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人的素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數學學習中起作用的不僅有智力因素,還有情感因素。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興趣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數學教學 情感因素 自信心
情感是人的素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數學學習中起作用的不僅有智力因素,還有情感因素。對高中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跟不上,一部分學生由于不適應高中教學方法,還有一部分學生往往是上課聽得懂但自己不會做,成績平平,甚至下降,時間一長,就喪失了信心,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學數學的料。因此,我們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有良好的數學心理、情感、積極地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其中情感是一個關鍵因素,情感包括信念、動機、興趣、情緒等,是一直伴隨著他的學習過程的,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認真研究和探討,對學生作積極的引導,能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提高。
一、恰當的引入數學史實,培養愛國情感
數學的基礎性和應用性決定了它的社會功能,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奮斗的人生目標和社會主義責任感,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對尚未形成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中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幫助學生體現數學文化的價值,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欣賞相關數學內容的文化內涵,適當揭示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數學方法的形成與運用過程,數學家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如在講圓周率時,講述祖沖之在計算工具極其簡單的條件下進行了繁雜的運算,得出了準確的結果,劉徽應用割圓術得出球的體積公式,華羅庚只讀到初中畢業,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中斷學業,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研究數學,20歲時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清華大學的幾年他發表了20多篇數學論文,多數在國外雜志上發表,其中有一篇在世界著名的德國雜志“數學年鑒”刊登,一時轟動整個清華園,通過他們的事例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向學生介紹一些我國著名數學家的愛國事跡,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方法。我國有許多著名數學家在國外學成之后,為了祖國的振興,甘愿拋棄國外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毅然回國,例如著名數學家陳建功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在數學研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當他回國謝絕日本教師的挽留時說:“我來求學,是為了我的祖國。”這動人心弦的話語,使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的赤子之心,陳老的愛國之舉為青年學生樹立了學習的好榜樣。
二、加強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和個人魅力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積極的工作態度。教師良好的人格,就像春風化雨,滋潤著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親切和藹、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以同樣飽滿的情緒、積極的思維去回應老師。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于知識的獲取”。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對數學教師產生良好的情感,則一定會遷移到這位教師所教的數學學科中,形成一股積極的教育力量。新數學課程的總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方法和必要的數學技能,還要求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念,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因而它的所有環節都必須圍繞學生展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導演和組織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避免“滿堂灌”的現象,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每一次回答,肯定學生的每一次回答,讓學生在融洽,嚴而有序而又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好知識技能和做人的準則,從而培養孩子對自己及數學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我們必須創造性地組織課時教學內容,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讓學生有情可發,真正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和提高。當然教師還要關注“差生”,因為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是: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要實現這一任務就得做好“差生”的轉化。“差生”由于學習成績落后,心理上往往存在自卑感,對進步缺乏信心,教師要理解、尊重他們,熱情鼓勵他們克服思想障礙,樹立迎頭趕上的信心和勇氣,絕不歧視他們,同時在學習方法上還要多指導、幫助他們,指導他們解決一些基礎題,逐步找回信心。
四、展示數學之美,提高審美能力。
數學中的數學美,不僅是外觀上的美,如圓、正方形、擺線、三角函數的圖形等常用的幾何圖形體現了對稱美;還有利用圓錐曲線的極坐標方程,可以把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在形式上統一起來,向量與復數的內容,利用牛頓—萊布尼茲公式,能溝通定積分與不定積分的聯系,通過揭示數學的內在聯系,體現數學的統一美;更有歐氏平面幾何公理體系構建的完善美;從美學意義上講,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都可視作一個美的鑒賞過程。我們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挖掘、展示數學之美。
總之,數學教學離不開情感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情感潛能,不斷提高數學能力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