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越發受到廣泛關注,但其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所占比重較少,筆者結合廣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特點,就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學校體育教學的意義、構思及教學方法進行探討,為做好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提出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學校 體育教學 民族傳統體育
民族傳統體育是指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的民間體育活動,帶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點。2006年,國家民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應當充分認識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民族傳統體育是群眾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開展群眾性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發掘整理和研究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鼓勵各地選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項目,加大民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力度?!睆V西擁有11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8.3%,各民族均有豐富多樣的傳統體育項目,因此,如何將這些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學校體育教學,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們每個民族地區體育工作者應思考的課題。
一、將民族傳統體育引入學校體育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民族傳統體育集趣味性與娛樂性于一體,能吸引學生興趣
體育課的重要理念之一即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只有對所學的教學內容感興趣,才會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運動愛好和習慣才會逐漸形成。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學多為一些競技類內容,相對枯燥乏味,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在被動地學習。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則集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能寓教于樂,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到鍛煉技能。以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板鞋競技為例,在跳板鞋舞時,步伐豪邁且粗獷,充滿力量與活力,上肢動作豐富多彩,可手持花傘、彩扇、繡球、綢帶等裝飾物,配合各種花樣的舞步動作,邊走邊舞,這些,都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眼球,給學生以耳目一新之感,自然學習興趣濃厚。而且,板鞋競技強調手腳協調,通過板鞋舞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人體的力量、速度、柔韌、耐力等素質,還可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達到很好的鍛煉目的。
(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簡單易學,具有廣泛性和可接受性
民族傳統體育來源于人們的生產勞動,貼近生活實際,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簡單易學,人人都能參與,將其引入學校體育課堂,同樣易于被學生接受。以珍珠球為例,一些身體相對弱小的學生打籃球時往往無法將球投到籃筐,因此為免遭到其他同學嘲笑,往往對此類體育活動敬而遠之,而珍珠球球輕體小,且在基本技術上沒有嚴格要求,不會出現打籃球時的尷尬,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壓力,從而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覺鍛煉。
(三)能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
我國有56個民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眾多、內容豐富,據中國體育博物館和國家體委文史委員會資料顯示,在我國流傳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達977種(項),涵蓋了力量、速度、技巧和智能等類型。以廣西為例,常見的民族傳統體育便有板鞋競技、扁擔舞、舞龍舞獅、竹竿舞、螞拐舞、銅鼓舞、搶花炮、打篾球、拋繡球、打陀螺、珍珠球、爬坡桿、高腳馬、射弩、竹連球等。民族傳統體育不但內涵豐富,外延寬廣,且規則簡單,開展條件不高,將其引入學校體育教學中,既能彌補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器材設施不足等缺陷,又能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技術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放射性地帶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技水平的提高。當前,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單項比賽每年都舉行,因此,積極培養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意義深遠。
二、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引入學校體育教學的構思
(一)納入計劃、制訂相應的教學大綱
要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學校體育教學,先要把適合本校特點的項目納入教學計劃,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合理調整,給已選擇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規定一定學時,確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二是各學校在納入教學計劃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本校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訂相應的教學大綱,或制訂相關的教材,先在小范圍內實施,繼而全面推廣。
(二)選擇適當的教材內容
既要注重當前的身體鍛煉效果,又要將現實與未來結合起來,適應長遠培養目標的需要。如:陀螺、高腳競速、捧跤、射弩等項目規則完善,流傳廣泛,且能夠達到一定的運動量,對場地設施的要求也不高,在學校易于開展,適合于不同層次學校體育教學。
(三)培養少數民族體育師資
要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正常而有效地開展,師資是關鍵,各學校應將民族體育內容列入專業必修課程,為各級學校提供合格的專門教學師資源。
(四)建立相關學生社團
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學??梢劳袌龅仄鞑脑O施等硬件及人力資源等軟件的優勢,建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生社團,既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又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學校的開展。同時,學校體育教師可發揮專業優勢,幫助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待社團發展成熟時,可走出校門,與其他兄弟學校交流、切磋,擴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影響,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三、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方法思考
(一)游戲教學法
民族傳統體育主要從普適性、自娛自樂的消遣性及游戲性等方面迎合民眾,蘊含豐富的游戲成分,因此,可運用游戲法進行教學。教師可根據教材形式、內容及學生掌握的情況,適時、適度地將教材內容以游戲的方式加以呈現。以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搶花炮為例,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對項目規則進行一定的修正,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為原則,以競賽的要求明確游戲的規則,使游戲有章有法。通過游戲競賽改變了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其技術、戰術的運用也會隨著游戲競賽的次數而日趨成熟。但在運用該教學法時要注意時機,以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競技戰術后實施為宜。
(二)競技教學法
民族傳統體育無論是個體的或是集體的項目,競技、競爭因素均充斥其間,構成了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強勁動力。深挖并發展民族傳統體育中的競技、競爭因素是學校體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激發學生競技能力的培養、競爭精神的塑造是保持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不斷前進的根本。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更多地采取競技方法,從每個技術細節的學習,到完整技術的運用,都應盡量以競技的方式讓學生練習,以保持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特征。還是以搶花炮為例,對抗競爭是該項目的靈魂,技術戰術如不加以對抗處理,將毫無實戰應用價值,教學中技術、戰術練習應以適應比賽的要求為依據,對抗程度可依據學生具體情況逐步加大。
(三)娛樂教學方法
該教學法要求教師事先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將教材內容劃分為不同的“娛樂因子”,各因子務必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然后教師將各個“娛樂因子”有機地聯合起來,以“娛樂框架”的形式整體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健的體驗和情的陶冶。該方法不是一味地討好學生,也不是單純用表演博得學生瞬間的歡笑,而是要通過學生一定的努力,在達到美、健、情的境界時發自內心的愉悅之情。教師為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必須將教材的內容與民族文化的精髓有機聯系在一起。
(四)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各項目的技戰術大相徑庭,要注意根據不同的項目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小群體或小集團”教學法、“感悟”教學法、骨干充當“小先生”互教互學教學法等,從而使學生既能盡快地掌握技術和戰術,又能相互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許中華.廣西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現狀及其發展策略研究.
[2] 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9.
[3] 劉興江.融民族傳統體育于現代體育教學中[J] .素質教育論壇,2010(1):140.
[4] 王光,張秀萍,徐春毅.新時期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之路探索[J] .體育文化導刊,2008(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