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題庫的建設是課程考試改革的根本和主要因素,在信息化全面應用到高等教育領域的情況下,如何做好題庫的建設是擺在高校教務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就基于信息化的高校題庫建設的意義、方法、目標及難點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 題庫建設
目前,各高校普遍認為考教分離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考教分離能否順利實行和達到預期目標關鍵在是題庫建設,沒有高質量的題庫用于考試,沒有詳盡的符合教育測量學理論的考試分析報告,就無法起到對教學的反饋和診斷作用,也就難以達到教考分離的目的。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教學工作中的頭等大事,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進行教學改革、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手段改革等措施以外,課程考試改革也是重要措施之一。題庫的建設是課程考試改革的根本和主要因素,在信息化全面應用到高等教育領域的情況下,如何做好題庫的建設是擺在高校教務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就基于信息化的高校題庫建設的意義、方法、目標及難點進行探討。
所謂題庫就是以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為依據,按照一定的規范編制、收集的有相當數量和較高質量、附有試題屬性參數,并經過分類編碼的大量題目的科學集合[1]。在傳統考試過程中比較注重考試和試卷評分這兩個環節,往往忽視命題的規范性、客觀性和科學性,考試命題工作是教學質量考核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同時,傳統的命題方法主觀性較大,對教學質量考核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影響較大,建立一套高質量的題庫對于課程教學的評價和管理方面有著重要意義,有利于發揮考試這一教學環節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作用。
一﹑題庫建設的難點
(一)題庫中的試題參數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值,只有根據考試結果不斷地修正才能發揮其效用,而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大面積的網絡考試,那么試題的參數就無法做到根據歷次考試結果及時修正。
(二)現已存在的試題根據系統要求再次編輯是一項比較繁重的工作,在實際過程發現試題輸入的準確性較差,審核難度大,個別專業課程中一些特殊符號的錄入比較繁瑣。
(三)利用題庫系統組卷時,個別非主干課程在設置好整張試卷難度系數前提下,因為題庫量較小往往會出現無法組成滿足要求的試卷的情況。
(四)題庫建設是在教材的基礎上建成,隨著新的教學計劃實施和新編教學大綱及新版教材的使用,新教材內容有增刪,部分知識點的提法有變化,原題庫中的已老化試題如何管理和更新[2]。
(五)部分課程題庫結構不夠科學,個別教研室原有題庫本身就是側重于某些章節和知識點,入庫后發現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題目數量明顯不足,出現的重復率較高。
(六)教師自身教育測量學知識薄弱,教師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但是教育教學及考試評價方面的專業化水平不高,對于試題屬性的各項參數定義的比較隨便,造成試卷分析出現較明顯的偏差。
(七)教師過分依賴題庫系統的分析功能,忽略了自身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客觀分析。
二﹑基于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校題庫建設的優勢
通過計算機將試題按照特定的編排規則和組織形式進行整理和存儲,并利用其實現題庫管理、智能組卷、標準化測試、考試結果的統計分析等功能是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校題庫建設的主要形式。
傳統考試方式下存在著組考工作量大、周期長、反饋信息的能力較弱、考查點不明確、考前泄題、試卷分析無法開展等問題,具體問題包括:
(一)組考工作量大。每年教務部門負責考試的科室不僅需要為課程考試安排考場,還需要印制大量的試卷。對教師而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找試題、拼試卷,并就制卷過程還需要找領導簽字增加了教師額外的工作負擔。
(二)周期長。考試結束后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給出考試結果,很難開展對試卷的講評和科學的分析,極大地銷弱了考試這一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用。
(三)從試卷卷面反饋信息的能力較弱。因為前期的組卷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對成績的分析大多是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成績分布等表面層次上,難以統計出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教師教的情況,因此不能正確地反應實際教與學的情況。
(四)在某些教師認為,學生的考分高低與教學水平高低相關,因而致使一些教師在復習時劃范圍,劃重點,透漏考題;同時教師在出題時常常會側重于課堂講授的內容,忽略了整個教學大綱的學習要求。
(五)在上述情況給出的課程考試試卷,會導致部分學生容易取得高分,影響對教學整體效果的實際評價。
(六)考試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分數貶值。
針對上述情況,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校題庫則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和網絡的傳輸特性,將試題按一定程度索引編排而成,同時具備了貯存、鑒定增刪、抽取試題和組成試卷等功能,基于題庫考試則具有客觀公正性,為實現高效、準確的無紙化測試,考核手段的多元化和現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嚴格控制入庫試題質量的前提下,題庫內的全部試題都具有標準統一的技術參數,便于按照一定的科學程序,按試題已有的技術參數挑選試題,優化組合成內容、性質、難度等各不相同的試卷,使試卷符合預定的各項質量指標,保證考試的信度和效度。
(2)基于計算機題庫系統依據事先制訂好詳細的命題計劃,教師的組卷工作壓力大大減輕,只需操作題庫系統就可以產生高質量的試卷。若是同時開展網絡考試就能顯著減輕教師的考務工作負擔。
(3)題庫試題具有動態優化的能力。試題進入題庫后不會一成不變,會隨著學科發展,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完成自我生長,包括自我更新、自我淘汰等過程。每次考試后,題庫與考試系統會為每一道試題計算出難度、信度、區分度等教育測量學指標。隨著考試使用次數的增加,這些指標逐步趨于穩定、客觀,根據設置好的更新和淘汰標準,逐步實現試題的自我生長,動態優化。
(4)建設網絡題庫和實施網考,有助于加強考風建設。由于網考對考場和考生的監控環節很多,學生作弊的幾率大大下降。這樣迫使學生認真復習,放棄作弊念頭,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5)題庫系統對成績的教育測量學分析比較完善,可以提供多種詳盡的考試分析報告,對教學的反饋和診斷作用也能夠落到實處。
題庫建設是推動教學改革的一種重要手段,是高校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利用計算機數據庫技術,開發試題庫管理系統,可以達到試卷的自動生成,信息全面快捷的查找和方便的管理操作,對考試結果自動分析,大大節省了教師組卷時間,提高了考試效率和效能,并且為學校的教務管理提供了較好的管理方法,能夠充分地實施考教分離,提高了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
題庫建成之后,根據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做好題庫管理工作,不斷地更新和完善,以實現題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光揚. 教育測量與評價.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37-342.
[2]劉靜. 關于高校試題題庫建設的若干思考.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9: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