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教育與各學科的教學息息相關,各門學科、各個領域都要滲透和貫穿德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發揮教育機智,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在組織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和有目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外語的同時收獲人生成長的非智力因素。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德育教育 注重滲透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它既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更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因此,進行德育滲透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結構、認識結構、情感結構,運用正確的心理策略,從教學實際出發,運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積極學習的心理需要。克氏后方法理論告訴我們, 教學方法不拘一格,靈活多變,其宗旨是以語言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游戲、唱歌、比賽、表演等教學形式,采用生態課堂、任務型教學法、整體教學法、折中法等,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的精神和能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英語教學是啟蒙階段,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是一種不自覺的過程,要靠老師的滲透和培養,主要通過示范、模仿、運用,使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從而逐漸領悟語言的內在聯系。掌握英語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英語的良好習慣,把“聽”放在首位。我經常教育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和同學講英語,回家后反復聽錄音并跟讀,積極參與課堂練習,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講英語的習慣,朗讀和背誦的習慣,書寫規范整齊的習慣,運用語言交際的習慣,課后復習的習慣等。良好的語言習慣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個重要開端。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三、注重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德育,就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例如,我通過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Good night!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You’re welcome! Sorry. Please! Excuse me! Goodbye! 等口語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又如,我在教學“What’s the time?”時,同學們用新的句型It’s time to get up. It’s time for class. 來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并珍惜時間;在教“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時,讓學生懂得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應該保護動物;在教“How much is it?”時,教育學生愛護錢幣,人人有責。這時知識的講授、學生的交際練習,實際上成為德育滲透的載體,達到了教育、教學融于一體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組織教學活動,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
寓德過程以課堂教學為渠道,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 以學習情趣為主線,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向學生滲透德育。比如,我會在復活節、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節日里組織文化游藝活動,有針對性地讓學生了解各國節日風情和文化習俗。又如:在學習“What’s your number?”時,我設計了“我是運動小能手”的比賽場景,培養學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在學習“How’s the weather today?”時,我設計了“我是天氣播報員”的活動,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在學習“I love my mother.”時,我設計了“我給布娃娃當媽媽”的游戲,讓學生體會媽媽的辛勞,懂得母愛的偉大。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將德育融匯其中。
總之, 小學英語教師應提高學科德育的自覺性, 憑借教材的內容進行設計,靈活地找到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的最佳方法,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之中,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使英語教學既向學生傳授了語言知識和技能,又成功地滲透了德育內容,使每一個學生在求真, 求善, 求美的過程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