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面對學生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時代已賦予其新的內涵,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離開了“以情感人”,教育就難收到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師愛 學生人格 心理保健 全面發展
一、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滲透的意義及重要性
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要積極的情感。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物質世界極為豐富的同時,在物欲橫流、功利主義盛行的今天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卻是荒漠貧乏,沒有人生目標,情感偏激封閉,人際關系淡漠,道德滑坡,嚴重者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高科技發展的今天,需要的是具有高水平認知和高水平情感的人才。教育應使學生明確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態度、人生的價值;教育應使學生學會共同生活,在當今這個國際經濟大循環的世界里,人必須有團隊合作精神,要成就一項事業,不是單靠一個人的力量,需要一支隊伍,一個組織,一個群體的作用,因此為了每個人更好的生存,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振興,我們需要加強情感教育。
熱愛學生是新時代班主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班主任行為的動力,班主任的愛撫是教育工作者高尚道德的自我表現,又是一種教育手段。愛教育事業的班主任必然愛學生,高尚純潔的愛是師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是用以點燃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焰。一個班主任要想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懂得用情、用愛、用心去熱愛自己的學生,這對做好班主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滲透方法
(1)關心、愛護學生
首先,班主任要在思想政治方面關心學生,青少年時期是學生人生觀逐步形成的時期。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政治上關心學生,思想上幫助學生,引導他們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關心國家前途,積極要求進步,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班主任還要在學習文化知識方面關心學生。班主任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刻苦學習的好習慣。
教師要在體質方面關心學生,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創造一個適宜于鍛煉身體的優良環境。
班主任要在心理方面關心學生,健康不僅僅是體魄強健,還包括心理健康。
(2)尊重學生人格
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師生關系。
(3)平等公正對待學生
班主任尊重學生重要的是平等、公正地對待“差生”,要相信每個“差生”都是能夠教育好的。班主任不能輕易給學生戴上“差生”的帽子。對待所謂“差生”,千萬不能將他們看死。看死了他們,就意味著教育工作走進了死胡同。班主任要信任“差生”,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類型的“差生”。在一個優秀班主任的眼里,沒有優生和差生的區別。
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就要嚴格要求學生。班主任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于對學生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兇。愛而不嚴,學生成不了才;嚴而不愛,容易傷害學生的心靈。
(4)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所謂學生全面發展,指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這是由國家教育方針確定的。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必須完成以下三個方面基本任務:
一是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展學生個性。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首先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他們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學會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班主任要結合學科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注意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對科學的求知欲、好奇心,樹立對事業的信心,增強對工作的責任感,培養實事求是的作風,錘煉出堅強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
二是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知識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經驗的概括,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叫技能。知識浩如煙海,運用知識的技能千變萬化。普通中小學教育要傳授給學生的,只能是其中最基本的科學的教學,要首先保證學生學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是發展學生的能力和體力。能力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領。不僅要讓中小學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還必須培養他們的能力,為今后獨立獲取知識技能創造條件。特別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要注意發展學生的體力,促進學生的正常發育和生理機能的正常發展,從而增強學生體質。
從未來社會對人的要求來看,21世紀最成功的勞動者將是最為全面發展,最具有開拓精神,最善于與人合作的人。一個人是否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吃苦耐勞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等,直接影響到個人智力的充分發揮和事業能否取得成功。任何工作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中完成的。一個人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準確把握環境和機遇,表現出易為人所接受的性格,才會利于工作的開展,并具備獲得成功的條件。而這些條件恰恰是當今的學生較為缺乏的。因此,對于絕大多數屬于獨生子女的學生來說,注重他們的人格培養尤為重要。
三、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滲透注意事項
(一)班主任的情感滲透教育應避免成人化、模式化
初中生是一個可塑性很強的個體,學校德育教育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以及認知接受特征,使德育教育易于學生接受。
(二)班主任的情感滲透教育應注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
(三)班主任的情感滲透教育宜“疏”不宜“堵”
現代傳媒給人們帶來各式各樣良莠不齊的信息,中小學生由于思想不成熟,自我約束能力差,而吸收新鮮事物很快,往往易受不良思想影響,上網成癮,看各種不良書籍等正是中學生中最嚴重,是令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屢“懲”仍不能“戒”。德育工作應充分利用現代媒體資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人文關懷等方面的教育,并利用網絡等現代化工具開展相應的健康問題探討、案例分析等活動,既能吸引學生加入到德育教育當中,又讓學生體會網絡的正面作用,從而正確認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