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它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又是化學中發散思維與輻分思維的辯證統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學思維之處在于它發揮了人腦的整體工作特點和下意識的活動能力,發揮了化學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的作用。
我在化學教學中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一點初步嘗試。
一、 創設情境,實驗設疑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在講鋁這一章Al(OH)3一節時,課本強調Al(OH)3具有兩性,在制備Al(OH)3時加入適量NaOH,若過量則得不到Al(OH)3,如何體會好適量的含義,及在什么環境下Al(OH)3能穩定存在呢?選擇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甲、乙兩人都欲制Al(OH)3,所用的試劑相同,即用同一瓶的NaOH溶液和同一瓶的Al2(SO4)3溶液,不同的是甲往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加入Al2(SO4)3,乙往盛有Al2(SO4)3溶液的試管中加NaOH溶液。問最后誰能得到Al(OH)3?對這道題學生的答案開始都是一樣的,乙能得到Al(OH)3,對學生的答案,不急于肯定,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在操作中觀察到甲的現象是這樣的:先出現白色沉淀,振蕩試管沉淀消失,當這種現象重復數次后,再加入Al2(SO4)3溶液出現的沉淀無論怎樣振蕩試管都不消失了,而且隨著Al2(SO4)3溶液的繼續加入,出現的沉淀越來越多。觀察到乙的操作現象是這樣的:隨著NaOH溶液的加入出現沉淀且振蕩試管不消失,但隨著NaOH的增加,沉淀逐漸溶解,且NaOH越多,沉淀溶解的就多。直到最后沉淀全部溶解,再也無白色沉淀,毫無疑問,實驗現象與原有答案相反,每個人的大腦都出現了一個問號,這時老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實驗現象并作出解釋:甲、乙開始出現的沉淀是因為:Al3++3OH-=Al(OH)3,但甲的試管中盛有NaOH,為強堿性環境,故生成的Al(OH)3沉淀又溶解即發生了Al(OH)3+OH- =AlO2-+2H2O的反應;乙的試管中盛的是Al2(SO4)3溶液,故Al(OH)3不消失,當甲的試管里的所有的NaOH都與生成的Al(OH)3反應變成AlO2-之后,再往試管中加入Al2(SO4)3溶液就發生水解反應3AlO2-+AL3++6H2O=4Al(OH)3↓,而乙試管中所有的Al2(SO4)3都變成了Al(OH)3之后,再加NaOH就發生Al(OH)3+OH-=AlO2-+2H2O,NaOH加入的越多,Al(OH)3溶解的越多,直至Al(OH)3全部溶解,通過分析發現:即用可溶性的堿與鹽反應制不溶堿,又因為Al(OH)3的兩性,因而試劑的用量也做了限制,即NaOH不得過量,這條思考路線的結果當然只能是乙能得到Al(OH)3,實驗設疑的思考方式顯然與原答案的思考方式不同,用Al3+和AlO2-的水解反應來制Al(OH)3,因而貌似不能得到Al(OH)3的甲得到了,而乙卻得不到,通過以上的試驗和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了突破常規思考方式,進行創造性思考的樂趣,激發了學生們培養自己思維的創造性的自覺性。
二、“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許多學者把發散思維視為創造思維的核心。在心理學和教科學法的諸種專著中,都一致承認“一題多解”是培養和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之一。“一題多解”應該是發散思維在化學上的具體體現,其所使用的化學知識是多維的,而不是在一個認識水平上轉圈子,展開化學“一題多解”的教學要用啟發式,激發學生“一題多解”的愿望;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興趣;講清一題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題多解的作業;推廣學生中一題多解的好方法。例如:在物質鑒別的習題中,一是發動學生各自尋求鑒別途徑,以培養、發展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這里,主要通過教師命題,學生設計鑒別方案,教師審查、學生實際操作鑒別四個環節來完成;二是進行“一題多解”的練習,教師提供命題并規定學生至少設計出若干種不同方案來,這時學生就必須充分運用發散思維,努力實現多種途徑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目標,為了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升華進入更高層次的水平,教師應及時對學生設計信息進行反饋,匯集他們的設計方案,去其相同,取其不同,去其不合理,取其可行者,與學生進行共同探討,使全部信息得到充分交流和傳遞。進一步啟發、誘導學生去揭示、發現不同途徑中所再現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及具體再現方法的規律性。
例:某題有Na2CO3、NaCl、NaBr、KI四種無色溶液,如何鑒別?要求學生每人至少設計兩種以上不同方案,由于學生已具有鑒別物質的方法,根據四種物質的個性,設計不同方案,經過教師匯總,選出幾種不同的鑒別方案,并進一步組織他們探究,仔細分析比較這幾種不同方案所用的試劑及各反應現象找出最佳方案,通過列舉一個體育循環賽程序的編制例子加以啟發,結果發現了不同鑒別方案的內在聯系是:都運用了被鑒別物質的個性,在方法上則是將數學中排列組合原理實行了一次正遷移,經過實際練習和探究,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發散。
三、多種形式,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每章知識學習完,教師總要歸納、小結,若總是由教師一人歸納,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無味,能否變換一下形式讓學生自己來小結整理,于是我采取讓學生寫小論文的方法如:在講完鋁這一章知識后,要求學生用第一人稱寫法將鋁的知識概括小結,不僅要求知識完整,且文章要生動有獨到之處,這一方法的改進,使同學們異?;钴S起來,有的同學不僅閱讀了有關鋁資料,走訪家長及有關人士,而且還跑到有關工廠去參觀,寫出了“鋁的自述”的小論文。學生運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將Al從結構、性質到用途;從微觀到宏觀,描繪得如畫如聲形象逼真,如身臨其境游蕩在Al的海洋中,個別同學甚至還大膽地提出某些假設和預測,使學生的積極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情景,同時也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了施展,在講評時教師對同學的成績給予肯定,并對優秀作品發了小紀念品以示鼓勵。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追求興趣,調動了他們創造欲望和動機,無疑是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的結果。同時又顯示了本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