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課堂上,學困生必然存在,對待學困生不能歧視,應更加關心他們的學習與成長,做到一視同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做好學困生的轉化,要觀察并分析他們的學習狀態與表現,以及形成背景或原因,并深入探究轉化方式。教師要不斷改進教育體念,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不是單純以提高成績為教學目標,切實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困生 轉化
在課堂教學中,學困生指的是智力發展正常,但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日常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成績較低,知識素養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并且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教師的重中之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善于觀察探究,找出學困生的明顯特征,探究其形成原因。要發展學困生在學習動態方面的劣勢,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手段矯正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培養其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素養。
筆者認為高中數學教學中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躍學生思維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教學,發散思維。大量的課堂實踐證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與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創造性,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具體做法有:
1.調動課堂氣氛。數學課堂的教學只有充滿了民主的氣氛,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也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抓住時機與學生拉近距離,充分了解和關愛每一位學生。不能用威嚴來束縛學生的自由發展,而應保持微笑,營造和諧美好的課堂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放松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成績。
2.合理安排數學活動。事實表明,歷來的數學家發現數學結論的過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先通過思考,作出種種的假設;然后進行反復試驗得出結論,論證猜想。這些論證過程雖然艱難復雜,但是生動有趣,具有很強的探究性,然而,數學課本中通常不能體現出來。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前備課時,應當對教材中的素材進行提煉與加工,不僅要根據課本中的知識體系設計教學環節,更要注重探究知識點產生的背景及過程。教師可以借助于現代教學手段,盡可能地還原或者模擬教學結論的產生過程,再現知識的發生過程,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生動真實。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進,讓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不斷參與課堂,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通過數學課堂的教學,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竭力幫助學生發掘潛力,開發智力,建立學習信心。實踐表明,自信是一種內在動力,可以有效驅動人進行活動,提高全面素質。教師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注重喚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爆發學困生的學習能量,釋放學困生內心的脆弱面。學生一旦有了自信心,學習的興趣也會被調動,并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尋找答案,在學習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孕育驚喜與奇跡。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格外重視學困生自信心的培養,充分發揮學困生的學習潛能。
三、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困生對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能否良好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也就是說,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時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教師要注重構建教學情緒場,讓學生在課堂上具有疑惑、焦慮、好奇、愉悅等情緒,當然愉快是基調。要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教學活動中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備課時,教師要悉心編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能發現缺點,提出質疑。讓學生不滿足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想要進一步深入知識點,挖掘更深遠的意義。使學生能及時發現教師講課的不足,并且主動指出,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2.設置課堂懸念,鼓勵思考
在每一節課的開頭,教師可以適當設置懸念,引發學生的疑問心理,激發學困生開展積極的思考活動,促進大腦活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良好地設置懸念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交流與討論,有助于學困生對新知識的追求。
3.產生認知沖突、激發興趣
所謂認知沖突,是指人當前面對的情境同原有知識層面或經驗之間存在差別或者矛盾,能有效激發人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對學困生原有的認知提出質疑,向學困生提供一個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答案,讓學困生產生認知沖突,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前引導學困生及時做好預習與復習工作,積極尋找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
由于受心理因素和社會閱歷等的限制,學困生的數學知識大多是“掉鏈”的,認知結構往往支離破碎。因此,在課前教師應當教導學困生按時復習已學知識,并預習新知識,找尋新舊知識間的關聯,在大腦中構建新舊知識的關系網。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還要結合已學知識講解新知識,逐步引導學困生善于找尋知識點的聯系,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適時地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有助于活躍學困生的思維,使學困生及時建立思維聯系,同時也能幫助其他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五、指導學習方法,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引導學困生制訂學習計劃。學困生及時作出學習計劃可以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正確安排學習時間,有助于磨煉學習意志、增強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2.指導學困生課前進行自學。課前預習是學好新知識的基礎,指導學困生自學可以提高其對新知識的興趣,增加求知欲望。
3.要求學困生課堂上專心聽課。在數學課堂上,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并運用基礎知識與技能。
4.培養學困生及時復習的意識。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環節。教師要指導學困生在課后正確地復習所學知識,理清概念,理解知識體系,形成持久記憶,并試著找尋新舊知識的關聯,做到會學。
5.鍛煉學困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這有助于引導學困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系統分析疑難點、深入剖析知識點、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利于學困生正確理解并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做到自主學習。指導學困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分析總結,學會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都一視同仁,平等地看待學生的得與失,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把每一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家人、朋友,寬以待人,切實把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落到實處。在引導其轉化時,要根據他們在不同學習階段、不同知識層面、不同教學情境中的學習表現,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課堂,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提升學困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虞濤華.高中課本中的數學基本解題方法. 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馮光庭.高中數學新課程高效創新教學法.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3]翁凱慶.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