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本身是一個淘汰率很高的行業,雖然容易上手,但也容易被淘汰出局。因此,營銷新人要對銷售工作有正確的認知,避免陷入誤區。
很多畢業生都從銷售工作開始挖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銷售本身是一個淘汰率很高的行業,雖然容易上手,但也容易被淘汰出局,因為很多新人對銷售的認知存在一些誤區。我總結了3個營銷新人常見的誤區,在這里和大家分享。
誤區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一般來講,新入職的營銷新人都會找老業務員取經,而老業務員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新人難免會產生誤解。銷售是一個隨機性比較強的工作,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有電話找上門來,因此,生活的連續性會被打斷。所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對銷售工作的一種無奈感嘆,也是對現今市場不夠規范的一種諷刺。
張小海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洗化公司做銷售人員,公司安排他服務老資格經銷商胡運來。胡運來與公司合作十多年了,一直是區域內的優質客戶,年年銷售量都達標。小海初到胡總地盤的當天晚上,胡總就在縣城最大的飯店“鼎鼎香”火鍋城宴請他。小海由于血壓偏高,一直不喝酒,可在胡總等人的盛情下,他只好捏著鼻子把酒往肚子里灌。喝了酒的小海非常激動,說了一大堆感謝的話,表示自己一定會好好干,不辜負公司的栽培和胡總的期望。胡總笑了笑,沒說什么,只是讓小海明天早一點到辦公室來。
第二天上午,胡總并沒有安排小海下市場,而是在辦公室里和他聊天,并把自己區域的情況和自己深厚的公司背景說了一番。小海聽后,感覺自己被分到一個這么好的市場非常幸運。胡總此時卻話鋒一轉,把話題扯到了費用上面,胡總說自己辛辛苦苦把市場做起來,但卻沒有掙到錢,主要是費用太高了,鎮上大超市的費用年年看漲,公司卻沒有相關的費用支持,所以很希望小海能夠把情況向公司反映一下,看能否爭取一點市場費用,來支持自己把市場做得更細、更好。小海聽了有些為難,但胡總對自己這么熱情,總感覺不好意思,于是就在胡總的辦公室里給公司發了一份爭取市場費用的申請。看來,人到了江湖上,身不由己如是,心由己亦是難當!
幸運的是,小海的上級領導高小兵發現了不對勁,小海上班第一天就提交費用申請不大符合邏輯,畢竟小海對市場并不熟。于是,高經理把申請壓了下來,并和小海做了溝通,希望他先把心思放在市場上,后期再考慮費用的問題。在胡總看來,費用沒有到手是平常之極,如果費用這么容易申請,那才真是出了問題。不過,自此以后,小海總覺得欠胡總什么似的,此后的工作中,也一直在考慮如何為胡總謀取更多的利益,身心此時均難由己了。
因此,銷售新人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操行,盡量使自己干干凈凈的,只要自己堂堂正正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便難以陷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怪圈。
誤區二:營銷=跑業務
很多營銷人員對營銷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跑業務層面上,他們認為做銷售就是廠家安排一個人負責某個區域,然后此人在這個區域尋找足夠多的代理商,也就是我們說的客戶,來完成公司設定的銷售任務。當然,營銷離不開開發客戶、協助客戶做銷售等工作,但這并不意味著業務做得出色,就一定懂營銷。每個公司衡量營銷人員優秀與否的標準并不同,有的公司是以結果為標準,不管你采取什么手段,只要完成了銷售指標,就算你優秀;有的公司則會考核市場的挖掘程度,產品分銷到位,貨架陳列表現好,促銷策略執行到位,才算是優秀的銷售人員。
小海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一心撲在了市場上,每天都隨著物流車下鄉賣貨。小海跟的那部物流車上的業務員叫王大寶,鬼心眼賊多,每次都能將客戶忽悠得團團轉,一些不想留貨的顧客也被忽悠留了。用大寶的話說:能讓客戶留貨就是銷售,就算有能耐。剛開始小海很服氣,因為自己連怎么和小店老板溝通都不會,大寶卻能和他們稱兄道弟。但慢慢地小海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有一個鄉鎮大超市,從來沒有見大寶去過,小海很納悶,就問大寶怎么回事。大寶翻了翻眼皮說:“那個超市不賣貨,一個月出不了多少量,事情還賊多。”小海不再吱聲,畢竟車上是大寶說了算,自己充其量算是個跟班兒的。
有一天,大寶休息沒上班,胡總讓小海跟車頂替大寶一天。小海來到大寶從不去的那家大超市一探究竟,進門后卻發現超市貨架上擺得滿滿的,全是自己公司的產品,但奇怪的是這些產品全是價位比較高的系列。店老板原本心中就有氣,見小海又是新面孔,便把一肚子的牢騷都發在小海身上。原來當時這些產品做促銷,店老板一時腦熱,進了一大批貨,后來發現不好賣,便想找大寶調貨,結果大寶死活不理,店老板便以停止進貨為要挾,于是就成了今天這個局面。
小海回到公司后,把這個情況和胡總說了,胡總沒說很多,只是告訴小海,以后發現這種情況及時向他講。后來小海的一個哥們給他說了實情,原來當時的促銷產品有提成,假如大寶把貨給調了,自己的提成就要被老板扣回去,所以才放棄了這個客戶。
小海在那天的日記里總結到:營銷不僅僅是把貨推銷給客戶,更重要的是協助客戶把產品銷售出去,產品到了消費者手里,銷售的過程才算完成。客戶數量是有限的,市場是無限的,我們只有盡心服務好每一個客戶,自己的市場才會慢慢做強、做大。
誤區三:銷售是沒有未來的職業
銷售能夠帶給人最多的閱歷和最直接的磨礪,能夠促使人迅速成熟起來,但銷售又是一個高壓行業,每天都有新人進來,也會有老人被淘汰,業績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晃眼間,小海做銷售已經一年半了,自己的直接領導高小兵已經到其他省份做了總經理,很多一同進公司的同事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晉升。翻了翻自己的日記,小海發覺自己成長了很多,但他對未來卻有點迷茫,難道自己要做一輩子的銷售嗎?
小海分析了自己身邊營銷人員的三個發展方向:一是自己創業,憑借積累的人脈和資金開創屬于自己的一片天;二是不停地跳槽,從這個公司跳到那個公司,身價越跳越高;三是在一個公司待到老,隨著公司的發展而發展。后來,小海又通過書刊雜志等了解到營銷人還有多種發展方向,如培訓師、專欄作家、企業顧問等。
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其關鍵是自己喜歡什么樣的生活。營銷人一般都是多面手,即使脫離銷售這個行業,也可以開創屬于自己的另一片天。所以,要相信自己所選擇的銷售工作,是非常陽光、非常有前途的職業。
以上這三個誤區,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但即使遇到了也并不可怕,銷售過程中的經驗積累,會讓你對營銷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衷心希望營銷新人們在銷售這個行業,擺正自己的心態,凡事從客觀角度出發,一切從共好的角度考慮,相信你的營銷之路一定會燦爛輝煌。
(編輯:侯韶瑩 housy0116@ 126.com)
營銷不僅是把產品推銷給客戶,更重要的是協助客戶把產品銷售出去,產品到了消費者手里,銷售過程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