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三,學生又面臨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如何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最后幾個月學有所獲,在中考考場上交一份令學校、家長、自己滿意的答卷,這是我們大家一直的奮斗目標。
一、要提前做好合理的計劃
(一)以課本為先,書上的內容是基礎。在掌握的基礎上,按層次補缺和提高。
(二)以考綱為主,學生的復習應該圍繞考試說明,而不用到處尋覓其他良方。
(三)綜合模擬是提高學生綜合邏輯、綜合成績的環節,學生應該多做練習、懂得總結,將自己平時做錯的題目進行整理,然后循環地做,從而形成一種鞏固。要對難題多思考分析,作業要認真完成并完全弄懂。
二、了解中考動態,明確中考要求
以新的課程標準為依據,明確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各部分內容的評價要求,確定正確科學的復習導向;以現行新課標教材為依托,以典型課文為例子,學活教材,拓展教材,課內得法,課外發展、提高,以適應當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中考命題新導向。
俗話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與其盲目復習,高耗低效,不如明確復習目標,有的放矢,少走彎路,做到低耗高效。把握考試內容、重點、范圍、題型以及各部分的考查要求,開展有計劃、有條理、有針對性的中考語文總復習。
三、復習階段劃分“三個輪次”
第一輪復習:大約用三個多月時間。堅持“緊扣教材、夯實基礎、高密度梳理、構建教材知識網絡”的原則,全面系統地復習掌握初中階段所學知識。教師在這一輪次的復習過程中必須突出“三個重點”:即突出各冊教材中的重點單元以體現整冊教材的學習要求;突出各單元的重點課文,呈現單元重點知識;突出每篇課文的學習重點,強化訓練,牢固掌握。
第二輪復習:近兩個月時間。采用專題復習的方式,針對中考試卷的結構和主要題型分布劃分復習專題,也可以再根據知識考點分布把一個大知識專題劃分為若干個小知識專題,保證課時的復習針對性。實際操作中教師要做到“三抓”:抓專題中的基礎知識點,抓專題中的重點、難點,抓命題的側重點、高頻點,抓專題與專題之間的知識銜接點、聯系點、創新點。
第三輪復習:5月中旬到中考,20天時間。全方位模擬演練,訓練學生的綜合應試能力,把握中考題路。教師通過選擇或編擬具有導向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模擬試題,供學生訓練,再講評分析,歸納各類題型的考查點、命題思路和答題方法,從中獲得中考的有效信息,訓練多角度解題的能力和應試技巧。
四、要明確每個階段的復習重點
(一)應當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復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1.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要真正弄懂。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鍵字,以防“口是手非”。4.規范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范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二)應當突出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1.閱讀
(1)明確閱讀的基本思路和步驟。閱讀的程序步驟概括為:整體感知→梳理文脈→篩選信息→代入問題→確定范圍→前后推敲→磨煉語言→得出答案。
(2)在閱讀訓練中要求學生努力做到五個“準確”。即準確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準確理解詞語的語境義,準確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準確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準確領會文章的寫法和特點。
(3)提供一定量的閱讀材料,進行必要的訓練。閱讀經驗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閱讀步驟的具體操作質量往往依賴于正確有效的閱讀經驗。而閱讀經驗的形成確實要有一定數量的閱讀和有質量的思考。同時在一定量的閱讀訓練中可以通過對自己的答案與標準答案的反復比較思考,糾正自己的思路偏差,修整完善自己的思維。閱讀材料要精選,試題要有思維含量,不要追求做得多。
2.寫作
(1)學生要學會積累。可以把平時得分高的文章和一些看到過的范文收集起來,并適當作些記憶。
(2)看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并進行背誦很有必要。當然,背的過程中用不著一字不差,關鍵是體會其中的語境、語感。
(3)還需要在作文結構上進行訓練,特別是開頭和結尾的訓練,這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因為在60分鐘的作文時間里,學生要寫出有新意的文章存在著難度,所以首先要做到規范。
(4)還須要求學生經常瀏覽報紙雜志,搜集新鮮的寫作素材。使考場作文有鮮活的時代氣息。
總之,如何搞好語文復習,是一項教學藝術。只要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扎扎實實搞好語文復習,相信同學們的語文能力一定會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