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校的宗旨在于服務社會,適應社會的需要,本文從外貿行業的供需情況指出外貿專業學生畢業對社會的有效供給比較低,通過調研,分析了造成有效供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解決中職外貿畢業生有效供給低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外貿畢業生 有效供給 理論與實踐脫節
這些年,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中等職業教育也順勢迅速發展,不僅生源得到擴張,而且辦學規模也迅速擴大。《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即職業教育的辦學目的是服務學生,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條件,使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后能獲得就業的機會。本文將從外貿行業人才供需現狀以及中職外貿畢業生對社會的有效供給偏低的情況出發,分析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并提出對策。
1 外貿行業人才供需的現狀
中國商務部表示在2011上半年外貿增速逾26%的基礎上,即使下半年全球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中國外貿依然可以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中國商務部及相關業內專家對中國外貿市場的形勢一片看好。而實際上,外貿專業人才是集外語、網絡、物流、營銷等一系列知識體系于一身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中小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需要大量擁有外語能力的人才。
通過暑期對我校外貿專業畢業生去向的跟蹤,2011年畢業生找工作并不難,據我調研,就業率在100%,但是在就業的學生中對口的就業僅在25%,也就是在已經就業的學生中有半數以上的學生沒有從事國際貿易相關的工作,而是從事了文秘、汽車銷售、網絡營銷、酒店等工作。
從中國2010年的藍皮書中,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國外貿人才的需求量遠遠超出了外貿人才的理論供應量,而實際外貿對口就業的有效供給只占了名義供應量的一小部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短期人才市場對中職人才供需矛盾,學生對就業區域選擇的不均衡,中職學生就業能力的缺失。由于金融危機使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我國作為外貿的出口大國,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的數量急劇增加。另一特點是企業更加看重實踐經驗,壓縮成本的動機很強烈,企業不想為培訓應屆畢業生而承擔額外的費用。 所以就外貿的供需就出現了這樣的怪圈:新人沒有經驗,沒有人要;沒有人要,所以沒有經驗。
2 外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暑期對今年剛畢業的外貿專業畢業生的調研以及人才市場上對外貿專業招聘要求的了解,對外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以下主要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來展開分析:
2.1 教方面存在的問題
2.1.1 教師沒有外貿的實際經驗。教師, 大部分仍然是以書本為主,跟不上實際的變化,而且最重要的,大多外貿教師根本就沒有實際經驗,無法把實際和書本結合起來,無法有很好的課堂效果,講課就會顯得很空洞,導致學生覺得這個專業很空虛,而實際上外貿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而且還存在著有些教師一旦進入這個隊伍,就將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轉變為知識的機械化灌輸。
2.1.2 外貿專業學生沒有針對某一行業作系統的學習,缺少專一產品的知識。做外貿首先要從產品開始,如果外貿專業出去的畢業生只知道外貿流程之類的大概知識,對所謂的產品沒有了解,就無法去進行對外營銷。現在很多外貿公司不愿意招聘外貿的英語的專業,他們需要有專業產品背景的,他們覺得了解產品是第一位,非外貿的可以進行后期外貿知識培訓,況且外貿專業的知識很多與實際是脫節的,仍需后期繼續學習。
2.1.3 課程的安排不夠完善。 我們開的課程都是外貿實務及理論,函電、國際貿易基礎知識、外貿跟單、電子商務,但是關于保險、索賠等都是作為附屬內容來上的,太過簡略。商務談判課也應該要開設,即使是最初級的,最好能夠與實際結合,模擬外貿實務操作,通過在電腦軟件操作。信用證的審核修改等則應該要更系統全面的獨立出來,而不是跟別的課程結合,簡單帶過而已。目前的外貿教學忽略了很多的外貿細節,對宏觀的世界性經濟、文化知識也關注不夠。雖說外貿屬于實務,但由于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對象具有世界性和地區性,其受外界因素影響非常之大。外貿客戶國家的時差、工作休息時間、節假日安排、風俗禮儀、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政局安定與否等等都直接關系到你的工作效率和業務開展的好與壞。例如科特迪瓦5.29有耶穌升天日,利比亞周五休息而非周六日,如果在這樣的時間去聯系客戶,那只是白費時間,有時還有打擾之嫌。
商業禮儀。國際交往的時候,商業上應該具備的禮儀也是最重要的。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培訓。要是有國外客戶來中國,也好采取對的招待方式。
2.1.4 沒有根據課本的難易程度來決定課時量。例如進出口貿易實務這門課,非常重要,因為它涉及以后外貿工作的各個環節,課本中的內容很豐富,也很深入,但是由于安排的課時數少,要讓學生在一個學期時間內掌握,只會讓學生一知半解,了解個皮毛,對提高學生能力效果甚微。
