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程標準在我國已全面執行,隨著高中課程標準在全國的逐步推進,數學教學的理念、方式和教學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如何使學生在初中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把握落實好高中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讓剛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比較順利地適應高中數學學習,是我們高中數學教師尤其是高一數學教師應關注的問題。那么如何做好由初中數學到高中數學的過渡教學呢?進入了高中階段,不少在初中數學成績不錯的學生學習起來也感到很吃力,甚至成績急速下滑,更讓許多學生措手不及,學生急,家長急,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進入高中以后特別是數學這門學科感覺不適應呢?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數學內容的脫節,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那么這就要求教師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來做這個由初中數學到高中數學的銜接過渡教學。
首先,要做好學習內容的銜接。在作學習內容的銜接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四個問題,一是高中新課程標準是什么,二是初中新課程標準是什么,三是需要給學生補充什么,四是如何把握補充的度。
新教材中初中有很多的東西已經取消了,比如根與系數的關系、判別式、十字相乘法、立方差、立方和公式的應用等,而這些內容在高中的學習中卻是很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補充,需要什么就補什么,并且在補充時應掌握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這也是為了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其次,初高中數學教材內容安排及要求有很大的差別。 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通俗具體,多為常量、數字,題型少而簡單;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多研究變量、字母,不僅注重計算,而且還要注重分析,初中教材偏重于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就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著就是冪函數的分類問題。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立體幾何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嚴謹,對于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再者,近幾年教材內容的調整,雖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師都不敢降低難度,造成了高中數學實際難度并沒有降低。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調整后的教材不僅沒有縮小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難度差距,反而加大了。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細致周到緩和,讓學生對概念和定義的理解不要局限在初中階段,有意識地開闊學生的思維,注重培養學生對概念和定義更近一步的理解,盡量讓知識點有個坡度的掌握,讓學生有個緩沖階段。
第三,初高中數學課時安排和內容量也有很大的差別。在初中,由于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課容量小,進度慢,對重難點內容均有充足時間反復強調,對各類習題的解法,教師有時間進行舉例示范,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課容量增大,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加強,對各類型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這也使高一新生開始不適應高中學習而影響成績的提高。這也需要教師能針對其學生特點注重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注重知識點的銜接與運用,培養對知識點的靈活掌握,例題與練習要全面、要有針對性、可以一題多解,舉一反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課后練習及資料加以篩選與改動。
無論是高中課程改革還是初中課程改革,都特別強調能力的培養,因此,思想方法和數學能力的銜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而新課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要求比較高,所以到了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除了要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外還要注重學生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注重培養幾何的空間想象能力、理性思維能力、推理論證能力、數學語言能力和運算能力的提高。對剛進入高一的學生要嚴格要求,培養好習慣。如:作業的規范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考試的密度要增加,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高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后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總結的能力。思解題思路和步驟,思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思解題方法和解題規律。由此培養學生善于進行自我反思的習慣,擴大知識和方法的應用范圍,提高學習效率。加強學法指導。 高中數學教學要把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指導以培養學習能力為重點,狠抓學習基本環節,如“怎樣預習”“怎樣聽課”“怎樣練習”等等。
總之,高中數學的特點決定了高一學生在學習中困難大、挫折多。為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使他們善于在失敗面前冷靜總結教訓、振作精神,主動調整自己的學習,平時多注意觀察學生情緒變化,開展心理咨詢,做好個別學生的思想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好地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