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比在初中階段更加成熟,所以在學習上的主動性相對較強,并且有一定的自制力。對于一個高中數學老師而言,如何良好地把握課堂時間,做好課堂教學活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必須好好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效率 教學策略
要提高高中數學的課堂效率,教師應當正確理解與把握高中數學課本的知識;了解學生的個性,知道學生的知識層面;并且正確處理數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把教學行為落到實處。課堂教學占據了學生在校學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提升個人素養、推動個人全面發展的主要營地。課堂教學要幫助學生開發智力、發掘潛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為此,筆者就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效率作出了幾點探討。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包含學生的認知層面、心理情感和技能創造三個方面。所以,教師在課前的備課中應當時刻把握這三個方面,明確教學目標,合理選取素材,重組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制作教學課件。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合理掌握教學資源,做好師生互動與交流,努力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增強學生的實用技能,以達到數學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把握重點、解決難點
數學課本的每一章節都有一個或多個知識重點或難點,教師的教學活動也都要圍繞這些重點和難點逐步進行。為了讓學生學習課堂知識,必須向學生點明每堂課的知識重點與難點。在每堂課開始之前,數學老師可以將此次的教學重點內容寫于黑板的一角,并加以標注。這樣一來,學生一抬頭就能看見,在上課過程中也會提醒自己格外注意這幾個知識點的聽講。在重點內容的講授過程中,教師要設計高效的教學方式,以引起學生的關注。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途徑如多媒體輔助教學,加以適當的肢體動作,聲情并茂,給學生以最直觀的感受,調動學生的興奮神經,使學生的大腦時刻處于亢奮狀態。讓學生在強烈的興趣下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持久的記憶,提升知識層面。
三、結合教學內容,正確選擇教學方法
教材中每一節知識都有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要求,合理選用教學方式。數學課堂中,不同的知識層面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代數方面,教師通常直接向學生講述知識,講解習題,鞏固認識。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演示法,向學生展示形象真實的幾何知識。不過,所謂“教無定法”,只要是好的教學方法,都可以而且應當用來為課堂教學服務,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
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課堂教學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板與粉筆的接觸,如今大多數高中課堂都不斷與時俱進,加入了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有以下優點:
1.大量節約了課堂時間。多媒體課件可以增加課堂容量,讓原來需要在一堂課解決的教學內容在半小時就可以完成,從而大大節約了課堂時間,讓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為學生鞏固知識所服務,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減少課堂板書帶來的困擾。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在課前做好課件,減少課堂上寫板書的工作量,讓教師在比較輕松的狀態下進行知識的講解,深入剖析知識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3.直觀性較強,生動真實。運用聲音、視頻、圖像等多媒體技術能將教材知識形象真實地展示給學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增進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4.前后聯系,鞏固已有知識。在每一節知識的教學臨近結束時,教師可運用投影儀,將有關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總結學習重點與難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已學內容進行回顧與總結,鞏固數學知識,有助于學生對現有知識的良好掌握與運用。
五、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教師要改變一貫的威嚴形象,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學生開展進行,營造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做主。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發掘自身潛力,不再被動的接受教育,而是積極主動地投入教學課堂,培養自主創新意識。
六、及時評價學生的良好表現,引起共鳴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進展有比較清晰的了解,知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點評學生的表現,對于有突出表現的學生,適時給予積極的評價。例如,每次講解完一個概念,就立即讓學生進行復述,考察學生記憶情況;在講解完一個習題后,讓學生上黑板進行重新解答,讓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不吝惜自己的夸獎之詞,增加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讓學生在多次的實踐中愛上數學,學好數學。
七、精選習題、注重課后實踐
教師在講解完某一知識點后,往往會找出一個相關的例題進行解答演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挑選的例題要典型,能夠體現這一知識點的應用,從思維方式、解答技巧等方面具體剖析例題難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寫出解答過程,或進行講解之后讓學生寫出解答過程,讓學生開動腦筋,參與教學。在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部分帶有針對性的習題,讓學生及時復習課堂知識,在解題的實踐中鞏固已有知識面,加深記憶。
八、打好基礎、循序漸進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思想的開放,近年來數學試題靈活性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新穎。所以,很多數學教師都把教學重點放在綜合題的訓練上,對學生實行“題海戰術”。然而,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基礎知識,是不能獨立解題的,教學過程必須循序漸進,教師要在教會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記生搬硬套,應當營造良好的氛圍,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答難題。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要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勤于思考,不斷創新,充分備課,在師生互動的氛圍中發揮主導作用,開發學生的智力,推動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和思維方式的轉變,為祖國的發展培養一批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漢云.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設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7).
[2]朱恒杰. 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高中數學.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