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不僅要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獲取知識的營養。在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要做到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斷獲取新和知識,通過恰當引導,培養學生的情感細胞。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訓練 興趣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21世紀是信息飛速發展和快速傳遞的社會,閱讀方法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量。但大多數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不管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老一套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殊不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教育教學方法早就是一種落后,不合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了,這與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背道而馳。滿堂灌的教學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自身的潛力充分發揮。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必須教會少年閱讀!”他在書中寫道:“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漠,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他用兩個感嘆號表明了自己的鮮明態度,同時也讓每一位閱讀者明白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何其重要。而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更應該針對小學生的認識特點,找出適合他們的閱讀方法,使他們愛上讀書,在閱讀中學習知識,發展智力。但面對琳瑯滿目的文章內容,我們又如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運用合理的方法提高閱讀的效果呢?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知識來源于實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還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因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發展聽說讀寫能力。一般說來,語文學習較好的學生對語文都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前自覺地預習課文,課堂專心聽講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求知欲,我們可以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我在教三年級上哪吒鬧海這一課的時候,我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哪吒鬧海的場面),定格看哪吒圖。你知道他是誰?出示“哪吒”這兩個字比較難讀,誰能一口氣把它們讀好?你知道哪吒是誰嗎?學生自己介紹。提到哪吒,最出名的莫過于哪吒鬧海的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立即就高漲了起來。
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的求知欲望
小學生閱讀主要是從識字、詞到句、到段、到篇。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都必須循序漸進,這樣才有利于他們掌握系統知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閱讀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要求過深學生難理解了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但如果過淺也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并未掌握閱讀的方法,形成讀書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節閱讀課的方法指導。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只要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便可以給予表揚、鼓勵。到二年級時,可以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每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進行斷句,閱讀時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到三年級后,隨著知識和方法的積累,可以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
三、恰當引導,培養學生的情感細胞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生發的,也應在一定情境中培養。否則,情感的形成就沒有土壤或生發點。當然,不是任何情境都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在閱讀教學中,只有努力創設真實生動的情境,才能引導學生如情入境,孕育對文本的體驗熱情并為理解作者情感蓄勢。例如在教學生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時可以培養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在教學生學習《海倫·凱勒》這篇課文時,我課前播放《隱形的翅膀》,并以這首歌作為本課的主旋律,暗含著本文的主人公也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她飛過絕望,讓她堅強……通過入情入境體會、抓空白想象、抓關鍵語句品位,感受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通過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投入到課文中來。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制作多媒體課件等。這樣一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總之,閱讀訓練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們的語文教學決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還應“授人以漁”,這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不斷完善我們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