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提高物理教學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初中物理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分組探究實驗和課外小實驗等,只要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實驗進行有效的教學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加強演示實驗
在傳統演示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采用先準備儀器、做實驗、觀察現象、歸納出結論的步驟進行。而教材大多只給了研究的問題、實驗器材,而沒有寫出實驗方案、步驟、現象,更沒寫出由此得出的結論,為學生探索研究留出了較大的空間。所以在實際實驗教學中,應注意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要引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如九年級課本“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實驗,教材給的器材是小桌、泡沫塑料、砝碼。如果只按書中方法演示,學生似乎看得懂,但很乏味。我在上這節課時,不急于做書中的實驗,而是讓同學們拿出鉛筆(一端削尖一端平)用兩手食指稍用力壓鉛筆,然后提問:同學們有什么感覺?為什么?哪個手用力大些?如果再用更大的一些力壓,手指的感覺一樣嗎?學生根據實驗和自己的知識水平通過觀察、體會、分析得出,壓力一定時,與筆尖接觸的手多痛;而同樣是與筆尖接觸的手(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手就更痛。然后我再給學生認真去看書中的實驗,制訂出實驗方案和步驟,由幾個同學上講臺去演示這個實驗,提醒同學們認真觀察、思考,最后分析得出結論:由圖甲和圖乙實驗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有關,由圖乙和圖丙實驗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還跟壓力的作用面積有關。
教學中,可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一邊實驗一邊思考。如在演示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可先讓學生細致觀察,然后出示以下問題:①本實驗需要研究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觀察時光屏、透鏡、火焰三者的位置關系如何?②在光屏上會出現什么樣的像?③適當改變距離后像的大小有何特點?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沒有是在什么情況下?這樣做一定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重視探究實驗
根據往常經驗,有部分學生做實驗只是為了好玩,不知道要觀察什么、記錄什么,使實驗課處于無序的狀態中,還有一些女生,在實驗室里只是袖手旁觀等等,導致實驗課效率低下。為了提高實驗課的效率,我們要做到如下幾點:
1. 精心設計,規范操作,引導創新。實驗前,教師必須準備實驗所用到的器材,明確本實驗的主要目的,理解實驗的原理,指導學生設計實驗,確定實驗步驟,有必要的要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示范(或給學生先做演示),給學生感覺真正懂做了,學生也就不會光看不“玩”了。在示范過程中,要善于提問題,讓學生產生質疑、困惑、產生探索求解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興趣,規范實驗操作過程的同時,鼓勵學生創新,允許學生在正確使用儀器的前提下大膽操作(即使操作過程有別于教材所述),讓實驗過程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2. 課堂上要營造有利于探究的情境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 , 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也要創造良好的 “合作交流”的平臺。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發現、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
3. 物理實驗要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在物理學中,大部分自然事物的本質要通過實驗才能揭示。所以對于實驗的現象,對于實驗中數據的變化,要分析,要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通過數據的變化來得出概念或規則,所以探究實驗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新知識的過程。
探究實驗就是要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可以體驗實驗的樂趣,也能感悟實驗過程中的困難,使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熏陶。通過對實驗的觀察、操作、思考、分析,學生可以從中獲得非常豐富的知識與技能。
三、做好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興趣,激發創新意識,教師可以開展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多引導和鼓勵學生合作設計、動手做課外小實驗。小實驗所用器材都能從學生身邊取材,不管學生做的實驗如何,教師要多給予鼓勵和肯定。還可結合教材內容布置一些小制作,如講光的傳播時,布置學生做小孔成像儀,講密度時布置做密度計,講大氣體時讓學生制作氣壓計等。
其實實驗操作能力的高低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和學習、生活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小到手電筒的使用及修理、家庭照明電路的安裝、各類物體質量的測量,大到交通運輸和生產勞動都需要這方面的能力,如果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差,會很難適應現代的社會生活,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在物理教學中只能通過加強探究實驗教學和加強實驗探究中的交流與合作完成,才能培養出有自主能力的人才。
總之,在現代的物實驗教學中,只有在加強演示實驗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不勿略鼓勵學生的小發明,才能培養出時代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