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具有模糊性以及結構上的多層次性使得多級模糊綜合評價為教學效果的測評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運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測定教學效果,關鍵在于教學效果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關鍵詞】教學效果 多級模糊評價 指標體系 權重
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往往是難以令人滿意,這主要來源于教學活動本身的高度復雜性。高度復雜性主要來源于影響教學活動因素眾多且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容易產生新的屬性——模糊性,通常模糊性問題應用模糊方法來解決,同時教學效果的構成具有多層次性,這樣可以借助多級模糊綜合評價來進行探討。
一、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多級模糊綜合評價常用來解決多個帶有模糊性的因素,且因素之間又具有結構上的多層性的問題。
有關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建立如下:
(一)建立因素集
因素集是評價對象各個因素組成的集合。設因素集為U={ U1,U2, ,Un },同時因素集可以按照因素的某一屬性分成若干組Ui ={ U1i,U2i, ,Uni }。i=1,2, ,n。
(二)確定評價集
評價集是考核者對評價對象做出的眾多評價結果所組成的評價級別集合。設V={ V1,V2, ,Vn }。
(三)建立因素權重集
設因素權重集A={ a1,a2, ,an }。再設因素權重集針對該因素中的某一屬性的權重集是Ai={ ai1,ai2, ,ain }, i=1,2, ,n。
有關權重的確定方法常見有Delphi法、AHP法、熵值法等。
(四)進行一級模糊綜合評價
可設一級模糊綜合評價的單因素評價矩陣為:
這樣第i類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價價為:
其中公式中的“ ”為模糊矩陣的合成算子。
(五)進行二級模糊綜合評價
二級模糊綜合評價的單因素評價矩陣,應該為一級模糊綜合評價矩陣,因而有:
于是,二級模糊綜合評價為:
如果子因素集Ui按照其某一屬性仍含有的次子因素,可將Ui再劃分,從而形成三級模型。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這樣依次繼續劃分下去,展現出因素結構上的層次性。而在作評價時,是從最后一個劃分的最底層的因素開始,一級一級往上評,直到評到最高層。
二、教學效果綜合評價的多級指標體系
教學效果主要是教學給學生所帶來的直接或者間接影響。這種影響是相當廣泛的、多種多樣的。因此,為了有效地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人們常常對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的分類,從不同的角度把教學效果分成相互關聯的很多種類。每一種類中又包含了許多不同的變量,這就形成了教學效果的多層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各個變量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本文把教學看做一個教師、學生、社會三維一體的動態溝通過程,于是教學及其效果衡量的所有指標可以歸納為老師的教、學生的學和社會的評。具體的結構如下:
三、教學效果模糊綜合評價
根據上面建立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和教學效果綜合評價體系,現在進行教學效果的模糊綜合評價。
(一)建立教學效果綜合評價因素集
設U={老師的教;學生的學;社會的評}。將U={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社會的評}分為三組:U={ U1,U2,U3 },即U1={教學的態度;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U2={學生的認知;學生的感受;學生的技能};U3={口碑;聲譽;數量指標}。
(二)根據教學的特性,這里采取與評價學生相同的評價體系,即用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來評價。因此,V={ V1,V2,V3,V3 },其中,V1表示優秀;V2表示良好;V3表示及格;V3表示不及格。
(三)建立教學效果模糊綜合評價的權重集
設因素類權重集為:A={ a1,a2,a3 },再設因素權重分別為: A1={ a11,a12,a13 };A2={ a21,a22,a23 };A3={ a31,a32,a33 }。
現采用Delphi法(專家調查法)確定權重,經過專家調查結果的統計,得出各因素的權重為A={ 0.20,0.35,0.45 };A1={ 0.30,0.42,0.28 };A2={ 0.20,0.50,0.30};A3={0.30,0.30,0.40 }。
(四)進行一級模糊綜合評價
現在采用問卷調查法,分別請老師自己、學生、同行及領導對單因素層的各個指標進行評價(打分或投票),對評價結果統計后,得出如下的三個評價矩陣:
(五)進行二級模糊綜合評價
顯而易見,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時的單因素評價應為相應的一級模糊綜合評價。因此,二級模糊綜合評價的單因素評價矩陣應為一級模糊綜合評價矩陣。這樣總單因素評價矩陣為:
(六)綜合評價結論
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級應該是良好。因為在最終的矩陣中,0.297是最大數,而0.297對應的評價等級恰好是良好。
【參考文獻】
[1]胡寶清. 模糊理論基礎. 第一版.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23-258.
[2]謝季堅,劉承平. 模糊數學方法及應用. 第一版.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113-208.
[3]孔玉生. 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模糊評價.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