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是一種精神。江澤民多次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所以,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意識到創新新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關鍵詞】構建數學 創新性 課堂教學
題海戰術泯滅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參加數學活動幾乎是一種被動的行為。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性,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的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教師應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做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可能;學生要創造性地學數學,數學教學就要充滿創新的活力;所以,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意識到創新新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一、讓學生動起來
我們的課堂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全面認識,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欲。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性的本質是認識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認知心理學揭示了學習主動性的本質是認識主體建構。只有當認識主體意識到是其自身在影響和決定學習成敗的時候,主體建構才可能實現。從認識意義上看,知識總是情景化的,而且在非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將認識主體置于包含吸引力和內驅力的問題情景中學習,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所以,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容動機從好奇逐漸升華為興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
所以教學內容設計應具有趣味性、開放性、探索性、實用性的情景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設計,巧妙地將學習目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一節數學課開始,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解決問題中去’就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如:一位中國私立學校的校長到美國考察,原本想聽數學課,好作一番中美小學數學的比較。可是由于這位校長的到來這堂課全變了,變得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完全不是課了。老師請這位校長到講臺前面站著,告訴孩子說:我們教室來了一個陌生人,請大家猜一猜,這個陌生人來自哪個國家?他是干什么的?于是教室里立刻熱鬧起來。有孩子猜:“我看他是從日本來的。”老師問:“你是怎么猜出的?”孩子說:“我們家曾經來了個日本客人,就有些像他的樣子,小平頭,矮胖矮胖的。”于是老師大加贊賞,說:“你太能干了,能借助生活中的經驗做出判斷”。有孩子跑到講臺前,近距離觀察這位校長,或摸摸這位校長的黑頭發、黃皮膚。也有孩子猜:“我認為他是從非洲來的。”老師有問:“那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孩子說:“我沒什么根據,我感覺他是從非洲來的。”那這位校長是干什么的就更千奇百怪了。就這樣,在熱熱鬧鬧的猜一猜摸一摸的活動過程中,這堂課到了尾聲。老師請這位校長告訴大家謎底。這位校長做了一番簡短致辭后,這堂數學課在熱烈的鼓掌下結束了。這是數學課嗎?甚至這能叫課?是的!千真萬確這是一堂課,是一堂重要的思維訓練課,它不僅教會孩子思考問題的方法而且培養孩子們思考興趣。這樣的設計,立刻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學生由被動狀態改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數學是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過程。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實踐。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創造性教學表現為教師不在于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得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
通過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發展問題,不僅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變為優化的知識結構,而且能將模糊的、雜亂的數學清晰和條理化,有利于思維的發展。
三、提高創新能力
過去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科學,在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突破的優越性,所以選擇問題的時候既要有難度,更要大多數同學所接受,即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有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余地,例如:調查本校用水情況,開展節水活動,這個比較復雜的課題,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學生要討論的問題是“可以調查哪些呢?”對此學生可能有許多想法,對于學生提供的方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應該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認識到不同的樣本得到的結果可能不一樣,進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這些解釋中能做出什么判斷?能想辦法證實或反駁這些數據得來的結論嗎?這是一個開放題,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