2.1.5 教材本身問題,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外貿瞬息萬變的外貿發展速度。像外貿現在在上的英函,從我知道的來看,從04年到如今,教材的內容基本上沒什么改變,有些信函的內容已經相當老舊。而實際外貿行業的產品以及行業做法卻是不斷地在變化著,這也容易使學生產生不愿意學,或者學了也無法與實際銜接。
2.1.6 考試制度的缺陷,教師只是顧及理論部分的考核而忽視了實踐的強化和考核??荚嚨男问郊s束了教師的教學,一學期的時間里,學生對專業課的掌握程度如何,目前的考核方式還是非常傳統的試卷考試,以分論高低,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考出好成績,不得不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課本的理論知識上,學生學習理論而拋棄了實踐,就算只是死記硬背,只要能考出好成績,那就是好學生。這樣進一步加劇了理論和實踐的脫節。
2.2 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2.2.1 外貿專業學生缺乏實戰。外貿流程其實并不難,但是沒有接觸過,對于流程問題的理解,對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就算有部分學生想要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外貿單位去實習,但接受實習生的單位不多,很多公司,尤其是私人企業,都不喜歡接受實習生。
2.2.2 學生對考證存在的誤解。由于學生在學?;旧厦撾x了社會,所以對社會的要求基本上不清楚,所以大部分學生以為考證考出來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殊不知做國際貿易對于那些證書沒有要求,外貿企業真正在乎的是能否馬上上手,有否經驗,抑或有否自己的客戶。
2.2.3 中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不高。聽和說對一些同學來說都是問題,這將會影響將來做外貿的溝通;其次,知識面太窄,對現在的外貿形勢及一些動態沒有關注。
2.2.4 中職學生學習的態度問題。學生中一部分人畢業后根本不想做外貿,但是還是選擇這個專業,這也是目前教育存在的普遍現象,沒有學習興趣,上課的積極性就無法提高。
3 對策
3.1 教
3.1.1 教師進企業掛職鍛煉一段時間。這方面我們學校做得還是比較好的,暑假期間會開展教師下企業實踐或在校培訓,以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但是由于時間有限,雖然對教學有所幫助,但是外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不可能對整個流程或對貿易的細節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個人建議,學校應支持有渠道的教師下企業,或者學校為教師跟企業牽線,以此賺取經驗。
3.1.2 引進一些有實踐經驗的外貿高手,解決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這就涉及一個關鍵的問題,外貿企業的實務能力要求很高,理論水平也不能有問題,外貿人,有實際經驗,卻不懂怎么教學,容易導致學的東西很雜,沒有一個體系,也不愿意去教學,覺得當老師工資太低,而且在知識上,了解的不是那么全面,畢竟每個公司的情況都各有不同。所以,引進外貿高手給我們外貿專業的學生定期做講座,講一些在外貿業務過程中所碰到的一些實際案例,這可以讓學生覺得原來外貿就在身邊,沒有那么虛無縹緲。
3.1.3 系統教學某一專業。像我們紹興地區主要是紡織業為主,可以設置紡織品的課程,這方面我們學校也有在做,但是如果能夠請一些在紡織企業的師傅來給學生做幾次講座,或者讓學生實地去參觀工廠,了解產品的生產程序,這樣可以進一步拉近學生對外貿的距離,并為畢業后融入外貿工作打好基礎。
3.1.4 完善課程安排。外貿專業的英語很重要,但是不需要重復設置英語類課程,個人建議可以將英語聽說和外貿函電結合起來,而不是各自獨立的。像上面所述的外貿專業中商務談判、商業禮儀、世界各地的風俗等都跟我們的實際貿易息息相關,特別是在一輪又一輪的外貿保護主義政策下,作為外貿專業的學生理應有這方面的知識。
3.1.5 按課程的難易程度安排課時數。外貿實務的課時數,至少得上兩個學期。
3.1.6 考核制度的改革。傳統考核方式跟模擬演練相結合,充分利用已經引進的世格軟件,進行買賣仿真演練,讓學生實操演練,比如說一方為買方,另外4到5方為供應商和1到2家是貿易商,讓彼此感受真實的競爭與心理變化過程,盡管有一定的偏差,畢竟是學生,而且還有文化的差異,此舉意義主要在于鍛煉學生的銷售能力,抗壓能力,一次活動結束,角色互換,綜合幾次演練中的表現,給各個學生給予打分,計入結業分數中。
3.2 學
3.2.1 學生進企業鍛煉。紹興地區的一部分學生家庭本身就有在從事外貿行業的,可以自己找,其他學生,學校要負責跟企業牽線,或者學校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選擇一個恰當的定位,在特定領域建設專業化的品牌,和相關企業探索校企人才合作模式,諸如為企業“走出去”培養“定制化人才”,從戰略角度為企業培養“走出去”的人才。
3.2.2 在校期間,加強口語練習,并打好英語基礎。
3.2.3 關注貿易形勢,發展信息人脈。作為外貿專業的學生應當關注新近貿易形勢,鼓動學生增大交際面,為就業做好前沿準備,貿易其實是銷售,人脈信息是市場上取勝的關鍵,因此對就業的學生而言,這意味他們的定位以及以后的發展方向。
3.2.4 對于一些實在有必要換專業的學生,給予機會。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強摁著學生學習他們并不愿意的專業,實際上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
以上為本人對提高中職外貿畢業生有效供給的幾點思索和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對外貿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對相應外貿崗位的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