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育出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是教學的目的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在語文教學中更要轉變觀念,把培育學生的創造力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學生時要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并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有利的環境,培育創造性人格。中學生的語文教學更要重視創新,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才是社會的需要。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創新力 培育 思維方法
中學生是將來參與國際競爭的中堅力量,綜合國力的競爭是21世紀世界發展的重要特征。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必須重視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而民族創新的關鍵在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如今,創新教育已成為國際教育界很時尚的口號,全球都在為培養創新性人才做努力。近年來,創造性教育也引起了我國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改革傳統的人才模式,必須把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放在首位,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發展和培養中學生的創造力,應當是中學教育中的最高目標。作為中學基礎學科的語文學科,更應該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一、教育學生要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
必要的知識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條件。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過程,他首先要繼承前人的知識經驗,重復前人走過的道路,然后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教育好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諸如:字、詞、句、語法修辭、文學常識和表現手法等。 并以此為依托, 形成科學的系統的觀念, 發展自己的思維力與想象力,培養創造的勇氣與自信心。但這并不是只要有知識就能擁有創新性。發揮創新力的核心,在于如何用知識。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知識和經驗僅僅是創造力發展的根基。要求學生既立足于知識,又能擺脫舊有知識的束縛,大膽提出新穎、獨特的方案。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基礎 知識的傳授和創造力培養結合起來,同步進行。
二、培養創新性人格,創造有利的環境
1.保障學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
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有利于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兩個基本條件。在一般情 況下,具有較強創造性的學生常常會具有偏離文化常模的傾向。如果 教師能夠給予他們充分的容忍和有力的支持, 那么這些具有較強創造性的人就會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他們就不會產生偏離常模的危機感,也就不必為自己創造意識而設防,從而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意識別兒童的創造性才能,支持他們用 不同尋常的方式去理解文章,能容忍他們對于權威專家的懷疑,并因 勢利導,運用一些能促進其創造性發展的特殊方式進行教育。
2.擁有強力的好奇心,去除怕犯錯誤的害怕心理
好奇心與創造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好奇心既是發明創造的源泉,又是創新性活動賴以進行的主要動力。因此,讓學生擁有強力的好奇心,就能促進他們對創新性活動擁有濃厚的興趣。從而促進其創造性活動的進行;相反,阻止和壓抑他們的好奇心,就會使其探索活動受挫,從而不利于其創造性的發展。
3.給學生的學習留有余地,提供發展創新力的空間
在教育活動中,要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他們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以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學得既快又準。那么,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具體體現在:(1)給學生留出一 定的時間讓他們從事一些具有獨創性的活動;(2)在課程內容安排上, 應注意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3)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抽象邏輯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的培養應結合起來加以訓練。 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應結合訓練等。(4)支持最先創新。允許并鼓勵學生在自由探索的學習活動中提出自己獨到的看法,并予以積極的引導。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支持學生與有創造性的人交流
創新精神是指人們在創造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心理狀態,它的含義十分豐富。從個體的心理層面上看,主要指與創造活動密切相關的人格特征。如獨立的性格,堅韌的毅力及和諧的情感因素等。創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創造力水平的高低,人格因素是取得創造性成果的極重要的決定因素。智商高,知識淵博而無建樹的人,其創新精神都不如成功者。
5.培養學生的耐心和毅力,開發學生的獨立性
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特別要重視發展學生性格的獨立性。缺乏獨立性的人, 往往人云亦云, 思維缺乏靈活性、創造性,遷移能力差,創造力必然低。 同時, 創造性活動要求個體能夠容忍長期得不到反饋和回報的模糊狀態,這是需要毅力和耐心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得到最終的滿意結果。反之,在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就容易退縮和動搖,這些都會阻礙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因此,性格的獨立性,恒心和毅力的培養和鍛煉,也是創新力培養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獨立思考,去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意志努力的任務,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獨立性的發展和韌性與耐心的提高。
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創新性思維方法
創新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使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以發展其創新性思維能力,將有助他們創造力水平的提高??梢酝ㄟ^類比推理,能拓寬思路,使不熟悉的變為熟悉的,使抽象的變為具體的。 將創新的對象擬人化。 以具體的事物來標計抽象的概念。以此物體表現另一具有共同點的物體。
從已有事物或問題的完全對立的角度來思考,以創造性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事物之間常常是互為因果和具有可送性的。 因此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能使問題解決產生突破性的進展。與課文形成對立思考,以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思考者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開闊地面對問題,以期獲得創造性的成果,其本質就在于突破日常經驗中所形成的思維定勢。形成多向性的理解,產生不同于作者本意的新寓意。運用發散思維,反向思考, 分合思考等都有助于創造力的開發。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力。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圍繞“學”而不是“教”展開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和主動進取的精神。把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培養結合起來,才能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開拓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榮生.語文教學內容重構.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