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和內容融合學習”將語言學習與內容學習結合起來,對英語教學的探索有幫助,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認識這些反映不同學科內容的語言使用功能,并在交流中,根據各具體學科的特點,自覺地遵守這些語言使用規則。
【關鍵詞】高中 英語 教學 探索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英語作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早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作為從事英語教學的我們也在不斷地對英語教學進行著探索。
外語教學或第二語言教學中出現的這種逐漸地從孤立的、單純的語言教學轉向將語言學習與內容學習相結合的改革,也促使教學方式方法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主要形成了兩種“語言與內容融合”的學習方式:
1. 以內容為基礎的教學。在非語言學科教學中,外語被作為教學語言來使用。這種教學方式經常用于中學階段,因為中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外語語言能力。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所選用的外語各不相同。
2. 浸沒法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和內容融合”的教學法。其教學目的主要是掌握學科內容。學生是通過掌握符合他們所在年級水平的學科技能和學科知識來習得語言技能的。 加拿大從1965年就開始進行浸沒法雙語教學實驗,用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對講英語的學生實施法語教學。自那時起,浸沒法在北美許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現了不同形式的浸沒法。
浸沒法是比較成功的外語教學法,它給了外語教學界很多的啟示,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二點:
第一,當外語教學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時,學習外語的效率要比孤立地、純粹地學習語言的方式高,因為只有學生通過自己親自使用語言來實施真實的交際行為,才能使他們的語言學習產生良好的實際效果。
第二,能給學生提供廣泛交流機會的教學方式對語言學習有益。 研究表明,參與浸沒法教學的學生在法語閱讀和聽力測試中的成績與母語是法語的學生一樣好,但他們很少能在說和寫的輸出方面取得與聽和讀輸入理解方面同樣好的成績。
我認為實施“語言與內容融合”的學習方式在以下幾個方面或許對我國的外語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第一,要加深對外語學習目的的認識 。人們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在真正的交際場合進行有實際內容、有實際意義的交際。外語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這種交際能力。我國許多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持久的興趣。第二,要充分意識到語域理論對外語教學的指導意義。不同的學科有自己使用語言的獨特之處,它們在形式和功能上都存在差異。第三,提高外語學習的效率 。國外的實驗證明,當外語教學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時,學習外語的效率要比孤立地、純粹地學習語言的方式高,因為只有學生通過自己親自使用語言來實施真實的交際行為,才能使他們的語言學習產生良好的實際效果。 第四,實施“語言與內容融合學習”,要兼顧學科內容和語言形式。
實施“語言與內容融合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學科內容,但也不能忽視這一教學方式的另一個目的——語言學習。因此,除了外語課制訂的語言教學計劃外,各門學科也應有符合學科特點的語言教學計劃。這樣,教師在授課時就不會遷就學生的語言水平,僅僅在學生已有的語言水平范圍內使用教學語言,而會根據教學計劃,有步驟地、循序漸進地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與外語課教學形成互動效應。同時應該采取認知和交際相結合的方法,要能夠包容更多功能的方法,要能夠把外國的和中國的東西結合起來,把我們正在實踐的東西和過去已經實踐過的東西結合起來。
更值得我們去探索的是:在英語教學的探索中我們可以采用“交流—互動”的英語課堂形式。“交流—互動”教學的基本模式結構為:教師啟動—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
1. 教師啟動“交流—互動”的前提。2. 學生自學“交流—互動”的基礎。3. 小組討論“交流—互動”的主體。4. 組際交流“交流—互動”的關鍵。5. 練習評定“交流—互動”的檢測。
“交流—互動”教學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
1. 著眼于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互動”教學立足于素質教育主陣地—課堂,突出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在程序式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 突出以自學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素質。“交流—互動”教學是以學生個人自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首先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閱讀教材,然后去思考問題,探求知識。
3. 強調團結互助,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由于“交流—互動”教學強調了小組討論和組際交流,評價學生行為時,不只是依據個體的進步程度,而是注重一個小組的整體進步,每個小組獲得的成功都依賴于小組中各位同學的共同努力,這種教師、學生、教材、環境之間的多邊多向的信息傳遞活動,突出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學生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之間相互聯系,由此在學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培養了學生團結協助的精神,發展了學生積極向上、民主科學的良好心理品質。
總之,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看到學習英語的價值,有利于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容易看到成績,體驗成功,有利于激勵學習積極性;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能感覺到自我的不足之處,有利于激發自我完善的欲望,啟動不斷學習的內驅力。
英語教學的探索要體現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全新的課程體系和結構,全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以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為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入做好準備。