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獨立性。重視創新思維的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重視問題的選擇和提法,喚起學法,喚起學生的好勝心與創造力。要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
【關鍵詞】主動性 獨立性 創新思維 觀察力 好勝心與創造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 我發現我們老師的教學不只是單純老師在講臺把知識從頭到尾講一遍那么簡單,還要注意學生,還需要做到以下的四個要點:
一、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個學生。通過教學實踐證明,解決數學問題的最佳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在現在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里,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老師只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做,有時難免出現學生不用老師講的或課本現成的方法去解答問題的現象。解對了,當然是好,說明學生真懂了。解錯了,對老師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能發現問題的所在,加以引導。或者,雖然解對了,但方法太繁,也是好的,說明學生能打破框框,不滿足于依葫蘆畫瓢,有創新精神,而方法太繁,走太多的彎路,這正需要老師的熱情指導。
二、重視創新思維的訓練
在解題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利用問題解決具體過程,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尤其是對某些一題多解的例題,習題的教學,在完成一種解法之后,要注意引導學生再想想,鼓勵學生去試一試,使學生在解法上有新的發現,在解題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解決數學問題需要觀察,尤其是解決幾何的有關問題,更需要觀察,數學具有自身的魅力,數學美集中在數學的簡單、統一、對稱、奇異等方面。根據數學圖形所展現的外在形式美、數學的抽象概括性所體現的簡單統一的內在美、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所呈現的對稱美、數學思想所表現的奇異美,充分利用數學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并發掘數學中的美,能激發學生對觀察的濃厚興趣,激勵學生求知的強烈愿望。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并解決實際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真正認識觀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重要作用,更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觀察興趣。再次,成功的體驗,能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內心激動,使其增強學習的信心。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的對象是圖形、數量關系、邏輯過程。只有仔細去觀察分析,才能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幾何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圖形和數學的運算相結合,單一的數學運算往往是繁和難。特別是解析幾何里關于圓的問題,在解決這類型問題的時候,要使學生慢慢想起圓的性質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為學生創設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
四、重視問題的選擇和提法,喚起學法,喚起學生的好勝心與創造力
老師在教學中,一是要重視問題的選擇,所提問題要適合學生知識能力水平,既不是使學生輕易能夠解決,也不是他們力不所及,無法解決的,而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高,例如:已知ΔABC,P是邊AB上的一點,連CP。
問題(1)∠ACP滿足什么條件時,ΔACP∽ΔABC
生:∠ACP= ∠B時,ΔACP∽ΔABC。
師:回答正確,請同學們回答問題(2)
問題(2)AC:AP滿足什么條件時,ΔACP∽ΔABC
生:AC:AP=AB:AC時,ΔACP∽ΔABC。
師:回答正確,請同學們回答問題 (3)
問題(3)已知 ΔABC,P是AB邊上一點,連結CP,要使 ΔACP∽ΔABC,只需加上什么條件即可?(寫三種方案)
生甲:∠ACP= ∠B、 AC:AP=AB:AC
生乙:∠APC=∠ACP
這就很好地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經常因此會提到非常有建議的問題,比如說,學生在學習了圓的有關性質以后,可以設計一道關于找圓心的問題。給學生一張上面畫有一個圓的紙,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法獲得答案。其中用到的數學知識有“圓是軸對稱圖形”的定理,“弦的垂直平分線通過圓心”的性質,等等。這種知識很有趣味性,能很好地理解它的話,是對增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是很有幫助的。
因此,在解決數學問題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