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也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它正被政治課教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然而,在目前的政治課的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仍存在著一些“困惑”,影響到主體合作目標的順利實。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困惑 對策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困惑”
(一)分組不科學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以小組為學習的基本單位,學生在討論中交流思想、互補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在目前的政治課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是由前后兩張課桌的四名同學組成的“四人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只要前排的學生一轉身即成四人小組,確實很方便。但這種人員搭配方式雖簡單易行,卻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二)責任不明確
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后,教室里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三五成群,唧唧喳喳。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難發現,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每個人都在張嘴,但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語,東拉西扯,不著邊際。有的小組竟然把合作學習時間變成純粹的“閑聊”或“說笑”時間。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三)合作時機不宜
在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過易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地方安排小組交流,有的教師在適合于全班教學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結果小組合作學習成了擺擺樣子走過場,使政治課教學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實效性。
(四)學生參與不均
剛開始時,學生都覺得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形式比較新鮮,每個人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漲,發言爭先恐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績好的同學慢慢地成了小組內的“權威”,成績差的同學受到了排擠,漸漸地退出了“表演”的舞臺,于是小組合作學習就變成了尖子生的“獨角戲”,學困生成了“聽眾”“看客”,學困生甚至養成了越過獨立思考而直接從尖子生那里獲取信息的不良習慣,致使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益比在傳統教學中的獲益還少。
(五)教師評價不全面
開展小組活動后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教師在要求學生匯報發言時,往往問的是“哪個同學愿意來說一說”,而不是“哪個小組來說一說”,學生一站起來發言就是“我認為”“我覺得”,而不是“我們小組”,這種發言折射出來的是個人智慧,而不是集體智慧,有悖于合作學習目標的初衷。教師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大地傷害了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
(一)合理建組,明確責任
為了避免小組合作學習走過場,使之真正成為啟迪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教師應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內既有優秀生、中間生,又有學困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使各小組之間的力量相對均衡,有利于公平競爭。
成功的合作學習應在充分體現“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則上,對小組內部進行合理分工,各小組均設立小組長、匯報員、記錄員、噪音控制員等角色,并明確每一個角色的職責。只有明白各自應承擔的角色,掌握各自分配的任務,小組合作才能有序又有效地進行。同時確定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職責,就會讓組員們感到自己和全組成員休戚相關,從中體會到同舟共濟的道理。
(二)營造氛圍,寬松民主
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當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他就不會害怕表現和發展他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他可以在進行發散思維時無須處于防御狀態,從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以平等的朋友和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用愛心架設一座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把微笑帶進課堂,用和藹可親的教態,熱情關懷的語言,親切鼓勵的目光,引導、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使討論更具有發散性和創造性。
(三)選擇時機,精心設問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把學生領近“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問題”,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要緊密聯系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要盡可能采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實際問題,特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學生既感興趣又有話說,從而增加了參與度和合作率,提高了課堂討論的效能。經過討論,學生統一了認識,對該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合作評價,科學全面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轉向激勵小組集體,這樣會讓大多數孩子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為合作學習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樂園,從而實現增強學生積極性、開發智力和創造力以及提高學習效率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