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授課不僅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成功的授課,其實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將這門藝術運籌帷幄,就可以使物理學課滿堂生輝,給學生以激情與美的享受,從而激發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于此,以下我就對我觀念中的授課藝術進行進一步的闡述,來發掘物理學藝術授課的真諦。
【關鍵詞】物理學 授課藝術
一、挖掘求知潛能
授課藝術真諦就要使學生不斷地渴望獲得知識和追求物理學的真理,并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究、認識客觀世界。所以,授課的過程必須遵循這一真理,要精心設計授課程序,以此來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成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學授課藝術的表現,首先在于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下,我有幾個授課的好方法。
1. 模擬情景,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是剛接觸物理學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學知識的了解總有些誤解。譬如在教授光的折射課程時,可以帶著學生去野外的溪流里刺魚,然而卻刺不中的現象。這樣的授課引入,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用物理學來解釋。創造簡易實驗,把學生帶入叉魚的情景中去,符合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動的特點,如此就可以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 指引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在學習中體會樂趣。實驗探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必應處于主導地位。課前精心備課,設計好合理的授課順序,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去探索知識。授課過程中要克服傳統授課中老師講的過多的弊端,要使學生完全置身于物理學的環境中來學習物理學。在進行密度一課授課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來進行實驗探索,授課時應以教材作創造性的處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據教材授課。老師指出:物質可以根據其特性來鑒別,只憑氣味、顏色、軟硬等這些物質的明顯特性來鑒別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探索物質更隱蔽的特性,這種特性可以從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中發現。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開展小組討論,確定出最佳實驗方案。讓學生自選器材,分組實驗,得出數據,指引學生分析數據。對于同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讓學生去猜想,它們之間可能存在著什么關系。估計學生會說:質量是和體積成正比。此時老師可以指出:質量與體積究竟是不是成正比關系,必須通過數據處理才能下定論。當學生發現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比值是一個恒量即成正比之時,不同種物質其比值將會不同,以此便可找出物質隱蔽著的重要特性,其大小是由物質種類所決定的,反映了物質種類的一種特性,這樣緊緊圍繞密度這個概念,創造情景置疑,讓學生大膽猜想,并設計實驗驗證猜想,老師善于啟發指導,當實驗探索發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也將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二、昭示物理學科學之美
物理學內容的簡單美,表現在物理學概念和規律的表達上;物理學的對稱美,給人一種圓滿和勻稱的美感,靜止與運動,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電生磁” 和“磁生電”。物理學理論內部之間的融洽展現著和諧美。依此可得,物理學授課中只要我們能夠善于發掘物理學的美,無論是簡潔美還是對稱美,這些在中學物理學中便有許多例證。物理學的美感也能觸動學生的視覺神經。
三、拓寬學生發展道路
目前,世界面臨著空前激烈的經濟與人才競爭,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應立足于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和增強學生自身的生存能力。物理學授課必須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來實施,為完成教育培養目標作出貢獻,應著力注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與創造力。在授課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這體現著一個導師的授課藝術水平。這樣做,可以獲得很多的正面效果。
1.增強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長期以來,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使學校教育失之偏頗,引向應試教育的誤區,由此形成了一整套應試機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授課要依賴于學生發展
的一個方面,忽視了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采取傳統的注入式授課方法,使授課處于老師“給”與學生“收”的單調局面,學生在學習物理學中處于被動隨從的地位,這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毫無裨益。要想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智力,首先必須使學生的大腦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我們在授課中要善于設計一些讓學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問題,讓學生思維,可以通過設計實驗情景,故事借景,習題情景,漫畫情景等激發學生思維。如在教授壓強應用之時,老師在課程的開端出示一張漫畫,畫的是一小孩陷入沼澤地里,正在下沉,情況十分緊急,但周圍又無人幫助。此時,請你為這個小孩子出主意,設計這樣一個緊扣學生心弦的情景問題,把學生引入物理學情景之中,利用學生善良的天性來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為漫畫孩子出主意,達到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目的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在授課中,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授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能夠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對我們授課思想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授課過程實際上是體現著老師與學生的雙邊性活動,學習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作為老師關鍵是要立足課堂授課的主導地位,引導啟發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有時,還要經過一段過程,使學生在設疑——質疑——釋疑的幾個反復中,逐步建立起正確的認識,要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獨立思維,要求自己想通,在學生感到自己無法解決矛盾時,老師再適時予以引導點撥,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物理學授課藝術的表現還不止以上這些,實際上以上介紹的藝術表現也包括了其他藝術形成和手段,如語言的藝術、板書的藝術等。一節課成功的授課,是各種藝術因素綜合作用的體現,真正的課堂授課藝術,應該是師生雙方配合協調共同努力達到一種和諧、完美的授課境界,它必將產生良好的授課效果。
【參考文獻】
[1]田世昆. 初中物理學授課通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 梁旭編. 中學物理學授課藝術研究.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