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與課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的教育方式必須適應新課程改革。新課標要求教師與時俱進,不斷轉變自身角色。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語言教學,更要關注自身教學角色的轉換,成為課堂的參與者、組織者、研究者、評價者。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程 教師角色
新課程體系在教學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內容與任務。教師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課程知識的教授者,在教學上必然要適應課程領域的革新,必須改變自身的教學角色。因此,教師必須仔細研究,找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高中英語教學方面存在的弊端,知道該如何轉換自身課堂角色。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深入中,在實踐中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帶來了更高范圍的要求。英語教師應當因材施教,不斷革新教育方式,完美的完成自身角色的轉換,主動參與新課改實踐,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本文明確了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課堂角色的轉變方向,指出了教師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弊端,并對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角色轉換作出了一些探討。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語教師,在注重對學生語言教學的基礎上,也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不但要做英語知識的講解者,還要轉變為英語教學工作的研究者,英語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做學生英語學習表現的評價者。
一、高中英語教學的背景
新課程指出,教學活動要圍繞師生共同開展,是學生個性的構建與提升過程。課堂教學有助于課程內容的開發與生成,有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教學是師生之間進行多元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增進交流、進行多角度交往與合作的良好途徑。教學活動必須以教師為指導,引導學生不斷理解知識、掌握能力、整合過程、找尋方法、體驗情感態度,構建正確的價值觀。所以,在新課標背景下,英語教師的課堂角色應產生相應的轉變與提升,滿足學生的需要,與時俱進,適應新一輪的課程改革。
二、當前高中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角色的弊端
1.教師是英語課本知識的套用者。大多數英語教師的教案都是從教科書與教學參考書中復制過來的,教師對現成內容進行生搬硬套、胡亂整合,然后再傳遞給學生。教師忠實地傳遞課程內容,機械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使英語課堂失去新意,可有可無,無法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2.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宰者。傳統的教學課堂教師控制著一切,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絕對掌控著課堂活動。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不但主宰著學生的教學內容,也掌控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和課堂之上時間的分配。教師要求學生記下課堂筆記,然后毫無保留地死記硬背,限定學生完成一定英語訓練的時間,用威嚴來限制學生的自由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的結果是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是課標的忠實者。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都采用封閉的教學秩序,教師自編、自導、自演地重復著課堂教學活動。教學過程重視一成不變:講解新知識、重點分析、舉例論證、訓練與檢測、布置作業、大小考試。教師的工作重點是把知識講精,注重語言過程的條理性;不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行為,不主動組織學生的學習過程。
4.教師是學生英語學習的監督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不估計學生的感受,不管學生是否愛學,強迫學生接受教師的題海戰術開展學習過程,逼迫自己在無窮無盡的習題中理解知識;在繁瑣重復的訓練中苦不堪言。教師不斷督促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加大力度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開展各種形式的訓練與考試,導致學生在無盡的壓制下消磨英語學習的興趣,失去學習熱情,甚至對英語二字產生恐懼心理,導致課堂效率持續低下。
三、新課程下高中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
高中新課程中革新了教育理念,指出教學過程中應當大力加強師生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互動協作、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英語教學必須以良好的交往互動為前提。因此,英語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1.要做新課程的研究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大力強化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創新能力。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必須研究學生興趣,指導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強化自主發展,不斷研究如何教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
2.要做新課程的設計者。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理念與精神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創設高效生動的教學情境,感化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設計課程讓學生身臨其境、自己感悟,大膽質疑、敢于創新、勇于實踐;開展師生合作,共同研討,點評互評;合理安排訓練作業,引導學生自己設計研究課題進行探究;開展多種形式的小組活動、設置競賽,吸引學生參與課堂。
四、英語課堂下教學方式的多元互動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多元互動的教學情境,營造和諧友好的教學氛圍,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合理構建學生的多元化智能。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把握好學生和課本、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問題、學生同學生內部的多元互動,在愉悅的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
1.教師轉變為英語教學的合理控制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制約著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決定著英語教學質量能否順利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又制約著學生能否具有學習的積極性,決定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所以,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新課程英語教材,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準確控制課堂教學進程,讓學生時刻保持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
2.教師轉變為學生活動的倡導者與組織者。在完成既定知識的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大量搜集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生動有趣的英語材料,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料。在課后還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英語實踐活動或生動有趣的競賽活動,讓學生擺脫枯燥無味的英語語法學習,解放個性,為今后的學習積淀能量。
3.教師轉變為課堂活動的參加者。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提出,課堂教學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理解英語基礎知識,學習英語基本技能,并掌握英語交際能力。因此,英語教師應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加大課堂英語實踐活動,注重英語課堂學生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不斷參與課堂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全面認識學生,找尋學生普遍感興趣的話題,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并加以提示與糾正,不斷進行語言鼓勵示范,進而增進師生情感。并且,英語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應與學生平等相處,用愛去感化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自如的課堂情境中愛上英語學習。
4.教師轉變為學生活動的鼓勵者。根據新課標的精神,高中英語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出評價。對有突出表現或者顯著進步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鼓勵,不吝夸獎,對學生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不僅僅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時刻重視內容的反饋,認可并鼓勵學生的進步,因為適當的褒獎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高中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必須牢牢貫徹新課程理念,與時俱進,改進教學方式,大膽創新,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革新教學模式。做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堅定探索者,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實踐,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基礎上轉變教師角色,努力達到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胡小力. 現代高中英語教學案例.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2]羅明華. 高中新課程教學策略與備課指南 . 科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