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加強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可以說意義深遠重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推出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會要求和促進大學生價值觀內容的創新。
【關鍵詞】大學生 價值觀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加強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意義深遠重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推出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時,也必然會促進大學生價值觀內容的創新。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缺失
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由于當代大學生是20世紀80、9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他們在家享受著來自父母等多方親屬的寵愛,在學校接受的是以追求高分為目的的應試教育,這些使他們在步入大學以前缺少參與真實生活的機會,由此導致他們在價值觀上的缺失。
(一)理想、信念觀的缺失
當代大學生所接受的是應試教育,他們僅僅滿足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死記硬背而不是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同時,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要求實效,速效,這就在校園內形成了一股強勢的實用主義;此外,改革開放也帶來一些腐朽、消極的東西,這些東西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建立造成了負面影響,甚至使一些大學生完全丟失了理想信念。
(二)愛國主義價值觀的缺失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當中,愛國主義常常被歸結為對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但真正的愛國并不能僅僅停留在樸素的情感上,而應該成為一種理性的行為。相對于要成為有正確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的有為青年的目標而言,大學生的愛國情感還遠遠不夠。
(三)社會本位價值觀的缺失
如何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最深刻地反映了價值觀念的核心內容。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不少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在處理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偏重個人,片面強調個人利益的實現。
(四)榮辱觀的缺失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行為與社會公德意識不容樂觀,在道德價值觀上,他們對作為社會主義道德核心的集體主義、大公無私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行為規范缺乏深刻的認識,有崇洋媚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等傾向。
大學生價值觀的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環節中的教育內容,不可否認的還存在著一定缺陷。
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內容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內容缺乏與深層次理論的銜接與運用
可以肯定地說,大學生反感、逆反的不是價值觀本身,而是那些膚淺的教育內容,那些深刻的寓于哲理思辨的教育內容是不可能受到排斥的。大學生并不是頑石,他們是善于吸收新思想、新知識的群體。因此,高校的價值觀教學內容應當追求深刻,避免膚淺。
(二)缺乏全面性,價值觀教育與德育內容沒有全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價值觀本身就是從各種具體的價值觀念抽象出來的。因此,高校價值觀教育不應當也不可能脫離與大學生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必須將傳授社會主義價值觀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成才觀、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婚戀觀、擇業觀、消費觀、榮辱觀等相結合,而這些內容恰恰都包含在德育教學內容之中。
(三)學校教育與社會現實存在的脫節影響了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校園內與校園外的價值觀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反差,校園內的長期教育效果往往被校園外的短期誤導所抵消,這種凈化的環境教育使大學生缺乏處理現實生活的能力,造成他們主觀判斷的失誤,對其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內容
(一)實現教育內容與深層理論的銜接,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
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從德育、哲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系統性地有層次地進行教育,使經典著作注入德育教材。要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
(二)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
大學生的價值觀是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形成的對客體價值的認識、它支配和影響著大學生在實踐中的決策過程和行為選擇。所以要使大學生自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要讓他們了解社會主義這一嶄新的社會制度發展的歷史和所遇到的挫折,以及我們國家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采取的措施和付出的努力,這樣大學生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轉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
(三)強調社會價值的實現,加強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當前,要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就必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今日的大學生就是明天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只有加強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才能使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奉獻自己的青春。
(四)實現價值觀教育與德育教育內容的統一,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高校價值觀教育不應當也不可能脫離與大學生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須將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成才觀、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婚戀觀、擇業觀、消費觀、榮辱觀教育相結合,而這些內容恰恰都包含在德育教學內容之中。
【參考文獻】
[1]劉振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第1卷第1期.
[2]辛志勇,姜琨. 論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人民教育,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