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探究 低年級 數學 能力 途徑
《 數學課程標準 》強調,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是數學活動的本質和目的決定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角色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創設一個廣闊的空間,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下面,就本人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做法與心得,淺談數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
“學習的最好興趣是對所學習材料發生興趣”,興趣愈濃,求知愈強,參與意識就愈高。求知是支持、推動學生認識事物的巨大內在動力,是參與學習的前提。
在引導學習新知時,教師借助兒童生活背景創設“問題情境,或自學生疑”等激發“我要學”的興趣愿望。如學習“十幾減9、減8”的退位減法時,借助投影出示購物情景(小動物買鉛筆、買蘑菇),接著提問:你們看見了什么?誰能根據畫面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嗎?你又是怎樣列式計算的?為什么?一下激發和調動學生探索知識與創新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主動性,說出許多生活中類似情景,還說出好幾種解題方法。可見,創設情景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且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事實上,生活中這些活生生的事例很多,只要仔細留心,分類刪減,就能找到喜聞樂見的事例,令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增,事半功倍,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問題,是創新學習的關鍵
“憤悱”是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常常表現的一種積極思考狀態。這時需要老師點撥促思,可以通過討論、交流合作活動激活學生。如人教版4冊,四位數減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3000減628,有的學生感到這樣的算法算起來很麻煩,而且也容易出錯,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們能不能不退位減?”學生又自答“怎么可能。”我給予表揚:“問得好,可以不用退位減,但要看你是怎樣想的?又不用退位又能夠減。”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學生各抒所見,特別活躍,主動探究,最后得出一個較為合適的減法。豎式:即: 2999減628等于2371 2371+1=2372, 結果等于2372。
就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只需要輕輕點撥,學生的智慧就亮了起來,他們就能大膽地提出問題,積極、主動的思考,然后創新地解決問題,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開放題,是提高創新思維的途徑
數學開放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在數學教學中,設計開放題是給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學生學習上存在差異,思維上都有自己的個性,對同一問題,學生就有不同看法,開放題適宜各盡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創新思維。
如:找規律填空: 50以內的數,學生很快找到幾種填法,(1)可以按數的順序填 (2)可二個2個的數著填 (3)可五個5個的數著填 (4)可十個10個的數著填。有大部分的學生能找到4種填法。又如,開放性應用題,“有36個蘋果,18個梨。 ?”讓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有的提出比多比少的問題,也有少數學生只會提出兩數求和問題。可見,同一內容,同一條件,可提出不同的問題,這就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不僅提高了建議者的數學水平,整個參與者也是一次難得的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的好機會,對整個班級的學習很有益處。
四、抓本質,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學習的本質,在于運用,而低年級學習的本質,就是為下一步學習更高一級知識文化打基礎。將高度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形象化、趣味化,固然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但要真正地解決問題,適當地講解一些數學在各行各業的具體應用,尤其是軍事、建筑、服飾、電游等學生們感興趣的東西,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一些比較聰明的學生,在做好形象化解釋的同時,對一些公式、定理、命題、口訣做一些本質的解釋,讓學生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甚至可以根據個人記憶特點、方言諧音、個人愛好、特殊敏感性詞匯等實際情況,自己改造公式、口訣,效果也很好。
五、結束語
實踐證明,在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問題的關鍵給予點撥,給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并正對不同素質的學生,因材施教,進行不同方法的啟發與引導,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