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銀川唐徠回民中學西校區;銀川市第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